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1篇
  免费   958篇
  国内免费   1089篇
测绘学   198篇
大气科学   1151篇
地球物理   1417篇
地质学   2397篇
海洋学   449篇
天文学   263篇
综合类   488篇
自然地理   63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219篇
  2021年   260篇
  2020年   210篇
  2019年   240篇
  2018年   296篇
  2017年   280篇
  2016年   284篇
  2015年   238篇
  2014年   288篇
  2013年   282篇
  2012年   296篇
  2011年   284篇
  2010年   292篇
  2009年   297篇
  2008年   265篇
  2007年   256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250篇
  1998年   184篇
  1997年   188篇
  1996年   170篇
  1995年   154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125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5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研究了新试剂N-间甲苯基-N′-(对氨基苯磺酸钠)硫脲(MMPT)与Cu2+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4.6~5.6的HAc-NaAc介质中,Cu2+与MMPT形成的配合物至少稳定5h,其λmax=37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12×105L·mol-1·cm-1。Cu2+的质量浓度在0.08~1.4mg/L时符合比尔定律,相关系数r=0.9991。方法简便、快速,用于铅矿中铜的分析,测定结果与监控样推荐值相符,对w(Cu)=0.8%的试样测定6次,RSD=3.2%。  相似文献   
962.
台风是对我国造成严重危害的中尺度天气系统,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越来越多的海洋开发工程的进行,对台风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从台风的观测、理论和数值研究几个方面综合分析了台风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并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63.
分4部分介绍互联网上与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有关的信息资源、主要网址及其主要内容:(1)海洋生态系统模拟研究;(2)海洋科学研究组织和国际研究计划;(3)网上新闻讨论组;(4)海洋生态杂志。  相似文献   
964.
均相沉淀法制备Ni(OH)_2和NiO纳米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NiSO4·6H2O 为主要原料、以CO(NH2)2 为沉淀剂,采用均相沉淀法合成了纳米级Ni(OH)2 和NiO粉末,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 、差热分析(DTA) 等实验手段对样品的热稳定性、相转变温度、相结构和粒子形状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NiO粉末的粒径约为6nm ,且基本成球形。  相似文献   
965.
对比分析利用涡度距平法提出的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 MS6.9 地震震前射出长波辐射(OLR)短期异常分布和震后InSAR技术提取的门源地震同震形变空间分布,结果显示,震前红外辐射增强区与InSAR同震破裂形变区的空间位置基本吻合,扩展形式基本相似(同震破裂形变区分布在红外辐射异常区内部)。在震前的全国范围OLR空间分布上,仅青海德令哈—西宁—甘肃武威一带出现了呈“哑铃”状近WE向展布的OLR热辐射增强区,空间可辨识度高,OLR异常时空演化过程遵循了岩石应力加载破裂过程中的热异常规律,显示热异常变化与应力变化存在关联; InSAR技术提取的同震形变同样位于肃南—祁连断裂(俄堡段)、托莱山断裂和冷龙岭断裂的交汇区。InSAR同震形变结果揭示了地表形变以水平方向为主,断层运动具有典型的走滑变形特征。InSAR同震形变结果为红外遥感反映地震形变提供可检验的地质实体监测证据,验证了门源地震前辐射增强异常是地震构造地应力强度变化的遥感物理参量反映。  相似文献   
966.
基于全国地下流体观测网的水温观测数据,分析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 MS6.8 地震引起的水温同震响应特征,并结合同震静态应变场探讨了水温同震响应机理。结果表明,泸定 MS6.8 地震水温同震观测点主要分布在龙门山断裂带和川滇菱形块体中南部; 震中距Δ≤500km范围内水温同震以下降—恢复型和上升型为主,水温同震项数及测项比随震中距的增加逐渐减少; 水温同震响应幅度与震中距和地震能量密度显著相关,且随震中距的增加呈指数衰减,随地震能量密度的增加呈指数增大; 水温同震响应持续时间主要集中在1天以内,持续时间随震中距的增加呈指数衰减。  相似文献   
967.
考虑区域地质构造差异、主要活动断裂分布特征和地表附加重力影响,建立反映龙门山地区地表起伏和岩石圈分层的三维粘弹性有限元模型。以GPS为约束重建研究区现今构造应力场,依次模拟龙门山地区1900年以来发生的5次M_S 7.0以上地震,从库仑应力和等效应力角度,分析应力场演化对强震的影响以及强震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库仑应力角度,有3次地震对后续地震有促进作用,其中汶川地震对芦山地震有触发作用;从等效应力角度,有4次地震对后续地震的发生具有加速作用。  相似文献   
968.
通过对河北易县地震台钻孔应变资料进行处理,发现在2014年9月6日涿鹿4.3级和2015年9月14日昌黎4.2级地震前,该台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到显著前兆异常变化,与2012年5月28日唐山4.8级地震前出现的异常相似度较高,异常形态均表现为"来快去慢",均在极值附近维持数日后,逐渐恢复原值过程中发生地震。  相似文献   
969.
地震台站空隙角对地震定位精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四川测震台网记录的芦山余震资料,选取20个M≥2.5地震,以Loc3D(川滇)定位方法定位结果为标准。采用MSDP中常用定位方法(HypoSAT、HYP2000、LocSAT、单纯型),在人为增减台站情况下,使得台站空隙角在25°—320°范围内任意变化,采用相同震相和相同台站对选定的地震事件进行定位,并对定位结果与标准结果对比,结果表明:震中位置在台站空隙角25°—130°任意变化时,4种定位方法效果较好,差别不大;在空隙角达到130°时,震中位移具有随着空隙角增大而逐步变大趋势;在空隙角达到190°时,单纯型法震中位移明显加大,出现随机突跳现象。总体而言,LocSAT法定位效果较好,平均震中位移2.6 km,HYP2000法平均震中位移2.8 km,HypoSAT平均震中位移4.1 km,单纯型定位效果较差,平均震中位移10.3 km。  相似文献   
970.
Groundwater recharge using reclaimed water has developed rapidly around the world to relieve the groundwater resource shortage and declining of the water table. Traditional water treatment systems are inefficient to remove all the types of contaminants, so it is urgent to identify the priority chemical substances (CSs) that deserve our first concern. In this study, we developed a method (EER method) to identify priority CSs in groundwater recharge by surface spreading and direct aquifer injection. Three stages were processed which were exposure assessment, effect assessment and ranking for identification of priority CSs. Fourteen cities in China were selected for data collected and 90 pollutants in reclaimed water samples were analyzed as the target pollutants for a case study. According to three stages, the 90 CSs studied were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primary control CSs and high, moderate and low and no risk control CSs). In the primary control CSs and high, moderate and low and no risk control CSs group there were 14, 18, 21, 21 and 16 CSs, respectively when groundwater recharged by surface spreading, while there were 15, 18, 21, 21 and 15 CSs when recharged by direct injection. This method provided an indicator of prioritizing the risk of 90 compounds in the reclaimed water for groundwater rechar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