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8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241篇
测绘学   114篇
大气科学   176篇
地球物理   116篇
地质学   433篇
海洋学   76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46篇
自然地理   7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肖玉华  康岚  徐琳娜  屠妮妮  卢萍  袁本荷 《气象》2013,39(10):1257-1264
本文以探空站和自动站实测资料为检验参考,通过主客观检验GRAPES和WRF模式在西南地区的初始分析场和预报场,一定程度揭示出模式在西南地区的初值质量、动力框架性能和降水参数化效果。GRAPES在西南地区的位势高度、风速、风向初值质量都不同程度好于WRF,但进入预报阶段,GRAPES位势高度、温度均方根误差以比WRF更高的斜率随时效增长,GRAPES对西南地区的500 hPa高度场预报呈现系统性偏低,而WRF对西南地区高度预报的正误差概率比较高;分类天气过程检验表明,GRAPES对低涡、切变过程的初始分析质量好于WRF,但进入预报阶段,WRF对低槽、低涡和切变三类天气过程的低值系统预报正确率都高于GRAPES,这一定程度反映出WRF的模式性能好于GRAPES;分类天气过程降水预报检验表明,低涡过程降水预报难于低槽过程。GRAPES对低涡过程的降水预报能力较低,WRF预报能力最低的是切变过程。这与模式对分类天气过程中低值系统预报能力一致,这一定程度表明两个模式的降水参数化效果水平相当。  相似文献   
82.
利用超声速矩形湍流导管和等离子电弧加热器模拟了发动机燃烧室内流和高超声速飞行器外壁面外流热环境,进行了平板表面冷壁热流测量和燃烧室内壁材料考核试验。结果表明:由于辐射换热的影响,在选取的两个典型来流条件下,发动机燃烧室内流热环境下的冷壁热流比外流热环境下的高出21%和40%,但是冷壁热流的增量基本相当,约为0.70~0.80MW/m2。随着冷壁热流的增加,辐射换热产生的热流增量的影响力会逐渐减小。材料考核时,相同配方的C/SiC复合材料在内流热环境下的表面温度高出约400℃,背面温度高出约90℃,这种差异对于发动机燃烧室内壁面材料考核至关重要,必须在材料考核试验中加以考虑。   相似文献   
83.
RE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Kalatongke Cu-Ni Deposit, Xinjiang, China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On the basis of the study on the REE geochemistry of the ore minerals and host rocks of the Kalatongke Cu-Ni deposit, Xinjiang,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major ore minerals, sulfides, were sourced from the host mafic-ultramafic magma. Characterized by low REE content of sulfide, such a Cu-Ni sulfide deposit occurring in the orogen is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that on the margin of the craton. Because the mafic-ultramafic rocks from the Cu-Ni sulfide deposit occurring in the orogen is water-rich and the REEs of some sulfides show a particular "multiple-bending" pattern, which suggests coexistence of multiple liquid phases (fluid and melt), the sulfide melt possibly contains a great deal of hydrothermal fluids and increasingly developed gases and liquid-rich ore-forming fluids after the main metallogenic epoch (magmatic segregation stage).  相似文献   
84.
利用线性旅行时插值射线追踪对近地表模型进行正演计算,可以快捷、准确地获得初至波走时和射线路径。由于该算法计算的初至波不局限于折射波,因此很好地解决了浅层折射勘探中的低速"隐蔽层"问题;而且,由于该算法是基于网格划分和线性插值,因此它不仅可以追踪任意复杂介质的初至波,而且可以使得追踪的初至波射线路径逼于真实,避免了同类算法直接连接网络节点形成射线路径的缺陷(路径过于弯折,计算走时偏大)。将LTI算法同其他几种算法的追踪结果进行的对比和分析表明,LTI算法在计算初至波走时和射线路径方面较其他算法更为精准、稳定,是一种有效的射线追踪方法。  相似文献   
85.
结合宁波市气象台业务运行WRF中尺度模式,对2011年2个沿浙江近海北上的热带气旋"米雷"和"梅花"的预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式对"米雷"和"梅花"在浙江省气象站点预报降水与实况相关系数分别为0.617和0.478。降水分级TS评分表明,模式对"米雷"的预报效果好于"梅花",主要由于"梅花"空报率过高,模式对这2个热带气旋20 mm以上的降水误差主要出现在浙江东部特别是沿海地区,呈南北向带状分布。"梅花"和"米雷"具有相似的湿层结构,但热力和动力结构很不相同,"米雷"结构明显不对称,风速较大区域主要在风暴中心东侧,风暴内垂直上升速度弱,而"梅花"结构典型,全风速分布较对称、眼壁清楚,具有明显的深厚暖心,中心附近温度比"米雷"高2℃左右,"梅花"中心附近具有强烈的上升气流,最强上升速度超过4 m/s。WRF模式10 m风场预报对"米雷"和"梅花"在浙江沿海海面风力有较好的参考性。模式对热带气旋的强度模拟误差和气旋自身结构差异可能是导致"米雷"站点大风漏报偏多,而"梅花"空报偏多的原因。  相似文献   
86.
利用GRAPES—meso模式和T213资料,对2007年7月18日发生在我国四川盆地和华东地区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多组数值试验,以分析侧边界资料、驱动资料的垂直分辨率、模式积分区域、云物理参数及边界参数对GRAPES—nleso模式降水预报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侧边界资料对模式降水预报结果影响较小,驱动GRAPES—meso的全球模式产品质量提高,降水预报结果越好;(2)驱动资料垂直分辨率的高低对降水预报结果影响较大,分辨率越高,预报能力越强,反之越弱;(3)模式积分区域对降水预报结果也有明显影响,区域越大,降水预报未必总是最好;(4)物理过程和边界参数试验表明,WSM6方案与KFeta方案组合的24小时降水预报与实况更接近。  相似文献   
87.
利用热带测雨卫星(TRMM)上搭载的测雨雷达(PR)探测结果和中国40°N以南地区约430个台站雨量计观测结果,分析研究了1998-2005年中国南方地区这两种降水资料气候分布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降水资料在2.5°空间水平分辨率上,所描述的中国南方降水率气候分布在多年年平均和季平均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在降水率极值和极值区范围大小等细节上两者还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是地面雨量计结果相对PR结果偏高,其中中同南方50%以上地区两者相差在1 mm/d以内、30%的地区两者相差在1-2 mm/d,夏季差异可超过2 mm/d.对两种降水资料差异的原因分析表明,地面雨量计空间分布密度是影响两者差异的决定性因素,当格子内雨量计超过6个时,两者的相关系数大于0.7;夏季两种降水资料的相关性都比其他季节差,不论格子内的雨量计数量多与少;对流降水多发地区,两种降水资料之间的差异大于层云降水多发地.利用PR探测结果对夏季青藏高原多年月平均降水率分布及高原东、西部的降水特点的分析表明,6月高原东部出现2 mm/d左右的降水区,而在7和8月1 mm/d的降水区域基本覆盖了除高原西部以外的整个高原,其中高原中部地区出现降水率近3mm/d的大值区.月降水距平的时间演变表明,高原降水偏少月份要多于偏多月份.  相似文献   
88.
为了提高对黄土高原中β尺度暴雨的预报和预警能力,利用中国气象局气象资料综合处理MICAPS系统提供的资料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7年8月28日黄土高原在低值对流有效位能区发生的一次中β尺度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大尺度环境场和物理量的诊断分析以及三维流场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黄土高原中β尺度大暴雨主要是由3次中β尺度强对流单体活动造成的;地面风速脉动、地面能量比高值舌配合上下游能量比大梯度区的生成,是中β尺度暴雨触发机制之一;对流层低层倾斜涡度的发展、纬向双次级环流圈的形成,为暴雨的发生、发展和维持提供了动力机制;列车效应是形成降水时间长、累积雨量大的重要因素;在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场上看到,暴雨区上游从对流层中层到对流层高层气旋性环流的发展和暴雨区对流层中高层西南急流的发展和稳定,也是形成暴雨的动力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9.
凃明  薛梅 《黑龙江气象》2010,27(1):23-25
根据实际监测资料,采用Z指数对春季旱涝5个等级即大旱、偏旱、正常、偏涝和大涝的划分较降水距平百分率的划分更客观合理;春季降水变化趋势略有上升趋势,近期内仍处在多水的时段里。  相似文献   
90.
Based on 3 years (2003-05) of the eddy covariance (EC) observations on degraded grassland and cropland surfaces in a semi-arid area of Tongyu (44°25′N, 122°52′E, 184 m a.s.1.), Northeast China, seasonal and annual variations of water, energy and CO2 flux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e soil moisture in the thin soil layer (at 0.05, 0.10 and 0.20 m) clearly indicates the pronounced annual wet-dry cycle; the annual cycle is divided into the wet (growing season) and dry seasons (non-growing season).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from May to September), the sensible and latent heat fluxes showed a linear dependence on the global solar radiation. However, in the non-growing season, the latent heat flux was always less than 50 W m^-2, while the available energy was dissipated as sensible, rather than latent heat flux.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in 2003-05, the daily average sensible and latent heat fluxes were larger on the cropland surface than on the degraded grassland surface. The cropland ecosystem absorbed more CO2 than the degraded grassland ecosystem in the growing season in 2003-05. The total evapotranspiration on the cropland was more than the total precipitation, while the total evapotranspiration on the degraded grassland was almost the same as the total annual precipitation in the growing season. The soil moisture had a good correlation with the rainfall in the growing season. Precipitation in the growing seaso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on the water and carbon budget in the semi-arid a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