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7篇
  免费   267篇
  国内免费   451篇
测绘学   81篇
大气科学   334篇
地球物理   341篇
地质学   769篇
海洋学   208篇
天文学   124篇
综合类   116篇
自然地理   19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1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地倾斜年变形态改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6年在清理核实云南省地震前兆观测数据过程中,发现澄江地震局水平摆仪2002年的观测数据与前后两年的差异较大,经过逐一落实,找出差异大的原因,揭示数据处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92.
在对野外露头和钻孔资料分析基础之上,运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对滇东南地区晚二叠世吴家坪早期的岩相古地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和编图,取得如下主要认识:(1)吴家坪早期研究区西部为康滇古陆,西南部为屏马—越北古陆,沉积相带自南西向北东展布,依次为沼泽—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和局限浅海;(2)康滇古陆与屏马—越北古陆共同为研究区提供物源;(3)天生桥地区在晚二叠世吴家坪早期沉积厚度较大,构成盆地的沉积中心;(4)盆地中心位于研究区的东北部,水体较深;(5)滇东南地区铝土矿主要分布于潮下带和局限浅海上部,该相带发育的地区应是今后滇东南地区的主要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993.
Cephalopods play key roles in global marine ecosystems as both predators and preys. Regressive estimation of original size and weight of cephalopod from beak measurements is a powerful tool of interrogating the feeding ecology of predators at higher trophic levels. In this study, regressive relationships among beak measurements and body length and weight were determined for an octopus species (Octopus variabilis), an important endemic cephalopod species in the northwest Pacific Ocean. A total of 193 individuals (63 males and 130 females) were collected at a monthly interval from Jiaozhou Bay, China. Regressive relationships among 6 beak measurements (upper hood length, UHL; upper crest length, UCL; lower hood length, LHL; lower crest length, LCL; and upper and lower beak weights) and mantle length (ML), total length (TL) and body weight (W) were determin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beak size and TL and beak size and ML were linearly regressive, while those between beak size and W fitted a power function model. LHL and UCL were the most useful measurements for estimating the size and biomass of O. variabilis.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beak measurements and body length (either ML or TL)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wo sexes; while those among several beak measurements (UHL, LHL and LBW) and body weight (W) were sexually different. Since male individuals of this species have a slightly greater body weight distribution than female individuals, the body weight was not an appropriate measurement for estimating size and biomass, especially when the sex of individuals in the stomachs of predators was unknown. These relationships provided essential information for future use in size and biomass estimation of O. variabilis, as well as the estimation of predator/prey size ratios in the diet of top predators.  相似文献   
994.
改进的蝴蝶细分算法因过原始控制点的特性,在三维地学建模中广泛应用,但细分后的巨大数据量使其必须采用自适应细分的思路。该文在分析常规自适应蝴蝶细分算法缺陷及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根据各个细分块体的实际情况动态扩大细分区域的新自适应细分算法。在保持低数据量的条件下,大大改善了细分后整体光滑程度和对细节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995.
基于TIN的体布尔算法及其地质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一种基于TIN的体布尔操作算法,即采用快速碰撞检测方法、改进的三角形求交算法和三角形包含测试算法,能解决复杂地质体的交、并、差等布尔操作。该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处理具有侵入、交错等复杂空间关系的地质体建模问题,还适用于基于地质模型的工程分析应用,如开挖模拟等,并在北京市某岩土工程信息系统建设项目中得到了检验。  相似文献   
996.
辽河东部地区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页岩气主要是以吸附相和游离相同时赋存于泥岩及其夹层中的天然气。辽河东部地区包括东部凹陷和东部凸起,历经基底和陆块形成阶段、地台发育阶段、裂谷发育阶段和坳陷发育阶段,是一个典型的改造型的叠合盆地。辽东地区发育多套烃源岩,它们各自具有独立性。这些烃源岩不仅为常规油气藏提供物质基础,也是页岩气成藏及勘探的主要对象。综合分析可知,东部地区有3 套页岩具备页岩气成藏条件,生烃条件优越,页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泥岩储集性能良好,微孔、微裂缝发育,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利于后期压裂改造。对储层含气性进行测试可知,古近系中的页岩气以游离态为主,东部凸起则以吸附态为主;因此东部凸起古生界页岩气对构造保存条件要求相对低。东部凹陷古近系热演化程度低,页岩气以游离态为主,且页岩油气共生,保存条件较好。对东部地区进行优选可知: 中生界3井区,东部凹陷青龙台地区、桃园、黄于热地区是页岩气勘探有利区;东部凸起佟3井区、王参1井南部井区是近期页岩气勘探的首选地区。  相似文献   
997.
We study the growth of black holes and stellar population in spheroids at high redshift using several (sub)mm-loud QSO samples. Applying the same criteria established in an earlier work, we find that, similar to IR QSOs at low redshift, the far-infrared emission of these (sub)mm-loud QSOs mainly originates from dust heated by starbursts. By combining low-z IR QSOs and high-z (sub)mm-loud QSOs, we find a trend that the star formation rate (M) increases with the accretion rate (Macc). We compare the values of M/Macc for submm emitting galaxies (SMGs), far-infrared ultraluminous/hyperluminous QSOs and typical QSOs, and construct a likely evolution scenario for these objects. The (sub)mm-loud QSO transition phase has both high Macc and M and hence is important for establishing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asses of black holes and spheroids.  相似文献   
998.
青藏高原抬升加热气候效应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26  
对近4年来关于青藏高原加热影响气候的研究进行回顾.首先介绍利用位涡方程和热力适应理论,揭示;夏季高原上空低层气旋式及高层反气旋式环流结构稳定维持的动力学机理.结果表明高原加热作用造成的低层正涡源是低层气旋式环流得以稳定维持的重要原因.而边界层摩擦产生的负位涡是平衡正位涡的主要因素.高原加热还在高原上空形成负位涡,它影响着盛夏的大气环流,是青藏高原上空强大而稳定的反气旋环流得以维持的重要因素.在春夏过渡季节青藏高原非绝热加热对大气环流季节变化以及亚洲季风爆发的影响力方面,进一步确认了感热加热在过渡季节早期(5月中旬以前)环:流演变中的重要作用.青藏高原非绝热加热的时间演变引起了海陆热力差异对比的变化,使副热带高压带首先在孟加拉湾东部断裂,亚洲季风因而在孟加拉湾爆发.结果还表明,用纬向风垂直差异的时空分布能更准确地表示季节变化的区域差异.在青藏高原非绝热加热与北半球环流系统年际变化的联系方面,发现夏季青藏高原的加热强(弱)的年份,高原感热加热气泵(SHAP)高(低)效工作,使高原加热对周边地区低层暖湿空气的抽吸效应和对高层大气向周边地区的排放作用加强(减弱),高原及邻近地区的上升运动,下层辐合和上层辐散均增强(减弱),从而影响着高原和周边地区的环流以及亚洲季风区大尺度环流系统.而且高原的加热强迫还能够激发产生一支沿亚欧大陆东部海岸向东北方向传播的Rossby波列,其频散效应可影响到更远的东太平洋以至北美地区的大气环流.研究还表明,盛夏的南亚高压存在"青藏高压型"和"伊朗高压型"的双模态,它们与高原加热状态有关,且显著地与亚洲季风区的气候分布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99.
为便于开展三维模拟研究,将气枪震源的水下激发过程简化为水中高压气泡的脉动,用ANSYS AUTODYN程序建立了水中高压气泡的三维计算模型,并针对不同的深度和边界条件开展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高压气泡会产生水中冲击波和后续的气泡脉动压力波;随着气泡所处深度的增加,气泡的脉动频率越来越大,脉动压力波的幅值越来越大,压力增大的幅度越来越小;足够大的有限水域中的刚性边界会导致气泡脉动频率增加,脉动压力增大;接近水底时,气泡脉动频率减小,脉动压力减小。该三维模拟方法可行,能用于平面和立体气枪阵列等复杂的组合模拟,具有优化震源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详实的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在西藏吉瓦地区新发现了砂岩型铜矿床,赋矿层位为渐新统日贡拉组,矿床类型为层控矿床。为探讨日贡拉组砂岩的物源特征及其构造背景、查明其含矿物质来源,通过碎屑矿物定量分析、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及重矿物组合分析等一系列物源分析方法对日贡拉组的物质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主要岩性为岩屑砂岩,岩屑主要成分为酸性火山岩,砂岩结构成熟度低,分选磨圆差。碎屑组分分析表明物源集中在火山弧物源区,地球化学特征为硅质含量高、LREE富集、HREE相对亏损、显示Eu负异常,均表明物源与酸性火山岩密切相关;日贡拉组砂岩的大地构造背景主要为大陆岛弧,砂岩碎屑来自上地壳长英质源区。重矿物组合以反映物源为中酸性岩浆岩成分的赤褐铁矿+磁铁矿、锆石、电气石、石榴子石为主,沉积环境为气候干旱、水体较浅的富氧环境。锆石形态特征指示物源距母岩区较近,重矿物的相关性分析也指示了物源与火山岩密切相关。研究区的日贡拉组砂岩与早白垩酸性火山岩微量元素及重矿物的对比表明,碎屑物质源区特点从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重矿物组合特征上均表现出了亲缘关系,物源成分与火山作用紧密相关,很可能主要来自班公湖-怒江洋壳南向俯冲与雅鲁藏布江洋壳北向俯冲双重制约条件下产生于火山弧环境中的早白垩世火山岩。日贡拉组发现了砂岩型铜矿,火山岩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为寻找同类型的矿床开启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