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4篇
  免费   509篇
  国内免费   694篇
测绘学   325篇
大气科学   196篇
地球物理   459篇
地质学   1350篇
海洋学   329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174篇
自然地理   26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应用小波分析空间差分法分析了泾阳台、乾陵台、周至台和郑州台的Z分量的地磁磁静日Rg值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各台的磁静日Rg值有较一致的年变规律。分析泾阳台与其它各台的磁静日R。差值分析和小波变换,发现1998年1月5日泾阳4.8级地震前4个月内存在较明显的异常变化。可能反映了泾阳地震的震磁效应。对远离泾阳台、乾陵台的青海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震前也有明显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02.
本文将西藏札达盆地河湖相地层重新划分为第四系下更新统香孜组(Qp1-1x)、新近系上新统古格组(N22g)和上新统托林组(N21t)。河湖相地层的古地磁法和ESR法测年结果表明,札达盆地内河湖相沉积地层的形成时代为新近纪上新世—第四纪早更新世。根据该套河湖相地层沉积演化和其中的孢粉组合特征、河湖相沉积中所发现的各种古动植物化石等的综合分析,笔者对札达盆地上新世—早更新世的古植被、古环境与古气候演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札达地区上新世—早更新世气候经历了从湿热—温暖潮湿—偏冷潮湿—寒冷干旱的变化,以及植被从森林—灌木—草原的逐渐演化。可将札达盆地上新世—早更新世环境演化划分为7个大的阶段,其总体特征是15.4~4.4Ma,札达地区处于亚热带湿热气候环境;24.4~3.95Ma,为暖温带温暖潮湿气候;33.95~3.5Ma,为偏凉潮湿阶段,气候开始转冷;43.5~3.2Ma,为温暖潮湿阶段;53.2~2.9Ma,气候转为偏冷潮湿阶段;62.9~2.57Ma,该阶段气候偏冷而干旱,整体较为干冷;72.57~1.36Ma,气候寒冷而干旱。表明自上新世—早更新世,该区的古气候环境在逐渐变干、变冷的总趋势上,经历了多次明显的冷暖与干湿波动。  相似文献   
103.
山西宁武地区全新世以来气候与环境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野外实测剖面、室内测试分析,笔者通过对山西宁武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湖相沉积地层的孢粉、易溶盐、pH值、磁化率、碳酸盐和粒度分析,探讨了该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与环境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该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112400~10000aB.P.期间,显示气候干冷,但有逐渐变暖的趋势;210000~8000aB.P.期间,气候较温湿;38000~3000aB.P.期间,气候温暖;4距今3000aB.P.~现代,气候出现3次波动,整个气候向干凉方向发展。对山西宁武地区湖相沉积地层的进一步深入调查与研究,将会确定华北地区的全新世以来环境与气候变化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04.
地下水超采漏斗是山东省平原区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根据多年来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简要分析了山东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超采漏斗的发展过程、发展演变特征及发展原因,旨在为山东省地下水合理开发、有效保护、科学管理及有效控制地下水超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5.
城市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香  王洁  邵传青  易立新 《地下水》2007,29(5):90-92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是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的基础.以国内外广泛应用的DRASTIC模型为基础,结合我国华北平原沉降带冲洪积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层状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的城市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模型--DRAMIP模型,并根据廊坊市的实际状况,对廊坊市浅层地下水进行了脆弱性评价,利用GIS技术生成了廊坊市浅层地下水脆弱性分布图.  相似文献   
106.
黔东南变质碎屑岩型金矿找矿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晓旻  邵文阔  张凯 《矿物学报》2007,27(3):489-492
黔东南天柱-锦屏-黎平金成矿区,位于中国江南古陆变质碎屑岩型金矿成矿带的西端,采金历史悠久,但勘查研究程度不高,小型矿床点星罗棋布却未发现大型矿床。研究认为,黔东南金矿工业类型与韧性剪切带有关,主要为石英脉型和构造蚀变岩型,可能存在产状平缓的蚀变糜棱岩型;从成矿条件、成矿规律、成矿特征等方面分析,黔东南金矿勘查很有前景。  相似文献   
107.
辽宁昌图县西山银金矿点的北东与吉林省四平市山门银矿床相邻,区域上处在同一个构造单元内。通过对控矿因素、矿化特征、围岩蚀变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和对比,认为两矿床(点)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同受山门-叶赫韧-脆性剪切带的控制,前者是山门银矿床(带)的南延部分,找矿前景较大。  相似文献   
108.
在对山东泰山地区湖北海棠居群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依据花、果性状对该地区的4个湖北海棠居群间的形态变异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湖北海棠花、果性状在所选取的4个居群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化,但这种分化是一个连续的变异过程,居群间的分化与居群生境的异质性有很大的关系;湖北海棠花、果的整体性状在4个居群间表现出一种海拔梯度变异,即随着分布海拔的升高,萼齿长、萼筒长、花柄长、果长、果径均有逐渐变小的趋势;并对泰山湖北海棠变种区别于模式变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补充描述.  相似文献   
109.
基于岩溶生态系统特性的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岩溶地区大范围内进行土壤侵蚀风险评价需要寻求新的简单有效的方法,建立适合岩溶地区特点的评估模型,才能避免水土流失治理规划的失误。考虑岩溶地区碳酸盐岩成土速率低、存在石漠化等特点,选取土壤允许流失量和退化岩溶生态系统的基岩裸露率,结合年平均降水、坡度、植被指数,在生成各单因素评价图的基础上,在Arcview中完成单因素图的叠加分析,得到贵州省岩溶地区水土流失敏感性综合评价图,并将其划分为不敏感、轻度敏感、中度敏感和强度敏感四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贵州省水土流失敏感性的空间分异规律,提出水土流失预防治理的优先区。  相似文献   
110.
激光测距—成像组合扫描仪多源数据采集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一套机载运行的光学-机械扫描式激光测距和被动式热红外外扫描成像组合遥感器,结合飞机平台的姿态测量和GPS定位,可实时(准实时)获取地面景物的三维位置和影像灰度信息。由多源数据采集技术获得的多种同步数据经地面计算机回放和处理,可以快速生成数字地面高程模型(DEM)和地学编码图像。扫描激光测距仪与扫描成像仪的电同步技术控制激光测距采样时刻与图像采样时刻在时序上的一致性,从而达到高程数据与图像像元的匹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