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2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258篇
测绘学   92篇
大气科学   296篇
地球物理   275篇
地质学   491篇
海洋学   139篇
天文学   53篇
综合类   113篇
自然地理   12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廖必军  谭冰 《气象科技》2009,37(6):779-781
电台中波转播站多建于城市近郊区,由于天线高耸落雷几率高,因而易受雷击干扰。针对建站时原已通过防雷验收的转播站设施在投入使用后依然频遭雷击受损的状况,分析了其防雷系统的内在布设技术问题,认为广播中波转播站原有防雷系统的一些关键技术缺漏是遭雷击受损的主要原因,并从转播站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转播站防雷设计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法:接地网逐级分流、屏蔽馈线再加设外屏蔽环群技术以及不同的线路、不同系统保护的配合方法等,从而形成广播转播站完整的防雷保护系统框架。  相似文献   
152.
一种单层城市冠层模式的建立及数值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在引进先进的城市地表能量平衡方案 (Town Energy Balance, 简称TEB) 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单层城市冠层模式, 并对南京市典型居民区1 km2范围内的局地尺度地表能量平衡各分量进行离线模拟, 将模拟结果与同期观测值作了比对, 发现: TEB方案对城市地表能量平衡各分量的模拟效果良好, 而该方案的模拟性能受建筑物表面材料反照率取值的影响较大。在离线研究的基础上, 本文又将TEB方案成功耦合到南京大学区域边界层模式 (NJU-RBLM) 中, 作为该模式的地表能量平衡参数化方案之一, 分别选取该边界层模式中原有的地表能量平衡参数化方案SVAT (Soil-Vegetation-Atmosphere-Transfer model) 和新引入的TEB方案对冬夏两季不同个例进行模拟, 以常规近地面气温观测资料和Landsat卫星观测的地表反照率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TEB方案对原大气边界层模式的模拟效果有明显改善, 对近地面热力场的改善效果尤为明显, 可以很好地模拟出城市冠层中的“陷阱效应”。  相似文献   
153.
重庆10 kV高压输电线路雷击火灾事故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2007年7月12日重庆华浩冶炼有限公司粉末厂火灾事故,用力学性能分析和剩余磁场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厂火灾发生处的10 kV高压输电线路进行鉴定,并结合雷电天气分析,得出该火灾事故是由雷击10 kV高压输电线路造成。该方法为在没有安装录波器和闪电计数器的情况下,判断输电线路故障是否由于雷击引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4.
地面气象观测中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的利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多普勒天气雷达实时回波通常被广泛应用于短时、临近天气预报、人工增雨(雪)等方面的业务中,事实上,掌握天气雷达回波的演变情况,对做好地面气象观测也是一个很好的辅助工具。通过对2009年4月4日一次强降水过程的多普勒天气雷达云团速度和强度特征分析,结果发现:强降水形成、加强、维持与消散的各个阶段在路径、速度和强度上有明显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5.
浅谈长跨度桥梁的雷电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现代化建设中长跨度桥梁直击雷和感应雷防护工程的设计技术和施工要素,重点说明了电源部分和信号部分防感应雷的实施方案,并提出了相应的施工要点和要求。  相似文献   
156.
2010年4月桂东北一次暖区暴雨天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2010年4月桂东北一次暖区暴雨天气分析,分析,发现本次过程是由高原南侧的低值系统东移,与副高西北侧西南急流之间形成强烈辐合上升运动造成的;中高纬度稳定的纬向环流和稳定少动的副高为过程提供了很好的环境;高原南侧的低值系统可能与高原的地形摩擦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7.
中国大陆西部强震前超低频磁场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15年至2019年期间中国大陆西部的磁通门磁力仪秒采样观测资料开展了5—100 s频段的地磁垂直强度极化分析,并运用一些数学方法对分析结果进行了处理。结果显示,极化高值在经向和纬向均无明显的形态和幅值变化,且极化高值与地磁外源场扰动无关。在此基础上筛选出18次极化高值异常事件,利用插值方法得到了极化高值异常的空间分布图,并分析了18次高值异常与中国大陆西部及周边15次强震的时空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地磁场出现多台同步极化高值现象后的半年内,高值区可能发生M6.0以上强震;高值现象出现后,多个高值区均有可能发生强震;后续强震的震级与高值区面积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8.
The variation in the length of day has complicated time-varying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traditional method for linear time series analysis is always difficult to obtain good effect of prediction. If the non-linear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technique is adopted to predict the variation in the length of day, the topo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network model is determined by the least square error method. B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close relation between the variation in the length of day and the general circulation of atmosphere, the axial sequence of atmospheric angular momentum is introduced into the forecasting model of neural network.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recast accuracy i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y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 length of day and the atmospheric angular momentum sequence in comparison with the individual adoption of the data of the length of day.  相似文献   
159.
Zhang  Chen  Liao  Hua  Mi  Zhifu 《Natural Hazards》2019,99(3):1259-1275
Natural Hazards - One of the aspects of climate change is temperature rise. Temperature rise or fluctuations affect human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This paper estimates the...  相似文献   
160.
中国东部中生代发生的大规模岩浆活动是地学界长期以来关注的课题之一。本文通过对浙东地区晚中生代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主量、稀土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讨论其岩石成因及形成的构造环境。研究表明,大爽组底部火山岩年龄为155.2±1.4 Ma(MSWD=0.83),显示浙东地区晚中生代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并不限于白垩纪,火山喷发至少于晚侏罗世就已经开始;岩石总体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少量属钾玄岩系列;基性岩石、中性岩石与中酸性(酸性)岩之间不具有同源演化关系,基性岩石来源于富集地幔,并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地壳混染,中性岩石可能来源于先存于下地壳深部的新元古代岛弧岩石,中酸性(酸性)岩石来源于地壳,中酸性岩浆与酸性岩浆之间存在演化关系;岩石总体形成于地壳幕式减薄环境,而其弧岩浆岩特征主要反映源岩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