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65篇
  免费   2173篇
  国内免费   2607篇
测绘学   1128篇
大气科学   1557篇
地球物理   2173篇
地质学   5227篇
海洋学   1408篇
天文学   343篇
综合类   719篇
自然地理   1190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56篇
  2022年   416篇
  2021年   567篇
  2020年   453篇
  2019年   460篇
  2018年   531篇
  2017年   502篇
  2016年   519篇
  2015年   579篇
  2014年   534篇
  2013年   660篇
  2012年   683篇
  2011年   745篇
  2010年   692篇
  2009年   656篇
  2008年   656篇
  2007年   583篇
  2006年   566篇
  2005年   506篇
  2004年   401篇
  2003年   364篇
  2002年   418篇
  2001年   359篇
  2000年   297篇
  1999年   252篇
  1998年   189篇
  1997年   165篇
  1996年   134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54年   6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江苏大丰潮滩悬沙级配特征及其动力响应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根据2002和2003年夏季在江苏大丰潮滩的现场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悬沙级配的时空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对再悬浮、沉降和流速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悬沙颗粒较细,以粉砂为主,悬沙级配在潮周期内的变化模式有两种类型:一是稳定型,悬沙级配的时空(垂向和平面)变化很小;二是双峰型,悬沙级配的时空变化显著,粗细峰高度不断变化.再悬浮、沉降、涨潮时输入潮滩的悬沙和底质级配是影响悬沙级配的重要因子.再悬浮使粗颗粒悬沙的含量增加,悬沙与底质级配不断接近,沉降对悬沙级配的影响与再悬浮相反.再悬浮发生时悬沙级配对流速有明显响应.在没有再悬浮和沉降影响的情况下,潮滩不同部位、不同时间的悬沙级配趋于稳定和相同,对这种状态下的悬沙级配可称为背景悬沙级配,大丰潮滩背景悬沙级配的平均粒径为7μm.  相似文献   
92.
白云凹陷地球物理场及深部结构特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是南海最具代表性的第三系深水陆坡沉积区。以穿过白云凹陷中部的一条深反射地震剖面(14s)为研究基础,采用综合地球物理研究方法分析了该区地球物理场特征,根据重力异常平面等值线勾画了白云凹陷的形态,并提取该测线相对应的重磁剖面数据,利用重磁资料和地震剖面进行了综合反演。以深剖面地震资料建立了地质模型,利用所得的重力数据进行了研究深部结构的正演拟合,实测与计算值拟合较好,支持中生代俯冲洋壳存在的观点;同时结合地震资料对深部结构进行了分析,该区莫霍面由陆向海抬升,呈阶梯状变化,地壳厚度逐渐减薄,具有大陆边缘陆壳向洋壳过渡的特征。根据地质模型还进行了变密度综合反演拟合来分析基底岩性特征,该区基底主要为中酸性岩浆岩,部分为变质岩和基性火山岩,岩石密度由陆向洋逐渐减小,磁性体分布不均。  相似文献   
93.
种植盐地碱蓬修复滨海盐渍土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利用盐生植物——盐地碱蓬进行天津河口滨海盐碱地的生物修复。通过比较种植盐地碱蓬土壤和对照土壤的电导率、有机质和微生物数量的差异等研究了其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种植区碱蓬根际土壤的电导率与对照土壤相比下降了13%;有机质和总氮与对照土壤相比分别增加43%和18%;根际土壤的微生物数量明显增加,放线菌和真菌分别比对照增加了5倍和16倍。根际微生物优势种群的盐耐受性结果显示,部分根际土壤的优势种群的盐耐受性明显下降,耐盐性较低的微生物种群已成为优势种群。以上结果表明,种植盐地碱蓬对改善滨海盐碱地的生态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94.
Modified PIC Method for Sea Ice Dynamic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sea ice cover displays various dynamic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breakup, rafting, and ridging under external forces. To model the ice dynamic process accurately, the effective numerical modeling method should be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 a modified particle-in-cell (PIC) method for sea ice dynamics is developed coupling the finite difference (FD) method and 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 (SPH). In this method, the ice cover is first discretized into a series of lagrangian ice particles which have their own sizes, thicknesses, concentrations and velocities. The ice thickness and concentration at Eulerian grid positions are obtained by interpolation with the Gaussian function from their surrounding ice particles. The momentum of ice cover is solved with FD approach to obtain the Eulerian cell velocity, which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ice particle velocity with the Gaussian function also. The thickness and concentration of ice particles are adjnsted with particle mass density and smooth length, which are adjusted with the redistribution of ice particles. With the above modified PIC method, numerical simulations for ice motion in an idealized rectangular basin and the ice dynamics in the Bohai Sea are carried out. These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is modified PIC method is applicable to sea ice dynamics simulation.  相似文献   
95.
为给单环刺 (U.unicinctus)的苗种生产提供有效的基础资料 ,本文研究了水温对单环刺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单环刺各胚胎发育期的发育速度 (h)随水温 (T)升高而加快 ,有明显的正相关性。求得胚胎发育的生物学零度为平均 2℃。不同水温条件下 ,各期幼虫期的存活率以2 0℃为最高 ,培育水温高于或低于 2 0℃时生存率逐渐降低。幼虫培育适宜温度为 15~ 2 0℃。  相似文献   
96.
盐度和昼夜节律对菲律宾蛤仔摄食率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实验室条件下,用流水系统测定盐度和昼夜节律对菲律宾蛤仔摄食率的影响。分别对15、20、25、30、35这5个盐度梯度,以及连续24h的00:00、04:00、08:00、12:00、16:00、20:00这6个时间点下菲律宾蛤仔的摄食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15-25的盐度范围内,蛤仔的摄食率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增大,在盐度25时达到最大,而在25-35盐度范围内随盐度的增加而减小;在一个昼夜里,蛤仔的摄食率存在显著的差异,夜间的摄食率明显高于白昼,00:00和12:00分别是两个极值;菲律宾蛤仔是一个有着明显昼夜节律性的底栖动物,并且对盐度有一个适应范围,盐度25-30是其最适的盐度。本实验为以后进一步研究菲律宾蛤仔在贝类混养虾池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7.
Tidal effect on nutrient exchange in Xiangshan Bay,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iangshan Bay is an estuary in China which borders on the East China Sea. The circulation in the estuary is driven by tidal movement, residual current, the internal density distribution, and synoptic wind forcing; however, the last three are not the main dynamic factors affecting nutrient transport. Because the estuary tends to be eutrophic, a synoptic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tidal movement on the nutrient distribution patterns within the estuary and to estimate the fluxes of nutrient transport between the estuary and the sea. Nitrate and ammonium are found to be exported from the estuarine water to the coastal water under usual tidal conditions, except for storm tides which result in large amounts being imported because of the extremely high concentrations in the coastal bottom water. Exports of phosphate and silicate are shown to be consistent during spring tides and neap tides in all seasons. However, the usual tidal regimes resulted in only minor nutrient exchange except during abnormal events.  相似文献   
98.
分别于1986年12月和1985年3月1日—1987年3月1日在海州湾进行了波浪和含沙量观测,运用所获资料以及本区长期水文、地形资料,采用流体力学、沉积学和泥沙运动力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建立了海州湾淤泥质海滩剖面堆积过程的二维计算模式。结果表明,在堆积型淤泥质海滩,由于浮泥的经常性存在,使波浪急剧衰减,其对岸滩的作用甚为微弱,潮流成为塑造淤泥质海滩的主要动力,岸滩在淤涨过程中,在平均高潮位厂沿和平均低潮位附近出现两个凸点,上一个凸点外推速率大于下一个凸点,潮下带变化缓慢。  相似文献   
99.
科氏力对河口分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长江口、黄河口、珠江口、闽江口等几个分汊河口为例,分析了科氏力在河口分汊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涨落潮流路分歧主要通过形成涨落潮冲刷槽和中央缓流区浅滩而逐渐使河口产生分汊;水面横比降则以横向环流和横向切滩两种形式,或堆积或冲刷,导致河口分汊。  相似文献   
100.
长江口海水的密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核对1980年国际海水状态方程应用于中国近岸海水的可靠性,高精度的磁力浮沉子密度计在15—25℃,盐度5—35,一个大气压条件下,测量了长江口附近海水及其人工稀释海水的相对密度。结果表明,海水密度直接测量值系统地偏高于状态方程计算值,二者之间的偏差随水样盐度值降低而增大,且与海水[Ca~(2+))/s比值成明显正相关关系。经计算机拟合,导出了长江口附近海水及其稀释海水的状态方程,该方程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平均标准偏差为±3.9×10~(-3)kg/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