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47篇
  免费   1644篇
  国内免费   2010篇
测绘学   877篇
大气科学   1225篇
地球物理   1680篇
地质学   3206篇
海洋学   1433篇
天文学   93篇
综合类   655篇
自然地理   1132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433篇
  2021年   541篇
  2020年   414篇
  2019年   451篇
  2018年   455篇
  2017年   399篇
  2016年   437篇
  2015年   484篇
  2014年   428篇
  2013年   601篇
  2012年   574篇
  2011年   603篇
  2010年   581篇
  2009年   484篇
  2008年   449篇
  2007年   441篇
  2006年   397篇
  2005年   335篇
  2004年   263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201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赵杰  杨杰  李晓娜 《地震工程学报》2021,43(5):1244-1250
进水塔结构作为水电站的进水建筑物,其抗震性能对水电站的安全运行有重要意义。以沙牌水电站的高耸独立进水塔结构为研究对象,应用3条耐震时程曲线对其进行抗震性能分析与评估,并将计算结果与天然地震动下的增量动力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对比分析进水塔塔顶位移、基底剪力及地震损伤历程。实例研究表明:耐震时程法可以较好地分析结构的抗震响应,与增量动力分析结果的均值相匹配。耐震时程法可以利用较少的时程分析得到不同动力强度作用下的结构响应,且计算结果精度好、效率高,为进水塔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992.
小江断裂带是新构造时期以来十分活跃的活动断裂带,沿线地震活动频繁,新寨盆地是其控制下发育的串珠状盆地之一.通过野外第四纪地质与构造地质填图,LiDAR扫描,无人机移动摄影测量等手段,对新寨盆地内部第四系地层分布和控盆断裂以及其反映的构造活动期次进行研究,认为新近纪以挤压为主的应力过后,早更新世晚期小江断裂南段受元谋运动影响开始强烈左旋走滑运动,新寨盆地受其控制开始发育,全新世以来,断层偏离原先构造位置再次活动,具有一定的新生性和发震能力,晚更新世存在一个活动间歇期.  相似文献   
993.
为探讨非常规致密砂岩油藏储层启动压力梯度问题,以鄂尔多斯盆地HQ、HS地区长6、长8储层为研究对象,开展启动压力实验,对比分析不同储层的启动压力梯度.研究表明,单相水状态水相、束缚水状态油相,均具有随渗透率降低,拟启动压力梯度、真实启动压力梯度升高的趋势.当渗透率低于0.3×10-3 μm2,拟启动压力梯度、真实启动压力梯度均随渗透率降低而快速升高.饱和油束缚水状态油相拟启动压力梯度、真实启动压力梯度高于单相水状态水相的拟启动压力梯度、真实启动压力梯度.HQ地区水相、油相的拟启动压力梯度、真实启动压力梯度低于HS地区;长8储层水相、油相的拟启动压力梯度、真实启动压力梯度低于长6储层.研究区储层,水相、油相拟启动压力梯度、真实启动压力梯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HQ地区长8储层、HS地区长8储层、HQ地区长6储层、HS地区长6储层.不同维度对比分析得出的启动压力梯度,对于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开发具有指导意义,对于其他地区致密油的有效动用仍具有借鉴和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基于人工智能(AI)的非门控胸部低剂量CT(LDCT)平扫与心电门控CT血管造影(ECG gated-CTA)对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危险度分层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冠状动脉CTA扫描的10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冠脉ECG gated-CTA扫描和常规非门控胸部LDCT平扫。在Siemens后处理工作站采用Agatston钙化积分软件记录ECG gated-CTA钙化积分,采用数坤人工智能分析软件记录非门控胸部CT平扫的钙化积分。采用原标准界值,对非门控胸部LDCT平扫与ECG gated-CTA评估的CACS值危险度分层进行Kappa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检验非门控胸部LDCT平扫的诊断效能并获取最佳诊断新界值,采用新界值的非门控胸部LDCT与ECG gated-CTA评估的CACS值危险度分层进行进一步Kappa检验;比较两种方法的钙化积分的Pearson相关性,P<0.001为有统计学显著差异。结果:对非门控胸部LDCT平扫的CACS值按原界值进行危险度分层,与ECG gated-CTA的CACS值危险度分层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04,P<0.001。非门控胸部LDCT平扫测得的CACS值与ECG gated-CTA测得的CACS值比较,低危-中危组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0,P<0.001,最佳诊断界值为112.35;中危-高危组AUC为0.988,P<0.001,最佳诊断界值为398.31。对非门控胸部LDCT平扫测得的CACS值按最佳新诊断界值进行危险度分层,与ECG-gated CTA平扫测得的CACS值的按原有界值危险度分层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50,P<0.001。两种方法所测Pearson相关系数为0.985,P<0.001,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非门控胸部CT平扫与ECG-gated CTA对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评估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本研究制定了非门控条件下CACS值危险度分层新标准,进一步提高了非门控胸部LDCT评估CACS值的准确性,有助于冠心病风险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995.
许杰 《贵州地质》2004,21(2):121-123,126
介绍在六盘水岩溶地区,钢绳冲孔灌注桩施工一般技术,重点介绍岩溶地层常发生泥浆漏失、塌孔、卡钻、埋钻、偏孔现象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96.
祁连山及黑河流域降雨量的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43,自引:7,他引:36  
张杰  李栋梁 《高原气象》2004,23(1):81-88
利用祁连山及其周围42个气象站的降水资料,采用EOF,REOF等方法,分析了祁连山区年降雨量的空间变化趋势,并将其分为3个部分。进而采用网格分析法和GIS技术结合的方法,针对黑河流域所在的祁连山中东部的降水分布,进行年降雨量分布的拟合研究,着重分析了模拟雨量场在空间上的复杂变化。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对黑河流域的祁连山区局地降水分布能够很好地模拟,局地降雨量和气象站观测资料基本吻合,同时网格场的降水分布更能反映出山区的复杂地形,其雨量分布为黑河流域的用水分配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7.
西北地区东部冰雹云的卫星光谱特征和遥感监测模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杰  张强  康凤琴  何金梅 《高原气象》2004,23(6):743-748
根据气象台站的冰雹观测记录,针对冰雹灾害多发的西北地区东部,选取2001—2004年间14次NOAA卫星过境的AVHRR资料,共88个样本数,对冰雹云和其他云的光谱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雹云的热红外亮度温度的变化基本在245K以下,中红外波段反射率相对较低,基本变化在0.4及以下范围,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反射率>0.6。冰雹产生的两个重要条件是高的云光学厚度和大的云粒子有效半径共同发生的区域;西北地区冰雹发生的云顶高度基本在4.5~7km之间。根据雹云的光谱特征,确定雹暴指数及其模型阈值>0.35的冰雹监测方法,多普勒雷达回波和气象站观测结果说明,雹暴指数等多参数结合判别冰雹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98.
We combine N -body simulations of structure growth with physical modelling of galaxy evolution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 shift in cosmological parameters between the first- and third-year results from the Wilkinson Microwave Anisotropy Probe ( WMAP ) affects predictions for the galaxy population. Structure formation is significantly delayed in the WMAP3 cosmology, because the initial matter fluctuation amplitude is lower on the relevant scales. The decrease in dark matter clustering strength is, however, almost entirely offset by an increase in halo bias, so predictions for galaxy clustering are barely altered. In both cosmologies, several combinations of physical parameters can reproduce observed, low-redshift galaxy properties; the star formation, supernova feedback and active galactic nucleus feedback efficiencies can be played off against each other to give similar results. Models which fit observed luminosity functions predict projected two-point correlation functions which scatter by about 10–20 per cent on large scale and by larger factors on small scale, depending both on cosmology and on details of galaxy formation. Measurements of the pairwise velocity distribution prefer the WMAP1 cosmology, but careful treatment of the systematics is needed. Given present modelling uncertainties, it is not easy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WMAP1 and WMAP3 cosmologies on the basis of low-redshift galaxy properties. Model predictions diverge more dramatically at high redshift. Better observational data at   z > 2  will better constrain galaxy formation and perhaps also cosmological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999.
The periodogram spectral analysis method applicable to equallyspaced time series is discussed, and the method is tested first with a simulated data series. It is confirmed that this method is effective for noisy series. Then, applying this method to the analysis of the light periods of the quasars 3C 279 and 3C 345 as well as the BL Lac objects OJ 287 and ON 231, we obtain their light periods to be 7.14 yr, 10.00 yr, 11.76 yr and 6.80 yr,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obtained by periodogram spectral analysis a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obtained by the Jurkevich method in the literature. We have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window functions, and commented on their correct selection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000.
福建政和地区"稻香组"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揭育金 《福建地质》2004,23(3):124-130
在野外实际调研成果并结合前人资料的基础上,从岩石组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组合特征等方面分析,认为原“稻香组”建组剖面(政和稻香-高堀剖面),可划分为三套分属不同时代的岩性组合,且将稻香组的定义重新修订。其下部为细砂岩、粉砂岩、硅质岩、泥岩组合,时代暂置晚古生代。三套岩石组合间为构造拼接关系,其性质为逆冲推覆.运动方向由南东向北西,推测逆冲推覆事件发生在晚侏罗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