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9篇
  免费   694篇
  国内免费   1241篇
测绘学   81篇
大气科学   280篇
地球物理   709篇
地质学   2271篇
海洋学   303篇
天文学   40篇
综合类   297篇
自然地理   9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231篇
  2005年   291篇
  2004年   603篇
  2003年   376篇
  2002年   289篇
  2001年   232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56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160篇
  1992年   181篇
  1991年   9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18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3篇
  1962年   1篇
  1952年   1篇
  1943年   1篇
  1937年   3篇
  1933年   2篇
  1931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笔者简要介绍了有关鸟类飞行起源的两种假说,即“飞行的树栖起源”假说和“飞行的奔跑起源”假说,并根据近几年中国辽西发现的化石材料,对两种假说的立论依据和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评述,初步认为两种可能性均存在,但因奔跑而飞地的机制更为普遍合理,“上树”是一种可能的条件,但既非必要条件也非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992.
对新疆北部蛇绿岩及相关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12  
蛇绿岩是作为大陆古板块划分及洋壳存在的重要佐证,同时也是许多地质问题争论的焦点之一。关于新疆北部地区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尽管从不同理论、不同专业角度进行了许多研究和论述,但也因对区内蛇绿岩的认识不同而仍存在诸多争议。本文针对以区内蛇绿岩形成时代来确定洋盆出现所存在的一些可变因素的阐述,提出在新疆北部地区于震旦纪-石炭纪期间可能只存在一个水域相通的统一大洋~准噶尔-天山洋的认识。并以此为基点,对新疆北部地区的构造单元进行了初步划分,划分出两个被动陆缘带和三个弧盆带,同时将其构造演化概括为陆壳拉张(Z—C)、洋盆形成(O-S)及洋盆消减(D—C)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993.
同正常的残余方辉橄榄岩相比,辉南方辉橄榄岩具有异常高的HREE组成和特殊的二次重结晶结构,因此,它们不是上地幔经大程度部分熔融后的残余,而是熔体-岩石反应的结果。倒U型REE分配模式暗示这些样品经历了与玄武质熔体相互作用的历史,并达到了平衡,大量熔(流)体的存在有利于地幔岩石矿物颗粒的增长,从而形成特征的二次重结晶结构。这种“反应”型方辉橄榄岩的形成可能与上涌软流图对岩石圈地幔的热-化学浸蚀有关。“反应型”方辉橄榄岩形成之后,又受到了类似于碳酸岩或富挥发份小体积熔体的交代,因此辉南地区上地幔经历了多期地幔交代作用。  相似文献   
994.
西昆仑康西瓦断裂显微构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康西瓦断裂是西昆仑地区一条极其重要的构造缝合带。利用显微构造方法发现:康西瓦断裂明显经历三期构造演化。第一期为晚三叠世一早侏罗世的NE—SW向挤压,由古特提斯洋相继向北持续消减所造成,断裂除挤压碰撞外,还表现为韧性右行走滑;第二期为喜马拉雅运动早期的NE—SW向挤压,由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北东向俯冲所造成,断裂表现为明显左行平移,形成现代露头的宏观牵引;第三期为喜马拉雅运动晚期的伸展与快速隆升,最终形成现代地貌景观。  相似文献   
995.
烃源岩非均质性的控制因素研究--以东营凹陷为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是东营凹陷最重要的生储组合。通过对沙河街组烃源岩的研究,发现厚度大、分布广的沙四段和沙三段烃源岩在有机质组成和岩性等方面存在多种尺度的非均质性。从宏观到微观系统分析烃源岩的非均质性后发现,沙河街组烃源岩的非均质性明显受其体系域、沉积相带、有机质保存务件和古生产力等多种因素控制。其中,不同的体系域和沉积相带控制了烃源岩的岩性和岩相组合及生、排烃能力,高的古生产力是有机质富集的前提,缺氧还原环境使有机质能够保存的决定因素,同时,局部环境下发育的火山活动,对优质烃源岩的形成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6.
339 gas samples above oceanic surface were collected on the cruise of "Xuelong" expeditionary ship and nitrous oxide concentrations were analyzed in the laboratory. Results showed that Atmospheric average N2O concentration was 309 ±3. 8nL/L above the surface of northern Pacific and Arctic ocean. N2O concentr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on the northbound and southbound track in the range of the same latitude, 308.0 ±3.5 nL/L from Shanghai harbor to the Arctic and 311.9 ±2.5 nL/L from the Arctic to Shanghai harbor. N2O concentration had a greater changing magnitude on the mid- and high-latitude oceanic surface of northern Pacific Ocean than in the other latitudinal rang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compositions in the aerosol samples and atmospheric N2 O showed that continental sources had a great contribution on atmospheric N2 O concentration above the oceanic surface. Atmospheric N2O concentra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hen the expeditionary ship approached Shanghai h  相似文献   
997.
Three-year summertime surface atmospheric N2O concentrations were observed for the first time on the Fildes Peninsula, maritime Antarctica, an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N2O concentration, total atmospheric O3 amount, and sunspot number were analyzed. Solar activity had an important effect on surface N2O concentration and total O3 amount, and increases of sunspot number were followed by decreases in the N2O concentration and total O3 amount. A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the N2O concentration and total atmospheric O3, and ozone destruction was preceded by N2O reduction. We propose that the extended solar activity in the Antarctic summer reduces the stratospheric N2O by converting it into NOx, increases the diffusion of N2O from the troposphere to the stratosphere, decreases the surface atmospheric N2O, and depletes O3 via the chemical reaction between O3 and NOx. Our observation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theory of solar activity regard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Antarctic O3 hole.  相似文献   
998.
祁连山中东段地区三维速度结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中——法数字化地震台网自1996年以来所记录到的微震S-P资料,对祁连山中东段地区三维速度结构与震源参数进行了联合反演,获得了该区的三维速度成像.速度结果反映出深部构造的一些重要信息,为进一步研究该区的活动构造及地震参数计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9.
崇明与南京台震前地电场变化异常分析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1年11月3日和12月25日江苏南通地区分别发生了ML3.8和ML4.1的地震群事件. 本文以上海崇明地电场台和南京地电场台ZD9A大地电场仪的观测资料为研究对象,在阐述了多极距地电场观测去噪音原理的基础上, 研究了这两个台站地电场多极距观测系统的资料在震前的异常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① 多极距观测去噪音方法是一种很好的识别地电场噪音的方法;② 在震前20天、2天及42天离震中较近的崇明台NS和NE方向上分别接收到了地震电信号, 其持续时间最长的为9天,而较远的南京台出现的异常信号都是噪音信号而非地震电信号;③ 地电场多极距观测系统中公用电极的布极方式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000.
宁夏海原大震区西安州—韦州剖面大地电磁探测与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穿过宁夏海原大震区西安州(N36.5°,E105.5°)北至同心县韦州(N37.28°,E106.48°)的大地电磁测深剖面,采用远参考道大地电磁方法进行测量和资料处理,得到高精度的数据如视电阻率、阻抗相位、二维偏离度、最佳主轴方位角等. 依据这些数据,对测区的电性结构进行了定性分析和二维定量反演解释. 结果表明,沿剖面可以分成5个电性区块,与西、南华山隆起(Ⅰ)、兴仁堡—海原盆地(Ⅱ)、中卫—清水河盆地(Ⅲ)、中宁—红寺堡盆地(Ⅳ)和鄂尔多斯西缘带(Ⅴ)对应,各区块的边界由大断裂构成. 地表到深度10km左右,西、南华山隆起和鄂尔多斯西缘带呈高阻特性,兴仁堡—海原、中卫—清水河、中宁—红寺堡三个盆地的电阻率较低且呈盆地凹陷形状,盆地基底显示为西南深东北浅的簸箕状起伏形态,基底最深约为8km. 西、南华山隆起、中卫—清水河盆地和鄂尔多斯西缘带的下地壳为“正常”电阻率结构. 兴仁堡—海原和中宁—红寺堡盆地的下地壳上部为“异常”低电阻率带. 1920年的海原大震区存在明显的电性结构差异,震区西南侧和上部区域为相对高阻,东北侧和下部区域为相对低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