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64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60篇
地质学   191篇
海洋学   61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将地理信息与水产资源相结合,为水产养殖业提供一个直观的、可视化的地理信息展示和管理服务平台。综合应用Geoserver,Openlayers,J2EE等技术设计并实现了水产信息和相关专题地图的数据采集、管理、服务发布以及在线浏览、查询、空间分析、统计分析等功能。  相似文献   
152.
在分析了多种WebGIS软件符号库性能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SLD技术制作地图符号库的方法,通过Ja-va语言编程实现了点、线、面状符号的扩展,并验证了通过该符号库可以完成地图专题图的制作以及符合OGC规范的WMS服务发布功能。  相似文献   
153.
辽东半岛中强地震活动及其与构造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东半岛是中强地震活动较多的地区,除1975年海城7.3级地震外,这一地区还记录了≥5级地震19次.区内中强地震分布具有较好的规律性,基本上局限于地震活动条带及其网格的结点部位,空间分布上与金州断裂、鸭绿江断裂等NE-NNE向断裂及其共轭的NW向构造一致,且多发于2组构造交会部位的构造盆地或偏于NW向的构造带附近.NE-NNE向和NW向断裂是在现今NEE向近水平主压应力作用下所形成的一对平移走滑性质为主的共轭剪切破裂面,NE-NNE向断裂属于继承性破裂,规模大,对区域地质构造格局及其演化具有控制作用;NW向断裂多属于新生破裂,其规模通常同与其交会的NE-NNE向断裂有一定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辽东半岛中强地震活动受到了NE-NNE向断裂的控制,但其发震构造基本上是NW向断裂,同时,与NW向断裂的规模相关联,中强地震活动存在由N向S、由W向E逐渐减弱的变化规律,地震强度大致从7 ~7.5级降为5.5 ~6级.  相似文献   
154.
三峡库区巫山县望霞危岩体于2010年及2011年两次发生大面积变形破坏,采用全站仪、裂缝位移、GPS等方法对危岩体进行了长期的变形监测,并通过地质基础的调查、监测方案的设计、监测数据的处理、宏观现象的分析,两次成功地对危岩体的垮塌变形实现了预警预报,避免了重大伤亡。研究结果显示,危岩体具有渐变和突变两种类型,在不同的变形阶段应采用相应的监测方法和监测频率,应以地质调查为基础,以监测危岩体关键部位为原则,监测数据的分析要密切结合宏观现象,从后缘、崖壁、崖底全面把握危岩体变形趋势。提出危岩体的监测应做到"详调查、细部署、观现象、握趋势、准预报"5原则,即"望霞经验"。"望霞经验"可以为危岩体的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5.
纳雍枝铅锌矿床位于五指山背斜北东部,是五指山矿集区的组成部分.区内铅锌矿体产于清虚洞组的白云岩中,自下而上共划分为9个矿体层,属沉积型铅锌矿床.矿石类型为碳酸盐岩型铅锌矿石.五指山地区位于紫云-垭都深大断裂的北东侧,南东侧有安顺-凯里深断裂,这些深断裂是纳雍枝矿床深部物质来源的前提,次一级的构造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矿质流动的通道.五指山背斜Pb、Zn综合异常明显的部位,异常与区内构造较吻合,与矿床(点)展布方向一致.该矿床与典型密西西比河谷铅锌矿床具有较高的可比性.通过对纳雍枝铅锌矿床地质特征的总结及分析,认为五指山地区的找矿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56.
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甘肃天水花牛的水氡出现了与汶川8.0级地震极为相似的异常变化并在震前已被重点跟踪.为了对花牛水氡2013年出现的异常与岷县漳县地震的关系给出合理的判断,本文分析了花牛水氡正常的趋势背景和年变化形态,给出了正常背景和异常变化的判别指标;分析了花牛水氡的主要影响因素,认为气温是花牛水氡出现年变的主要因素,日降雨量达到一定量级才能引起水氡的短暂变化;着重从水氡测值的可靠性、影响因素的不一致性、多学科前兆变化的协调性、异常的重现性、异常与岷县地震的时空相关性等方面对2013年4月以来的异常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证.研究结果可以判定,2013年4月以来天水花牛水氡出现的异常作为岷县漳县6.6级地震的异常是可信并可靠的.  相似文献   
157.
利用东北地区逐日平均气温、降水量资料,定义了夏季干旱指数,分析了东北地区夏季干旱的时间和空间演变规律和特点,计算了东北地区夏季降水变异系数、夏季干旱风险指数和风险概率并进行了分析,定义了夏季干旱综合风险指数,并进行了综合风险分区。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夏季干旱在空间分布上呈西重东轻的特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北地区夏季干旱处于前所未有的多发阶段。黑龙江西南部,吉林、辽宁两省西部为夏季干旱高或较高风险区;黑龙江中北部和东部以及吉林、辽宁两省中部为夏季干旱较低风险区;黑龙江中南部、吉林东部,辽宁东南部为夏季干旱低风险区。对于夏季干旱的高风险区和较高风险区要采取重点防御、大力推广抗旱农业生产技术、加大气候预测研究力度、加强东北地区抗旱能力建设等措施,以减轻夏季干旱损失。  相似文献   
158.
山西南部燕山期类隔挡式褶皱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南地区自西向东发育一系列NNE向背斜与向斜。背斜地区主要出露太古代结晶基底或早古生代地层,向斜核部出露的最新地层则是三叠系。在宁武-静乐盆地、太原西南水浴贯等地可见零星或成片分布的侏罗系残存,部分地区可见残留的白垩系,与侏罗系呈不整合接触。根据卷入地层时代分析,这些褶皱应为燕山期变形产物。背斜区域地层相对较陡,核部或翼部发育大量NNE向逆冲断裂,太古代结晶基底同样卷入变形;而向斜核部地层非常平缓,产状近于水平。山西南部整体构造表现为一种类隔挡式褶皱构造特征。在吕梁山区、霍山背斜带及太行山沿晋获断裂一带均可见燕山期岩浆岩体分布。根据这些岩体的同位素年龄及前人节理统计结果,可知该区在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于NW-SE向的挤压应力场下发生了剧烈的构造运动。同时期,华北地区及整个中国东部都表现出相似的构造特征,而古太平洋板块正NW向往亚洲板块下俯冲,因此,晋南地区的类隔挡式褶皱的形成可能与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159.
压缩过程中重塑黏土渗透系数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玲玲  洪振舜  陈福全 《岩土力学》2012,33(5):1286-1292
重塑黏土渗透系数是岩土工程众多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简单实用的定量表达式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及工程应用前景。已有的渗透系数预测方法或者由于参数复杂,或者由于适用范围窄、精度低,不能很好地得到应用。收集了已有不同文献23组液限变化范围为40%~300%的重塑黏土的固结渗透试验数据,通过分析指出了土体压缩过程中当应变大于20%时渗透系数对数值与孔隙比成非线性指数关系而非线性关系,明确了已有渗透系数预测方法的主要缺陷。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揭示了影响黏土渗透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适用范围广、参数简单的渗透系数定量计算表达式。  相似文献   
160.
珠江口夏季中、小型浮游动物生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9年8月珠江口18个站位的调查资料,分析了珠江口中、小型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群落结构、种类多样性和个体数量分布状况,并探讨了主要环境因素的影响。经鉴定共发现终生浮游动物120种和阶段性浮游幼体5个类群。调查期间浮游动物平均个体数量为4 131.92个/m3。优势种为中华异水蚤(Acartiella sinensis)、肥胖三角溞(Evadna tergestina)和鸟喙尖头溞(Penilia avirosstris)。珠江口海域浮游动物种类、数量和优势种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浮游动物的种类数、个体数量和群落结构主要受到珠江冲淡水和浮游动物本身的生态习性的影响。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夏季珠江口浮游动物群落可划分为河口群落和近岸群落两大类,而盐度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