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1篇
  免费   791篇
  国内免费   940篇
测绘学   485篇
大气科学   394篇
地球物理   523篇
地质学   1697篇
海洋学   473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267篇
自然地理   38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205篇
  2021年   220篇
  2020年   179篇
  2019年   228篇
  2018年   174篇
  2017年   187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214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252篇
  2012年   248篇
  2011年   239篇
  2010年   221篇
  2009年   219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3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91.
谭笑  朱庆  赵君峤  许伟平  张叶廷  杜志强 《测绘学报》2012,41(2):177-183,204
针对飞行器可视导航中复杂空地环境时空要素统一精准表示的难题,本文提出了面向飞行器可视导航的复杂空地环境动态3维表示的GIS数据模型和相应的时刻数据存储结构,并用UML图进行了描述。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复杂空地环境要素多维、动态、边界模糊等特点,刻画了多维动态时空数据在空间、时间、尺度、语义四个方面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最后,以某机场的空地环境数据的组织、分析和可视化为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92.
人口资源是制约山区发展的关键因素,其分布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决定了山区的资源环境安全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分析川滇黔接壤地区山区人口分布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已有方法,构建了适合山区人口数据空间化的模型.以2007年人口统计数据为基础,以居民点作为人口分布指示因子,利用GIS软件工具,分析了居民点分布与地貌形态、土地利用、道路以及水系间的关系.基于多源空间数据融合的思想,引进了居民点缓冲区的概念,以较客观的赋权方式确定影响因子权重,实现山区人口统计数据的空间化.结果表明,通过融合产生的人口密度与乡镇级人口密度的相关性均在0.80以上,结果可靠,为进一步分析山区人口分布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93.
白云岩成因机理一直是地质学家们关注的焦点,微生物诱导沉淀白云石模式是对"白云岩问题"的重要补充.一方面,微生物作用能显著改善邻近水体化学条件,形成利于白云石沉淀的微环境;另一方面,微生物及代谢产物为白云石沉淀提供成核位点.两者共同克服低温白云石沉淀的动力学障碍.但对于古老地层而言,判识白云石是否为微生物成因具有难度,目...  相似文献   
994.
谭文柱 《地理科学》2012,(7):835-839
从企业社会关系网络嵌入的视角,以宁波服装企业和机构为访谈调研对象,追寻众多宁波服装企业早期发展的历史,研究上海与宁波两地基于历史原因形成的社会关系嵌入——"红帮师傅"对上海服装业转移中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上海国有服装企业中宁波籍"红帮师傅",是理解上海服装企业在向外转移加工业务的过程中为何选择宁波服装企业的关键因素。在宁波服装业的早期发展阶段,"红帮师傅"充当了宁波服装企业与上海服装企业建立业务联系的桥梁,不仅将自己所在服装企业的加工业务介绍给宁波的服装企业,还利用自己的社会网络,将上海其它服装企业引荐给宁波服装企业,使宁波服装企业从上海获得了大量的加工业务。另外,"红帮师傅"还亲自或引荐其它服装技师为宁波的服装企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对理解非经济因素对产业转移区位选择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实证案例,为欠发达地区吸引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5.
韩秀珍  谭继强 《地理研究》2012,31(3):565-577
采用L系统结合野外观测数据来构建植被单体的三维结构模型,根据植被模型特点,分别对枝干和树叶两个组成部分进行几何简化,大幅度减少模型所需的几何要素数量。在冠层模型简化中,提出了分层LOD模型提取方法,该方法可以高效提取出多复杂度的冠层LOD模型,同时保证组成LOD模型的每片叶子都符合最小化误差方程的要求。在实时渲染过程中...  相似文献   
996.
The agricultural and land policies in China are always focused on protecting its food supply and security because of the country’s large population and improved diets.The crop production guide ’Take Grain as the Key Link’ prompted peasants to plant grain on most of the agricultural land,leading to the majority of fertilizer being used in grain crops for many years in China.This situation has changed dramatically in recent years.Based on data pertaining to provincial crops sown area and fertilizer use per unit area in 1998 and 2008,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of China’s fertilizer consumption by crops were analyzed at the provincial level,and the results are presented here.(1) Fertilizer consumption in China grew strongly in the last decade,while the growth was mainly attributable to the increase of fertilizer con-sumption by horticultural crops.The fertilizer consumption of grain crops dropped from 71.0% in 1998 to 57.8% in 2008.Thus,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emphasis of fertilizer consumption is shifting toward horticultural crops.(2) There were marked differences in the growth rates of fertilizer consumption from the regional point of view.The national average growth rate of fertilizer consumption was 31.9% during 1998-2008.The western and northeastern parts of the country came close to the national average,while the eastern part was lower,with an average of 13.0%,and central China was much higher(50.8%).The increase of fertilizer consumption in central and west China was higher than the other zones,which already ac-counted for 77.9% of the national total.Thus,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consumption emphasis of chemical fertilizer shifts toward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3) The decline of fertilizer consumption by grain crops was largely due to the decrease in sown area compared with the increase by vegetable crops attributable to the enlarging sown area;the increase by orchard crops was affected by both expanding the sown area and fertilizer use per unit area.  相似文献   
997.
北京市杨镇一中人工湿地设计及污水处理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北京市农村地区居民居住相对分散、生活污水集中处理难度大的状况,在北京市杨镇一中,建立了经济且简便易行的用于处理污水的人工湿地。该人工湿地由地埋式一体化预处理、多级复合式人工湿地系统、景观湿地系统三部分组成。通过单元实验,对人工湿地的填料结构、植物选择、布水设计、水位调节、湿地防堵系统设计、预处理系统设计进行了创新,研究了1d、2d和3d水力停留时间对污水中有机物处理效应的影响,并开展了人工湿地基质堵塞实验、冬季保温措施研究以及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比较而言,1d和3d的水力停留时间不利于有机物的去除,2d的水力停留时间有利于有机物的去除;人工湿地0~10m的水平距离内,0~5cm、30~35cm、60~65cm深度的基质的堵塞差异显著(n=10,p<0.05),从水平上看,在0m、2m、4m处基质的堵塞最为明显,因此,在更换人工湿地基质时,只需更换0~4m内的基质;棚膜+蒲席覆盖系统去除污水中总氮的效果要优于结冰盖系统,更适宜于北方使用;预处理系统、人工湿地系统、景观湿地系统三部分共同处理污水,优势互补,能使处理后的出水符合北京市水污染排放标准一级B限值。  相似文献   
998.
条件不稳定湿大气中三维理想地形上空对流的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董继立  谈哲敏 《气象学报》2008,66(3):293-309
条件不稳定湿大气情况下,气流经过三维地形可以形成不同性质的对流系统以及不同特征的地形流结构,其对流系统、地形流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地形上空的对流触发、对流-地形流-重力波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样这些过程对于地形降水的性质、分布起重要的作用.根据不同湿Fr数(Froude number),湿条件不稳定大气经过三维小尺度山地上空时其对流和地形流动存在4种不同的流域(flow regirnes):(1)下游传播对流模态;(2)上游传播和下游传播共存对流模态;(3)山峰附近准静止和下游传播共存对流模态;(4)下坡稳定和下游传播对流共存模态.地形上空对流系统主要可以通过两种不同机制形成:(1)地形直接的抬升或减速作用;(2)在地形流形成后,由于地形流本身特性(如上游分离、背风涡旋和下坡重力波破碎)触发.在较大的Fr数情况下,地形上空对流生成后反过来可以破坏上、下游的地形流结构,但对背风坡的重力波破碎影响较小.不同初始对流有效位能(CAPE)不仅可以影响对流系统的传播、发展,而且可以影响整体地形流性质.较低的初始CAPE有利于地形流的形成,此时对流对地形流结构特征的影响相对较小,其流场性质与低Fr数流域性质相似.  相似文献   
999.
大气Rossby波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谭本馗 《气象学报》2008,66(6):870-879
Rossby波是旋转大气和海洋中的一类重要波动,在天气和气候演变中起有重要的作用。该文介绍了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两类重要Rossby波——斜压不稳定波和准定常行星波,在最近20余年来取得的一些重要研究进展。文中涉及的主要研究领域有:斜压不稳定波包动力学、湿斜压过程对斜压不稳定波的作用、北半球风暴轴动力学、斜压波包与高影响天气的预报、准定常行星波的形成机理、准定常行星波的水平传播与能量频散、准定常行星波的垂直传播与能量频散、三维准定常行星波的传播与能量频散。  相似文献   
1000.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variability of the coupling betwee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SAT) and northern annular mode (NAM) at various levels. To measure the coupling intensity between the SAT and the NAM anomaly fields, the coupling index has been defined as the leading principal component of the 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model of the SAT and NAM anomalies. Both a composite analysis and the coupling index have been used to reveal level-by-level and month-to-month variability of the coupling between the upper anomalous NAM and the SAT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The major results are as follows: the January SAT anomaly is more strongly coupled with the January NAM anomaly at the middle-upper tropospheric levels than that at the other levels, while the same is true for the February SAT anomaly with the January NAM anomaly at the lower stratospheric levels. The January NAM anomaly at the middle- upper tropospheric levels is most strongly coupled with the January SAT anomaly, and the coupling intensity is successively reduced month by month and becomes trivial after April. The January NAM anomaly at the lower stratospheric levels is more strongly coupled with January, February and March SAT anomalies, but the coupling becomes trivial after Apr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