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2篇
  免费   553篇
  国内免费   668篇
测绘学   126篇
大气科学   666篇
地球物理   717篇
地质学   1759篇
海洋学   384篇
天文学   164篇
综合类   330篇
自然地理   31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155篇
  2021年   159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193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155篇
  1998年   115篇
  1997年   139篇
  1996年   129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6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931.
932.
金川含铂硫化铜镍矿床成矿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中立 《甘肃地质》1991,(2):104-124
金川矿床产出于过渡区,位于中朝地块西南部阿拉善边缘隆起上,含矿岩体是多期上侵贯入形成的,时代为1508±31Ma。 导源于地幔深部富硫的铁质超基性岩浆,沿超壳深断裂上侵到达地壳岩浆房。注入岩浆房的岩浆发生熔离作用和岩浆分异作用,按重力效应在岩浆房中自下而上先后形成了矿浆、富矿岩浆、含矿岩浆和岩浆分层格局。随着温度下降,在构造应力脉动式驱动下,岩浆房中自上而下按岩浆、含矿岩浆、富矿岩浆和矿浆的顺序,先后分别沿相同通道上侵、贯入于现存空间成岩成矿、每次上侵、贯入的浆体都沿着前次浆体的下侧部和根部定位。 整个成矿过程由岩浆房中的深部熔离、岩浆分异和重力分层作用→第一期次岩浆上侵→第二期次含矿岩浆上侵→第三期次富矿岩浆贯入→晚期矿浆贯入→接触交代成矿→热液叠加成矿,构成一个完整的硫化铜、镍矿床的成矿模式和时空分布系列。  相似文献   
933.
论灾害地貌学的性质及研究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害地貌学是一门崭新的、正在开拓之中的边缘科学。在前人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对灾害地貌的分类和灾害地貌的学科性质及其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34.
935.
水稻生长发育动态监测农业气象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36.
本文首次利用EPR研究了我国北方石炭-二叠纪煤系地层粘土岩中的粗晶(1~2mm)。与粉末状地开石、高岭石、地开石-高岭石混合样的Fe~(3+)EPR谱对比证明,这些粗晶是一种地开石-高岭石(D-K)的非规则混层矿物,其单晶的EPR表明,Fe~(3+)离子有两种位置:低对称位置,引起弱各向异性的Ⅰ线,λ~0.30;高对称位置,给出强各向异性的E线,λ~0.24。这对历来认为高岭石的Fe~(3+)谱中Ⅰ线为各向同性的看法是一个有益的修正。Ⅰ呈双线(Ⅰ_1及Ⅰ_2)是鉴定这种粗晶属于D-K混层矿物的一个特征标志。  相似文献   
937.
在柴达木盆地西部边缘的阿尔金山斜坡带上进行了16个测点的大地电磁测深工作。反演结果表明,测区的电性结掏具有明显的南北分区特征。南部表现为低阻特征,与盆地内部相似;北部具有明显的高阻特征。根据电性与地层的追溯对比,结合钻孔与地质资料推测,在柴达木盆地西部的阿尔金山斜坡带上存在由北向南的推覆构造,下古生界和元古界地层推覆在中、新生代地层之上。推覆体宽度和推覆距离均超过10km。  相似文献   
938.
乌苏里地区构造新探索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乌苏里地区中苏合作对比研究,对该区的构造有了以下一些新的认识:若干地体的拼贴奠定了东北亚大陆边缘的构造格局,地体的拼贴在时空上是有规律可寻的,这一规律解释了地槽学说对该区构造解释中的疑难问题。通过那丹哈达-比金地体外来岩块的地层对比,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层序,在利恢复地体漂泊的历史。通过对比还发现苏联远东溪海地区和中国延吉地区可能同是不凯地体二叠纪的活动大陆边缘,三叠纪也经历了共同的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939.
本文对楚雄台水管倾斜仪1986年~1988年观测的数据,用莱柯拉兹方法初步进行了潮汐波分析。并对可能与澜沧—耿马地震有联系的异常情况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40.
Flow against dispersion in two-dimensional regio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field applications, upstream spreading of contaminant plumes may be controlled by the flow of fresh water in a direction opposite to the dispersive expansion direction of the plume. In the current literature this type of control is identified as flow against dispersion or contrary flow. In this study analytic methods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contrary flow conditions for two-dimensional applications. In particular, special attention is given to the dispersive spread of the contaminant plume in the transverse direction under equilibrium flow against dispersion. Typical problems analyzed emphasize the effect of adsorption and transverse dispersion on the overall control process. Problems analyzed indicate that equilibrium flow velocities deduced from one-dimensional analysis, which may balance the dispersive spread of the plume 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represent an over design condition when these equilibrium velocities are compared with the conditions generated from a two-dimensional model for a downstream source which is finite in the transverse dir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