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164篇
测绘学   75篇
大气科学   77篇
地球物理   77篇
地质学   327篇
海洋学   94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7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DGSC—203型液动射流冲击器在地热井的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新研制的DGSC-203石油钻井液动射液冲击器的性能参数及结构设计上的创新点,测试所获得的排量与压降之间的关系曲线可指导冲击器的使用。生产性试验证明该冲击器工作稳定,可大幅度提高硬地层钻井效率,克服钻柱振动,延长钻柱的使用寿命,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1 INTRODUCTION There were many flood disasters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When the water level in a river is very high, weak parts of its dike may be destroyed resulted in the submersion of the protected land and properties. It is of significance for decision-makers to exactly predict the processes of flood propagation during flood control. There are many modes of dike bursting, such as seepage destroying by overflow on top of dike caused by dike body sinking induced by piping and soil fl…  相似文献   
13.
银川市初夏气溶胶粒子谱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桑建人  杨有林 《中国沙漠》2003,23(3):328-330
利用美制APS—3310A型激光粒谱仪,在中国西北城市银川对大气气溶胶粒子进行现场观测,结合气象条件,并通过理论计算分析,给出了银川市初夏大气气溶胶的日变化特征、3种不同粒径粒子分布特点及飘尘谱分布特征,以期为银川市大气污染总量控制方案及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总磷作为饮用水生物稳定性控制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国内提出的控制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可同化有机碳(AOC)标准,通过配制水样研究了AOC及细菌再生长潜力(BRP)同水中磷含量的关系;同时针对净水工艺试验出水水样,考察了水中的磷同其生物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配水水样,在一定的磷浓度范围内,磷是水中细菌生长的限制因子;在净水试验工艺出水水样中添加50μg/L的PO43--P后,AOC增加了55%,BRP增加了123%,表明水中磷是其生物稳定性的限制因子。由于常规的净水工艺对水中的磷可以有效去除,把水中总磷(TP)控制在5μg/L内来提高饮用水生物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15.
苏鲁褶皱带形成于元古宙 (2 2 33~ 185 5Ma)典型优地槽构造环境 ,主要由石榴橄榄岩、石榴辉石岩、榴辉岩等侵入岩 (柯石英深度相地幔岩浆房中形成 )和它们的火山沉积建造围岩一起经褶皱、变质而形成。变质作用经历了先蓝片岩相 (前花岗岩 )后片麻岩混合岩相过程。由于变质作用的不规律性 ,苏鲁褶皱带可分为 2个构造带 :(1)东部构造带 (蓝片岩 )和 (2 )西部构造带 (片麻岩混合岩 )。根据A·都城秋穗所识别的变质带系统 ,可将其作为一个双变质带。东部构造带以出现许多块状、条带状榴辉岩辉石岩橄榄岩组合的残余岩块为特征 ,其中还残留着高压的矿物 (石榴石、绿辉石、柯石英 ) ,而且有被混合岩和各种交代岩替代的显著标志。在中生代 ,苏鲁元古褶皱带受造山作用的影响活化 ,导致许多花岗岩体的侵入 ,使交代岩广泛发育。  相似文献   
16.
楚雄盆地下侏罗统磨拉石楔沉积与含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楚雄盆地为一中生代周缘型走滑前陆盆地,通过对下侏罗统冯家河组沉积特征的详细研究与对比,作者认为早侏罗世是楚雄前陆盆地强烈坳陷与沉降的主要发展时期从早期到晚期经历了一个变深又变浅的典型前陆盆地充填过程。在前陆冲断块体的不断逆冲和加载条件下,楚雄盆地西部早侏罗世沉积物的来源主要为哀牢山造山带隆起,其沉积环境以滨,浅湖或湖泊三角洲为主。  相似文献   
17.
徐州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的碳、氧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在已有的对徐州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详细岩石学研究基础上,系统测试了碳酸盐岩方解石和白云石的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地球化学和岩石学研究相结合,综合提取了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组成的沉积、成岩地质信息;初步探讨了同位素组成的地层变化及其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碳酸盐岩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可以指示沉积环境及其演化,开阔陆表海、灰质障壁砂坝、局限陆表海、潮下带、潮渠、藻坪诸沉积相间碳酸盐岩的δ^13C值表现出规律性变化,碳同位素组成变化曲线上的显著正偏移与海侵有关;碳酸盐岩氧同位素组成对成岩环境及其演化有明显响应,淡水成岩环境、潮上成岩环境、潮间成岩环境、潮下成岩环境和埋藏成岩环境具有不同的碳酸盐岩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徐州地区大北望寒武系剖面地层界线附近都有碳、氧同位素组成变化的特征显示,研究工作证实了徐州地区下古生界同位素地层划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用于新生代定年的Ar-Ar法标准样品候选样品初测结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Ar Ar法定年的特点是必须要有一套年龄从小到大的标准样。迄今用于新生代定年的国内标准样极少。为满足新生代矿物Ar Ar法定年的需要,初选了一个标准样候选者BT 1透长石。样品总重366g,粒级6080目,纯度100%,缩分为100瓶,每瓶3 66g。Ar Ar阶段加热法初测结果为:全部12个阶段给出的总气体年龄为30 8±0 9Ma,412阶段视年龄十分接近,年龄谱平坦,对应的39Ar析出量达96%,坪年龄为29 6±0 4Ma,等时年龄为29 6±0 6Ma,MSWD=1 01。40Ar/36Ar初始值为293 6±3 9,与尼尔值295 5相当。重复测定结果为:全部气体年龄为31 0±0 9Ma(全部9个阶段),坪年龄为29 5±0 4Ma,等时年龄为29 4±0 6Ma,MSWD=1 94,40Ar/36Ar初始值为282 2±6 3。这些结果表明,BT 1透长石不含过剩氩,作为新生代定年的Ar Ar法标准样品候选者是较为理想的。  相似文献   
19.
High buildings or architectural complex in urban areas remarkably distort the urban surface wind fields. As the air flow approaches,local strong wind may appear around the buildings. The strong wind makes the pedestrians on sidewalks, entrances and terrace very uncomfortable and causes the pedestrian level wind environment problem. In this studies, hot-wire wind measurement, wind scouring in wind tunnel and numerical computation were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wind environment of tall buildings in the prevailing flow conditions in Beijing areas.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three techniques were compared and mutually verified. The conclusions drawn from three approaches agree with each other. Also the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of each method were analyze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techniques may produce better assessment of wind environment around high buildings.  相似文献   
20.
秦末以来秦都咸阳地貌演变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桑广书 《地理科学》2005,25(6):709-715
秦都咸阳地貌演变研究是秦咸阳考古和关中地区历史环境演变研究不容忽视的问题。秦末以来,秦都咸阳地貌演变包括渭河河道北移和咸阳原边坡地貌变化两个方面。通过文献考证与实地考察恢复了秦末、唐、明、清各代渭河的河道位置,秦末以来秦都咸阳段渭河河道北移4100m,平均北移速度1.8764m/a,明代以前北移较慢,以后北移速度显著加快,清顺治至现代北移速度达到5.9701m/a。咸阳原南侧边坡上的中小切沟主要是秦以后形成的。原坡上的村庄平台是历史上人为斩齐原坡,挖掘窑洞,引起原边逐步后退的结果,是咸阳原边坡人为地貌演变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