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3篇
  免费   316篇
  国内免费   431篇
测绘学   283篇
大气科学   369篇
地球物理   290篇
地质学   755篇
海洋学   146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122篇
自然地理   22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57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本文使用一个细网格的多层原始方程模式对1975年8月上旬(即著名的“758”)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我们发现: 1)初始风场对于暴雨的发生有相当大的影响,要想得到较好的预报结果,应设法使用实测风为初始资料. 2)交替使用两类光滑算子,可以使得由于采用实测风初值而产生的锯齿波有所削弱.  相似文献   
82.
本文第一次分析研究并给出了中国北京地区大气臭氧层的基本状态:它的总含量、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以及这些变化和大气环流及某些气象要素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  相似文献   
83.
拱形波纹钢屋盖动力特性测试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拱形波纹钢屋盖是一种新颖的金属拱形薄壳结构,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结构的复杂性,目前有关的理论研究尚不够深入,动力研究还很少有人涉及。以18m和30m两种跨度的W666型拱形波纹钢屋盖为研究对象,测试了拱在竖向平面内振动时的频率、振型及阻尼。在所提简化计算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结构的动力特性,其结果与试验数据符合较好。测试和分析结果为该结构的动力反应研究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84.
上海地震台阵对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地震的精确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上海地震台网和上海地震台阵对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地震的定位结果与NEIC定位结果的比较,得出上海台阵定位结果比上海台网的定位结果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85.
从水流挟沙力和河槽形态规律分析黄河调水调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遂业  涂启华 《水文》2005,25(6):33-36
在分析水流挟沙力和河槽水力形态规律的基础上,研究调节流量、含沙量和泥沙组成的优化组合,解决河道输沙减淤和河槽相对稳定问题,提出调水调沙方向。达到合理利用水资源和河道减淤与治理相结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86.
Climate data from 339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collected from the 1950s to the early 2000s was employed to discuss aeolian activity in arid and semiarid norther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at decadal time scales, erosivity varied greatly in this region. Most of arid and semiarid northern China was characterised by environments with moderate to low wind energy. After the 1980s, the erosivity was only 20 to 50% of that beforehand, and this difference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al changes observed during the two periods. The dune mobility index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observed dune activity. After the 1980s dune activity decreased and in some deserts with vegetated dune systems during the 1970s most of the dune plinths were active until the 1980s, after which only the crests were active. Some mobile dunes that had developed at the margins of mobile deserts were replaced by semi-anchored or anchored dunes. Because most desert areas with vegetated dune systems in arid and semiarid northern China are used for farming or grazing, the results of our monitoring show that the desertification trend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trends in erosivity and dune activity in this region. Desertification was controlled much more by climatic changes than has previously been acknowledged, and especially by fluctuations in wind energy.  相似文献   
87.
扬子地块西南缘大面积低温成矿时代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6  
中国西南地区(川、滇、黔、桂、湘)发育有世界上很典型的低温成矿域,其面积之大(约90万km2)、包含的矿种之多(Au、Hg、Sb、As、P、Pb-Zn、U、Ni-Mo-PGE、重晶石、冰州石和分散元素等)、矿床组成和组合之复杂,在全球十分鲜见。扬子地块西南缘是中国西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作者采用Rb-Sr、Sm-Nd、Ar-Ar等多种同位素定年方法,对扬子地块西南缘产出的磷矿、金矿、锑矿等低温矿床的成矿时代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文章总结了这些研究成果,并结合前人的资料,初步拟定出该区存在三期大规模低温成矿作用,它们分别相当于晚元古代—早古生代(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晚加里东期(晚志留世—早泥盆地)和燕山期(晚侏罗世—中白垩世)。该区的磷矿、重晶石矿和黑色页岩中的镍钼铂矿主要形成于晚元古代—早古生代,同位素年龄主要为585~540Ma;赋存于前寒武纪浅变质碎屑岩中的金-锑-钨矿床主要形成于晚加里东期,同位素年龄主要为435~380Ma;产于寒武系以后地层中的锑矿床主要是在中燕山期成矿,同位素年龄主要为160~140Ma;而该区的卡林型金矿和汞矿主要在燕山中晚期大规模成矿,同位素年龄主要为170~80Ma。  相似文献   
88.
基于NOAA/POES卫星观测的磁层相对论电子起源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低高度极轨卫星NOAA/POES的观测数据,并结合ACE卫星和Polar卫星的观测结果,研究分析了磁层相对论电子的起源. NOAA/POES卫星对于不同地磁活动时期相对论电子的分布和起源进行了较为详细观测, 分析结果表明(1) 亚暴期间注入磁层的能量电子可以为与磁暴相关的磁层高能电子暴提供种子电子;(2)太阳质子事件期间太阳风中的能量电子也可以为磁层中的相对论电子提供所需要的源.  相似文献   
89.
我国旬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EOF方法分解我国近44a的旬降水场,得知:我国旬降水的6种主要空间型出现的集中时段各不相同,各型均以年际和年内的短周期变化为主,且有各自的长期变化趋势。EOF展开空间型的时间系数间存在显著的统计相关。  相似文献   
90.
碰撞造山带与成矿区划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邱小平 《地质通报》2002,21(10):675-681
碰撞造山事件与成矿作用具有强烈的对应耦合关系,而且成矿规模与碰撞的强度呈正相关关系。碰撞造山带的壳幔物质相互作用与成矿作用的强度也呈正相关关系,特别是多期次碰撞造山带,均发生过强烈的壳幔物质相互作用,孕育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详细地研究了碰撞造山的构造演化过程,划分了相应的成矿构造单元和成矿区带。从碰撞造山的角度提出西天山、西昆仑山、阿尔金-北祁连山、东昆仑山、秦岭-大别山、西南三江、康滇陆缘等造山带为重要的成矿区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