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0篇
  免费   328篇
  国内免费   484篇
测绘学   239篇
大气科学   143篇
地球物理   235篇
地质学   762篇
海洋学   284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123篇
自然地理   18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海洋生态文明研究进展及其评价体系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生态文明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分,是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着眼点。本文全面梳理比较了国内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进展与实践探索,从概念内涵、应用领域、评价指标、示范区建设、实践经验五个方面梳理了现有研究,并采用重要性指数对现有研究中海洋生态文明评价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进行排序,结合前期研究成果及当前形势,构建了海洋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2.
在对渤海滨州贝壳堤岛的自由生活海洋线虫进行分类和多样性研究中,发现2个我国新纪录种并进行了描述。其中,澳洲深咽线虫Bathylaimus australis Cobb,1894主要特征为:头刚毛长约20μm,分为4节,顶端膨大;前口腔大,无齿,后口腔小,具小齿;化感器双环形,位于口腔中部位置;交接刺细长,稍向腹面弯曲,近端膨大呈头状,长32-37μm;引带宽大,肾形,长36-40μm,末端角质化,渐尖。古氏努朵拉线虫Nudora gourbaultae Vincx,1989主要特征为:体表具12列纵向排列的V型装饰;第二体环较宽,头刚毛11-15μm(为头颈的67%-81%);化感器圆形,直径4-6μm(为相应体径的29%-38%),位于第二体环上;具双咽球;交接刺细长,弯曲呈S型,长为肛径的1.3-1.5倍;引带等于或长于交接刺,镰刀型,无肛前辅器。  相似文献   
43.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结合地球物理探测手段,研究两郧断裂郧县盆地段地质与地球物理特征;参照两郧断裂带多个位置采集断层物质的SEM、TL测试成果,并结合本次对断层上断点沉积物OSL测年数据,对两郧断裂该段第四纪活动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郧断裂在郧县盆地段埋深相对较深;断裂特征主要为逆断层,部分分支断裂显示为正断性质;断裂带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晚更新世早期。  相似文献   
44.
针对对流尺度集合卡尔曼滤波(EnKF)雷达资料同化中雷达位置对同化的影响进行研究。为了考察强对流出现在雷达不同方位时集合卡尔曼滤波同化雷达资料的能力,以一个理想风暴为例,设计了8个均匀分布在模拟区域周围的模拟雷达进行试验。单雷达同化试验中,初期同化对雷达位置较敏感,而十几个循环后对雷达方位的敏感性降低。造成初期同化效果较差的雷达观测位于模拟区域正南和正北方向,这两部雷达与模拟区域中心的连线垂直于风暴移动方向(即环境气流的方向)。双雷达试验的结果表明,正东、正南、正西和正北方向的雷达组合观测会使同化初期误差较大,这说明并不是所有与风暴连线成90°的雷达组合都能在短时同化中得到合理的分析结果,还需要都处于模拟区域对角线上(即与环境气流成45°夹角),同化效果才较好。短时同化后的确定性预报结果表明,较大分析误差也会导致较大预报误差。这些分析误差主要是由于同化初期不准确的集合平均场驱动出的不合理的背景误差协方差造成的。当背景场随着同化循环得到改进后,驱动出的合理的背景误差协方差使得不同位置雷达同化造成的差异逐步减小。基于上述结果,引入迭代集合均方根滤波(iEnSRF)算法,结果显示使用该算法后,雷达位置对同化效果的影响减小,同化不同位置的雷达资料均能有效降低分析和预报误差。   相似文献   
45.
三矿沟矿床位于黑龙江省嫩江县多宝山矿集区西北部,为小型矽卡岩型铁铜矿床。在野外地质调查与ICP_MS测试的基础上,通过显微观察、扫描电镜与电镜能谱分析,对三矿沟矿床的矿石特征进行了研究。在矿石中新识别出钨铁矿、白钨矿、锡石、自然铋、碲铋矿、辉铋矿、硫铜铋矿、硫铋铜矿、碲银矿、银金矿、金银矿、自然金,钴黄铁矿、辉砷钴矿、含锌硫砷铜矿等金属矿物。矿石有用金属元素为Cu、Fe、Zn、W、Co、In、Bi,建议对这些元素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并在开采时进行综合评价。详细的矿石镜下研究结果显示,矿床形成过程分为内生成矿期与表生期,其中内生成矿期分为干矽卡岩阶段、湿矽卡岩阶段、氧化物阶段(主要的铁矿化阶段)和低热液-硫化物阶段这4个阶段(主要的铜矿化阶段),表生期只包含表生阶段。其中铁矿化形成于高温阶段,铜矿化系中温热液交代形成。  相似文献   
46.
萨热克盆地库孜贡苏组是萨热克铜矿的赋矿层位,开展沉积相、物源区及古流向研究对隐伏铜矿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选取萨热克铜矿北矿带库孜贡苏组地表矿化最好的砾岩展开砾石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偏斜度显示砾岩为冲积扇相沉积,砾石叠瓦状和砂岩斜层理产状统计显示古流向为北北东向;砾石成分主要为石英、石英砂岩、砂岩,石英岩等;粒度分布呈宽峰态或尖峰态;物源区为元古宇长城系阿克苏群变质岩剥蚀区;物源补给分为主河流补给和支河流补给2种方式。冲积扇相、古流向、物源区分析确定了矿体的范围、最优的勘探线布置方位和潜在的找矿靶区,具有很好的勘探意义。  相似文献   
47.
安哥拉罗安达广泛分布的湿陷性砂(Quelo砂),是一种对水十分敏感的特殊砂土,具有浸水后强度降低,并产生湿陷变形的特殊性质,由于缺乏相应的资料和工程经验,其湿陷程度和承载特性是评价的难点。本文通过天然和浸水饱和条件下的载荷试验,实测和研究了罗安达Quelo砂的湿陷变形特点和不同条件下的承载力特征。试验研究结果显示,罗安达Quelo砂是一种湿陷程度为轻微—中等的湿陷性土;Quelo砂的承载力对水分异常敏感,地基土含水率的微小变化即可导致承载力数倍的降低,且饱和后的承载力较小,试验场地浸水饱和后的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系数可取1.07。试验表明,在工程实践中考虑地基土含水率变化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不采用消除地基全部湿陷量或部分湿陷量的方法,而将红砂地基当做一般地基进行设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8.
采用镜下观察、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观察测试方法,对缅甸和莫桑比克红宝石的常规宝石学、包裹体、化学元素含量及紫外光谱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缅甸红宝石在紫外荧光灯下呈现较强的红色荧光,内部含有互为60°夹角定向排列的短针状金红石、"糖浆状"构造等特征包裹体,具有低Fe、高V、高Ga的微量元素特征,紫外区吸收截止边小于320 nm,且694 nm处的荧光较强。莫桑比克红宝石在紫外荧光灯下荧光较弱,内部可见双晶面、无序排列的金红石和角闪石晶体等特征包裹体,具有高Fe、低V、低Ga的微量元素特征,紫外区吸收截止边在350 nm附近。上述性质可用作区分缅甸和莫桑比克红宝石的标志性识别特征。  相似文献   
49.
乔石磊  马星华 《矿床地质》2018,37(2):387-402
农坪金铜矿床位于吉林省珲春市春化境内,是一座中型富金斑岩型矿床。文章采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对农坪含矿花岗闪长斑岩进行了锆石U-Pb分析,获得加权平均年龄为(95.6±1.6)Ma,表明花岗闪长斑岩形成于晚白垩世。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农坪含矿斑岩富碱(5.6%~6.7%),高Mg#(47~55)、富集LILE和LREE,亏损HFSE和HREE,高Sr/Y(32~57)、(La/Yb)N(10~21)比值,具有埃达克质岩石的特点,岩浆的形成可能存在壳幔混合及分离结晶作用。结合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和同一构造带上其他矿床的形成时代和特征,笔者认为农坪矿床是晚白垩世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斜向俯冲背景下陆缘弧岩浆作用及热液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50.
基于GIPL2模型的青藏高原活动层土壤热状况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青藏高原活动层土壤热状况,对深入了解高原活动层的厚度变化特征、下垫面的热力作用以及对气候变化预测均有重要意义。利用GIPL2模型模拟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不同植被状况下活动层土壤热状况。模拟结果表明:模型在高寒草原(QT06)试验点模拟效果较好,高寒沼泽草甸(QT03)试验点的模拟效果较差,高寒草甸(QT01)、高寒荒漠草原(QT05)和高寒草原化草甸(QT04)试验点的模拟效果介于高寒草原试验点和高寒沼泽草甸试验点之间。QT01、QT03、QT04、QT05和QT06的土壤温度模拟值与观测值相比,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67、1.29、0.73、0.7和0.56℃;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87、0.98、0.98和0.96;平均误差分别为0.37、0.61、0.31、0.45和0.16℃。QT06模拟结果较好,原因在于此点土壤质地变化不大,模型的分层与所取的参数更加接近此点的实际状况。QT03模拟结果较差,可能由于此地区土壤中存在砾石,在导热率参数化方案中没有考虑砾石含量,导致模拟结果偏差较大。总体而言,GIPL2模型对青藏高原活动层土壤热状况的模拟具有一定的优势,是一种模拟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土壤热状况较为理想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