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90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80篇
地球物理   101篇
地质学   332篇
海洋学   71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64篇
自然地理   10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Grain-displacing hydrate deposits exist at many marine sites, which constitute an important part of methane hydrate resources worldwide. Attributed to the difficulties in acquiring field data and synthesizing experimental samples, the formation and property characterization of grain-displacing hydrate remains less understood and characterized than the pore-filling hydrate in current literature. This study review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grain-displacing hydrat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ological accumulation and microscale sedimentary property. The experimental methods of synthesizing grain-displacing hydrate in the laboratory and the current knowledge on the property of grain-displacing hydrate sediment are also introduced. Shortcomings in current theories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tudy are proposed. The work is hoped to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for the research into the hydrate accumulation, geophysics, and hydrate exploitation targeted at the grain-displacing hydrate in the marine sediments.©2022 China Geology Editorial Office.  相似文献   
83.
根据不同初始含水率原状黄土结构性演化规律,基于临界状态土力学理论,以应力、初始含水率和应变为基本变量,提出了一个可以反映原状黄土结构性演化规律及软化特性的临界状态本构模型。模型通过对比不同初始含水率下重塑与原状黄土等向压缩曲线,建立了不同含水率下原状黄土的结构性参数及其演化方程。此外,模型采用非相关联流动法则,以剪胀方程的形式来求解塑性偏应变。模型共计9个材料参数,均可由压缩试验和常规三轴剪切试验求得。通过与已有试验数据的对比发现,本模型不仅可以较好地体现初始含水率对原状黄土结构强度、变形特性以及结构破坏规律的影响,而且能较为合理地预测原状黄土的硬化及软化特性。所建立的结构性黄土临界状态模型为深化黄土力学特性研究提供了可能,同时为有效计算黄土地基湿陷变形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4.
通过对汉江上游详尽的野外考察,在湖北郧县晏家棚河段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地层中发现3层典型古洪水滞流沉积物。在沉积学的基础上,使用OSL技术断代,确定3期特大洪水事件分别在1 000~900 a BP,1 800~1 600 a BP和3 200~2 800 a BP期间发生。采用"古洪水SWD尖灭点高程法"确定这3期古洪水事件的洪峰水位介于176.20~176.73 m。运用Arc GIS耦合HEC-RAS水力模型,推求这3期古洪水事件的洪峰流量介于53 770~55 950 m3/s,并从多种角度验证了该模型计算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将此结果与实测洪水和历史洪水资料接续,构成万年尺度洪水水文数据序列,得到汉江上游晏家棚河段万年一遇和千年一遇洪水的流量分别为59 100和45 200m3/s。采用HEC-RAS模型对研究河段进行古洪水模拟,方法科学,结果可靠。将该河段洪水水文数据序列有效地延长到万年尺度,极大地提高了设计洪水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5.
利用 LA ICP MS 锆石 U Pb 法,测得与成矿有关的青海祁漫塔格地区虎头崖矿床Ⅵ矿带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233.6±1.8)Ma(MSWD=1.2,n=17)。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花岗岩属高钾钙碱性、弱过铝质花岗岩;样品的稀土元素组成以总体右倾,轻、重稀土分异明显和具明显的负铕异常为特征;微量元素具有富集 Rb、Th、U、La、Nd 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 Ba、Sr、Nb、P、Ti 等元素的特点。Sr Nd 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花岗岩的源区可能是富集岩石圈地幔。初步研究认为,虎头崖矿床Ⅵ矿带花岗岩可能形成于中、晚三叠世碰撞后碰撞的构造背景下。  相似文献   
86.
87.
88.
89.
90.
中国建设用地变化的空间分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变异系数、希尔指数与空间自相关方法对我国2002—2008年建设用地变化的区域差异及空间相关性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1)2002—2008年我国区域建设用地的变化差异总体上呈减小趋势,但区域差异仍较为明显。(2)我国区域建设用地的增长呈现明显的空间二元结构,东部地区"高高"聚集,西部地区"低低"聚集。当前我国土地利用处于"倒U"型变化曲线的顶部区域,土地利用的压力依然很大,应根据土地利用变化的差异性及空间相关性,科学地制定区域土地供给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