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8篇
  免费   394篇
  国内免费   661篇
测绘学   337篇
大气科学   262篇
地球物理   224篇
地质学   1321篇
海洋学   198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38篇
自然地理   28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31.
The dolomitic rocks of the Fengcheng Formation are considered to be formed under special geologic conditions, and are significant hydrocarbon reservoir rocks in the Wu-Xia area in the Junggar Basin. Analyses of petrologic characteristics and stable isotope composition indicate that the dolomitizing host rock is volcanic and the dolomitizing fluids probably consists of brine from shore-shallow lakes with great evaporation and salinity in the Fengcheng Formation, which have formed under arid climatic conditions, as well as residual Mg-rich seawater from the underlying Jiamuhe Formation and Carboniferous. Dust tuff in the area has significant plagioclase content. Anorthite and labradorite hydrolysis by CO2 can be coupled with calcite precipitation. Late Mg-rich brine percolated and replaced calcite formed in the early time, which lead to precipitate dolostones with different occurrences, such as graniphyric, random bedded or lumpy. The diagenetic dolostones with different occurrences resulting from particular formation conditions occurred in different tectonic settings. The dolomitizing fluid has been driven by the thermal convection flow generated by volcanic eruptions. At the same time, the overthrusts of the Wu-Xia growth fault?have speeded up the flow of deep Mg-rich water upwards, and induced the water to quickly?penetrate and horizontally migrate in the strata. Fracture is the major and the most important reservoir space in dolomitic reservoir of the Fengcheng Formation. Fracture and fault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controlling the formation of doloston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favorable reservoirs. The deliverability of oil and gas is determined by the development and match relations of dissolved pores and fractures to a certain degree.  相似文献   
932.
GIS(地理信息系统)在矿产预测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文章在简述GIS矿产预测现状的基础上,对矿产预测的空间数据库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包括地质数据的问题、地质专业人员的作用、预测单元划分、成矿模型与找矿模型等)进行了重点论述,以期提高成矿预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33.
本文简明扼要地提出了对于地质科研教学、生产管理和岩矿制片人员都能适用的"不同功能岩矿薄片的工艺要求和技术指标",并将其薄片种类大体划分归纳为常规片、特殊片和多用片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934.
为进一步研究哈拉奇地区古生代沉积地质,根据研究区的岩性、岩相建造、古生物化石、沉积演化、沉积构造等基本数据,采用野外观察与室内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古生代的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古生代岩性组合依次为灰岩-砂岩-灰岩-白云质灰岩,反映了海退-海进-海退的沉积序列。  相似文献   
935.
提要:东波超镁铁岩体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西段,在中国是一个不多见的面积超过400 km2的大型超镁铁岩体。已有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表明,该岩体与同一带中含有大型铬铁矿的罗布莎岩体可以对比,是一个寻找铬铁矿床的远景区。本文开展了东波超镁铁岩的主要组成岩石类型——方辉橄榄岩的铂族元素(PGE)研究,并结合主量和稀土元素(REE)组成,探讨岩体的成因。东波超镁铁岩中方辉橄榄岩具有相当高的Os含量(3.52×10-9~4.36×10-9),亏损的主量元素组成和低于原始地幔的稀土元素含量(0.89×10-6~1.37×10-6),指示东波超镁铁岩为经历过部分熔融和熔体抽取的亏损残余地幔岩石。东波超镁铁岩的PGE总含量为23.97×10-9~31.98×10-9,高于原始地幔的含量;PGE配分型式为左倾的正斜率型,相对Ir亚组铂族元素(IPGE)亏损钯亚组铂族元素(PPGE),Pd/Ir=1.49~2.65;REE配分型式为中稀土亏损的“V”型或“U”型,原始地幔标准化元素比值(La/Sm)m 为 1.05~3.37,(Gd/Yb)m=0.28~0.64;这些数据揭示东波超镁铁岩经历过交代作用,交代物质应富集不相容元素,高PGE含量,相对IPGE富集PPGE;较低的Cu/Pd比值(1226~3448)要求交代物质还应富含硫化物;推测交代物质可能来源于俯冲带构造环境下所产生岩浆熔离出的富硫化物熔体/流体。  相似文献   
936.
通过对敦化市玄武岩地区的含水层特征进行分析,结合本次抽水试验及回灌试验结果,对研究区浅层地热地下水换热方式适应性进行分析评价,计算得出地下水换热功率。  相似文献   
937.
幔源岩浆上升的过程中捕获的锆石为揭示深部地壳"隐藏"的岩浆作用事件提供了宝贵机会。本文对采自南部拉萨地块学那地区的超钾质脉岩中的锆石进行了U-Pb年代学、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学那超钾质岩石中的锆石主要展示出4个主要的年龄峰值,分别是:<100Ma、300~400Ma、450~500Ma以及700~850Ma。这些锆石高U/Yb比值、低Y含量的特征暗示起源于大陆地壳。而新生代-中生代(<100Ma)和晚古生代(300~400Ma)的岩浆活动在南部拉萨地块上广泛发育,这表明南部拉萨地块新生地壳物质对学那超钾质岩浆活动的贡献。但是超钾质脉岩中早古生代和元古代(450~500Ma和 700~850Ma)锆石捕掳晶的存在则证实印度大陆地壳物质的加入。此外,从大约55Ma左右开始,锆石颗粒的(Dy/Yb)N比值开始逐渐增高,εHf(t)值则从+10~+5迅速下降至-10~-25。考虑到南部拉萨地块新生地壳的同位素组成特征,超钾质脉岩中的这些锆石颗粒可能记录了印度-亚洲陆陆汇聚过程中地壳的显著加厚以及俯冲的印度大陆地壳物质对南部拉萨地块后碰撞岩浆作用的贡献。  相似文献   
938.
以中国县级尺度房屋结构数据库为基础,基于B/S(Browser/Server)架构,利用地震烈度图、地震烈度与房屋受损关系研究成果,构建了区域房屋震灾脆弱性模拟评估系统,实现了对各区域在不同等级地震发生时的房屋受损、受灾人口等情况进行模拟评估,分行政区和地震烈度区对灾害损失进行各种统计与GIS可视化表达,以及根据损失情况对灾害影响区进行脆弱性等级划分等功能。基于B/S架构的系统便于系统的应用普及,将进一步促进研究成果向应用的转化。本系统的构建将为从全国尺度和区域尺度把握房屋震灾脆弱性,以及制定各地区的防灾、减灾规划和灾后应急对策提供有效支撑,并为实现灾害防治的信息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9.
随着反恐形势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安全检查设备在民用航空安保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全面开展此类设备的检测与技术性能评估工作刻不容缓。本文针对民航旅客行李安全检查的特点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确立了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安检设备技术参数要求,为建立检测评估标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40.
通过野外调查和同位素测年, 讨论了库姆塔格沙漠羽毛状断裂的形成与"八一泉运动"有关, 纠正了前人所说的八一泉雅丹下部褶皱断裂地层属上新世地层的传统概念, 实际上是早更新世湖相地层于中更新世晚期因发生八一泉构造运动形成的褶皱断裂的变形地层带. 所称的上新世地层实际是中更新世晚期的变形地层, 这也是227 ka BP左右的"八一泉运动"的证据, 讨论了它在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中的特殊阶段, 及其对青藏高原以北地区气候环境的影响, 重新建立了青藏高原隆升与冰期、 间冰期气候变化的序列, 并首次探讨了与中国东部冰缘期的对比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