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8篇
  免费   688篇
  国内免费   895篇
测绘学   208篇
大气科学   783篇
地球物理   835篇
地质学   2099篇
海洋学   464篇
天文学   164篇
综合类   417篇
自然地理   391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194篇
  2021年   219篇
  2020年   169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195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220篇
  2015年   193篇
  2014年   225篇
  2013年   218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240篇
  2009年   226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175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147篇
  1996年   138篇
  1995年   124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95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6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对全球大震时空特征的分析表明,北南半球大震分布与陆地面积成比例,全球强震活动具有35年的地极移周期,并对一些具有全球活动特征的构造事件进行了机理探讨,最后对大陆西部强震的活动规律.尤其是主体活动区的特点进点了仔细的研究。给出了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02.
禾青井动水位对断层蠕动与慢地震过程的响应初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立军 《华南地震》1997,17(2):39-44
以湖南禾青井深井水位观测的异常图象为例进行定性分析,发现动水位观测有可能直接反映出断层的滑动或断层的慢地震过程,前者可能为地下水物理参量的观测与研究提供亲折思路,后者则可能对震源物理学的发展和地震预报水平的提高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3.
玛纳斯县城房屋建筑地震损失预测及抗震设防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立军  尹力峰 《内陆地震》1997,11(2):168-173
以玛纳斯县城现有房屋建筑调查资料为基础,对该县城的房屋建筑进行了分类。作了抗震分析,建立了相应的易损性矩阵。根据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及县城房屋建筑的发展情况,给出了未来10年房屋建筑的震害预测结果,并对房屋建筑抗震设防和加固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4.
本文考虑液固耦联及底板几何非线性与土壤弹性,建立了液-固-土耦合的储液罐翘离分析力学模型。算例表明,恢复力矩与翘离角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达为分段线性,翘离将使地震响应增大。  相似文献   
105.
全球地震纬度分布特征和北纬35°峰值异常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取1900年─1980年全球Ms≥6.0地震7936次分析后发现,地震发生在南北回归线(23°5N—23°5S)之间占49.69%,发生在南北极因(63°5N—63°5S)之间占99.17%,发生在南北极圈外只占0.83%,即很少发生地震;其中8级地震98次,在35°N线为高峰。又分析了公元648年─1979年全球M≥8级地震257次主要亦集中在35°N线附近。尤其是历史上破坏性极大的地震在35°N线附近者多。这些现象可能和地球自转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6.
成都平原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成都平原是位于青藏高原东南侧前缘的第四纪压陷盆地,东西两侧分别被龙泉山和龙门山所限。研究表明,成都平原的第四纪断陷作用从大邑-彭县-绵竹隐伏断裂和浦江-新津-成都-德阳断裂所夹的北东向断块的为民陷开始,然后向东西两侧扩展。不同断裂在不同时代的逆冲运动对成都平原的形成和演化起重要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07.
利用1983 ̄1988/1989年6年季平均全球加热场资料,分析了各年相对于6年平均的距平沿经、纬向非均匀分布的特征。并且,基于加热异常沿经向表现为正负相间分布和沿纬向有几个加热异常中心的特征,利用定常态初始方程三维谐模式进行了加热异常沿经、纬向非均匀分布对环流影响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加热异常的经向非均匀分布显著增强了经向环流的异常,所引起的环流异常与几个孤立热源(汇)作用的结果的线性叠加有较大  相似文献   
108.
高苹  武金岗  陶炳炎  汤志成 《气象》1997,23(1):11-16
依据数学生态学理论,采用非线性密度制约形式,将主要气象条件的影响以指标形式引入模式参数,设计并研究了冬小麦穗粒结构产量模式,从穗粒结构途径研究了产量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09.
许金镜  唐文伟  林仲平 《气象》1997,23(1):36-37
作者以1951-1995年副高持征量的气温、降水等气象要素为素材,分析了副高持续性偏强的基本事实和对福建天气气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0.
任泽君 《气象》1997,23(8):29-33
1991年江淮梅雨结束,在预报上具有相当难度。由于ECMWF数值预报出现重大偏差,曾一度造成业务预报的重大分歧,增加了预报决策的困难。作者客观地反映当时预报的实况,其目的在于剖析预报分歧中的症结,并由此提出预报员的经验可以弥补单一预报工具的不足,修正数值预报产品的误差,从而提高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