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73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182篇
海洋学   43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4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3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导水岩溶陷落柱堵水塞建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庞矿特大陷落柱突水快速封堵工程为例,分析了陷落柱空间结构特征及突水水文地质条件,提出了对突水陷落柱进行快速截水恢复生产和注浆封堵根治水患两个阶段的治理方案。根据陷落柱的空间特征及工程地质条件,确立了分序分段注浆工艺,并且给出了不同阶段注浆工艺的控制标准;建立了注浆钻孔分序分段注浆的吸水率结束标准;提出了在井下疏放堵水塞之上的陷落柱残留水,计算补给水量,定量评价堵水效果的检验方法;采用先进的螺杆钻具定向、随钻测斜与防斜纠偏钻探工艺,使钻进方向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确保钻机按照设计参数施工。  相似文献   
92.
随着我国文物保护意识的加强,关于唐帝陵的保护不再局限于陵体本身。本文依托于地理国(省)情普查试点项目,通过对陵区监测区两期地表覆盖变化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影响地类变化"反映人类活动对于陵区监测区的影响,并针对唐献陵进行统计分析,为今后陵区保护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3.
杨纪林  胡军  南凌 《内陆地震》2001,15(2):154-159
昆仑山中段策勒西南冲洪积扇的古地震变形带总体走向北东,长约40km,最宽有6km。该形变带由50多条长短不一的正反断层陡坎组成,陡坎有13km,最高有20m,为多次古地震造成的结果。古地震最高震级估计在7级以上。  相似文献   
94.
基于多源数据分析的洼里砾岩地下水循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钻孔、地下水位、水质、温度和同位素等多源数据,识别了洼里地区的地质结构、地下水动态、地下水化学、地下水温度和同位素特征,分析了洼里砾岩与奥陶系、第四系含水层的水力联系。洼里砾岩在西部与奥陶系地层直接接触,与奥陶系含水层存在水量交换通道;洼里砾岩与奥陶系和第四系地下水水位具有一致的年际和年内变化特征,水位高值一般出现在1—2月,水位低值出现在5—6月。同时,洼里砾岩、第四系和奥陶系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均为HCO3-Ca·Mg型,且C-14和S-34同位素值相近,地下水温度变化规律具有区域一致性。结果表明,洼里砾岩岩溶发育,富水性好,与奥陶系和第四系含水层水力联系密切。地下水循环特征表现为:地下水主要接受西部奥陶系地下水补给,自西南向东北方向径流,主要排泄方式为侧向径流和向第四系含水层越流。  相似文献   
95.
通过与陕西省文物局合作,以不可移动文物中的古塔为例,利用FLEX技术建立基于B/S架构的Web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实现跨平台的文物数据存储和管理,利用自身优势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6.
石峁遗址作为重要的考古发现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本文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无人机航摄技术、GPS技术、数字化测图技术等多种测绘技术对石峁本体及周边环境进行测量,得到了多种测绘成果,是利用多种信息化测绘技术服务于文物保护的成功应用,为以后开展同类大遗址保护项目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97.
杨力  赵海山  董明  徐世依  南天浩 《测绘学报》2016,45(Z2):139-146
采用IGS发布的GIM数据,提出了一种结合滑动时窗法和临近格网点电离层TEC相关性分析法的联合分析方法,研究了震前电离层异常变化与地震的关系。通过分析震区附近5个格网点TEC的异常变化情况,发现震前电离层TEC发生明显异常变化,且格网点之间的TEC序列相关性受地震显著影响;通过分析二维电离层图的TEC异常空间分布,发现震前三天震中附近分别出现6h、12h和6h的异常。最后利用电离层层析的方法,对电离层异常时刻进行了电子密度的反演,进一步分析了电子密度在电离层异常时刻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98.
构造成因的沟谷建模及可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尝试从概念模型、数学模型、计算机模型等多个层次构建构造成因的沟谷形成、演变的动态地貌模型。同时,以新疆玛纳斯河西岸红山嘴电站Ⅲ级阶地上的沟谷为例,对模型进行动态三维可视化。模型演算与可视化的结果表明,该系统符合所研究地区的沟谷演化规律,可以用来恢复古沟谷形态和预测将来的形态。  相似文献   
99.
Data from satellite altimetry and in situ observations together with the Hybrid Coordinate Ocean Model(HYCOM)reanalysis data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and formation of an anticyclonic eddy in the northeastern South China Sea(SCS).Analysis of water mass using cruise data indicated that the water captured in the eddy differs from those in the SCS,the Kuroshio intrusion,and the eddy-forming region.Data from sea surface height(SSH)and sea level anomaly(SLA)indicate that the eddy formed due both to the Kuroshio intrusion and the local circulation in the SCS.The Kuroshio intrusion is present at the start of the eddy growth(March 5-9)before Kuroshio leaps the Luzon Strait.The eddy then becomes larger and stronger in the absence of the Kuroshio intrusion.From the eddy budget of the HYCOM reanalysis data,the formation of the eddy goes in three steps.By the third step,the eddy had become affected by variations of local SCS circulation,which is more strongly than in the first step in which it is affected more by the Kuroshio intrusion.The variability of the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inside the eddy provide a support to this conclusion.The water in the SCS intruded into the eddy from the southeast,which decrease the salinity gradually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eddy during the growth period.  相似文献   
100.
首先给出了基于GNSS-MR技术提取潮波系数的原理与方法,然后利用布设在浙江省石浦港验潮室屋顶的GPS站DSPU实测数据对潮波系数进行了提取,并与验潮站实测潮位调和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GPS-MR反演潮位与验潮站实测潮位值吻合较好,相关系数优于0.97;GPS-MR反演潮位与验潮站实测潮位获取的潮波系数基本一致,除M2、S2外其它差异较小。两者获取的潮波系数差异主要因为DSPU测站观测环境极大地影响了GPS-MR提取潮位精度。沿海GNSS站用于潮位监测和潮波系数提取,将进一步拓展沿海GNSS监测站的应用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验潮站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