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5篇
  免费   1290篇
  国内免费   2095篇
测绘学   934篇
大气科学   1044篇
地球物理   1183篇
地质学   3523篇
海洋学   941篇
天文学   94篇
综合类   599篇
自然地理   872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412篇
  2021年   479篇
  2020年   369篇
  2019年   478篇
  2018年   434篇
  2017年   437篇
  2016年   405篇
  2015年   392篇
  2014年   488篇
  2013年   518篇
  2012年   488篇
  2011年   500篇
  2010年   446篇
  2009年   410篇
  2008年   404篇
  2007年   339篇
  2006年   338篇
  2005年   288篇
  2004年   220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7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长江口及邻近海区浮游动物总生物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克  王荣  左涛  高尚武 《海洋与湖沼》2004,35(6):568-576
依据1998年11月、1999年5月、2000年11月和2001年5月4个航次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区调查所获得的大型浮游生物网垂直拖样品,对测区的浮游动物总生物量的总体水平,分布和种类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将研究结果与1958—1959年全国海洋普查的资料和1985—1986年“三峡工程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区生态与环境的影响”调查资料进行了同测区、同月份的对比。结果显示,测区1999年和2001年5月份浮游动物总生物量近几年比50年代末和80年代中期有明显增加,分别增加了1.43—1.76和0.95—1.22倍;11月份总生物量的分布格局和种类组成没有大的变化。这可能反映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区浮游动物的变动趋势,但仍需要更多的资料证实。  相似文献   
992.
Limestone dissolution in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humid southern China created residual hills with steep slopes, a landform that is referred to as tower karst. Two types of tower karst landform feature, fenglin or peak forest (isolated towers) and fengcong or peak cluster (linked‐base towers), were identified in Guilin. Previous studies proposed two hypotheses regarding their origin and evolution. One is the sequential evolution model from peak cluster to peak forest. The other is a parallel development model, which postulates that both peak cluster and peak forest have developed simultaneously. Through detailed field survey and analysis of slope forms on tower karst in Guilin, it was found that the mean slope angle of the towers is very high (62·4°) and ranges from 60° to 75°.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ean slope angle and slope angle distribution between towers in the peak cluster basin and peak forest floodplain areas. Mean slope angle increases with intensified fluvial dissection. Three levels of caves in the towers of the peak forest in Guilin were identified in previous research. The isolated towers of the peak forest as well as scattered residuals of peak cluster are generally distributed in the centre of the Guilin syncline. Favourable circumstances of allogenic water concentration indicate that development of the peak forest resulted from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subcutaneous and subterranean dissolution as well as subsequent collapse and recession by fluvial erosion after uplifting. By contrast, peak clusters generally occur on the limbs of the syncline or at the periphery of the Guilin basin with relatively higher elevations. The thick vadose zone and predominantly vertical flow suggests that peak clusters are mainly form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intensive uplifting and the enhancement of original dolines. The evidence of slope survey and slope analysis suggests that both isolated towers and linked‐base towers developed simultaneously but by different mechanisms of formation and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development processes. Copyright © 200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93.
为探究埋入式光纤与隧道衬砌的耦合性能,分别从理论与试验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并在实际工程中进行了验证。构建了光纤、中间体和基体结构力学分析模型,进行光纤应变传递机制理论分析,计算了光纤应变传递效率;使用钢筋混凝土梁模拟隧道衬砌,进行了2组不同加载速率的试验。其中,在同一根梁内(同一工况)设计6种光纤的布设方式,以位移控制的方式在梁跨中部位进行单点多级加载,使用BOFDA(布里渊散射光频域分析)技术分别对6条光纤进行监测。试验结果表明:6条光纤均可以有效监测梁从开始加载至钢筋开始屈服阶段,光纤与梁耦合性最好;钢筋开始屈服直至梁破坏阶段,光纤应变不再增加甚至减小或呈现出光纤断裂的状态,此过程光纤与梁耦合性较差;除开槽埋入式光纤的有效监测应变差为3 000×10?6外,其余布设方式光纤有效监测应变差为2 000×10?6;光纤在长距离(>>146 mm)埋入式布设情况下可认为其应变传递效率接近100%,2组不同试验结果呈现相似规律。在北京市新机场线地铁暗挖隧道CRD工法区间进行了工程应用研究,监测结果表明分布埋入式光纤布设工艺是可行的,可为分布式光纤技术在地下工程结构监测中的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4.
岩溶含水层由多重含水介质组成,具有高度的非均质性,从系统角度出发,将岩溶系统看作是一个过滤器,将降雨作为输入信号,泉流量、水位、电导率、浊度等物理化学参数作为输出量进行相关和频谱分析是认识岩溶系统内部结构特征的有效方法。文章综述了相关和频谱分析法在岩溶系统研究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相关和频谱分析法基本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研究意义,然后总结了如何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相关和频谱分析法使用的时间序列的长度、周期和类型,最后阐述了该方法应用于岩溶系统分析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95.
赵韬  张明义  裴万胜  王金国  岳攀  毕骏 《冰川冻土》2020,42(3):1087-1097
多年冻土区地表变形严重影响着区域内生态环境和工程设施的稳定性。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D-InSAR)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 为多年冻土区地表变形监测提供了新方法。通过近20年的不断深入研究, 利用D-InSAR技术的多年冻土区地表变形监测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首先介绍了D-InSAR技术测量地表变形的理论基础, 进而概述了D-InSAR技术在多年冻土区地表变形测量中的应用现状, 然后总结了D-InSAR测量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法。在此认识和分析的基础上, 对D-InSAR技术今后在多年冻土区地表变形监测中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以期为D-InSAR技术在多年冻土区地表变形监测中的推广应用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Hu  Hui  Zhang  Jianfeng  Li  Tao  Yang  Jie 《Natural Hazards》2020,102(3):1515-1540
Natural Hazards - The prediction of dam-break water flow at dam site is essential to reduce the potential for loss of damage in the downstream floodplain. In this study, the influence of reservoir...  相似文献   
997.
The formation ages of global magmatic sulfide Ni-Cu deposits are from Archean to Mesozoic,the Neoarchean and Neoproterozoic are the two peaks.In China,the formation ages of magmatic sulfide deposits are from Proterozoic to Mesozoic,and the Neoproterozoic and late Paleozoic are the two peaks,.Compared with the global magmatic deposits,there is no case study of the Archean magmatic Ni-Cu sulfide deposits in China before.The nickel deposits formed in Neoproterozoic are located on the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Block and Yangtze Block(e.g.Jinchuan,Dapoling),and those formed in the late Paleozoic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CAOB).Emeishan and Tarim Large Igneous Provinces(LIPs).such as Kalatongke,Yangliuping,and Pobei.  相似文献   
998.
利用遥感手段对玛纳斯河流域绿洲-荒漠带的荒漠化状况进行监测。利用不同时期TM数据,在小尺度上分析该区域2000~2008年荒漠化土地的分布特征;基于MODIS陆地遥感产品(NDVI、Albedo及LST),利用多源信息复合法计算荒漠化程度指数;基于TM荒漠化监测结果对该指数进行分级处理,初步建立并验证基于MODIS数据的荒漠化监测评价模型。结果表明:近10 a来,绿洲外围荒漠化土地变化较小,大部分变化发生在绿洲内部,主要为局部荒漠化被开发或因盐碱化过重导致的撂荒;荒漠化监测评价模型对研究区荒漠化程度定量评价精度可达91.25%。  相似文献   
999.
环境星CCD数据大气校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6S模型和同步气象资料,对国产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HJ-1 A的CCD1传感器数据进行了大气校正和反射率反演。同时对CCD1传感器1~4波段大气校正前后的反射率变化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大气校正后的1~3波段的地面反射率明显降低,4波段的地面反射率升高;利用同步野外实测地面数据对大气校正后的反射率数据进行了检验,两者结果基本一致;此外,还进行了定量化误差分析,以同步野外实测地面数据作为标准,将大气校正后的反射率数据与之对比,分析了可能带来误差的原因。结果表明,利用6S大气校正方法能够有效去除HJ-1 A星CCD图像的大气影响,获取地物绝对反射率。  相似文献   
1000.
像平面坐标到经纬度坐标的转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坐标转换是所有的遥感、GIS、航测等软件都必须具备的一个基本功能,在功能实现中会遇到大规模的矩阵运算问题,而灵活运用IDL编程工具中的结构数组运算能大大地简化计算步骤,加快图像处理的速度。本文运用IDL设计了坐标转行算法,对于一幅row(行)、col(列)的图像,在已知该幅图像其中一个像元点在图像中的像元位置和经纬度坐标的情况下,利用该算法能够实现整幅图像中所有点的经纬度坐标的计算,并验证了其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