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4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175篇
测绘学   126篇
大气科学   100篇
地球物理   264篇
地质学   417篇
海洋学   146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83篇
自然地理   6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22.
伍岳  林玉飞 《铀矿地质》1996,12(1):41-47
本文从X射线的性质,以及X射线与物质作用的机理出发,对井液效应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影响过程进行模拟。在理想井液模型上,推导出X射线活度与钻孔参数的数理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得到了能适应野外多变情况的井液效应校正公式(CBWE)和方法。  相似文献   
23.
土参数对桩基水平响应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王腾  董胜  冯秀丽 《岩土力学》2004,25(Z1):71-74
桩基的水平响应由桩土间的相互作用决定,通过采用p-y曲线来表示桩土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通过算例,讨论分析了粘性土参数的变化对p-y曲线中土体的极限强度和刚度、桩基水平位移和弯矩分布及最大弯矩和水平荷载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
Introduction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arthquake observation technology, increasing ofobservation stations and improvement of observation instruments which are digitalized and con-nected by network, a great deal of data is recorded, to some extend, which brings difficulty for usto manage and store them. It leads to traditional methods, which use the file system to managemass data, could not satisfy our requirement, and it is necessary to find a new method in place oftradit…  相似文献   
25.
26.
INTRODUCTION Volcanoesaremostlyobservedinoceanicridges,hotspotsandcontinentalriftzones(Hongetal.,2003),andarerarelyobservedincontinentalinteri ors.However,sincethevolcanoeswithintheconti nentinteriorscannotbeattributedtotheplate/block marginprocess,theydr…  相似文献   
27.
28.
The mechanism of the disruption, both lithospheric thinning and oceanization of the commonly accepted long‐term‐stable Archaean craton, is still an open question. The available models, all imply a bottom to top process.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a 1660‐km‐long transect across the eastern North China Craton (NCC), we demonstrate that both the P‐wave velocity and density in the lowermost crust beneath the central section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the corresponding parts of the south and north sections on the transect. These features are interpreted as geophysical signature of lower crustal underplating, which supplies sufficiently high gravitational potential energy to trigger lateral flow of the lower crust. This magma underplating‐triggered bilateral lower crust flow may facilitate the lithospheric thinning by means of asthenosphere upwelling and decompression melting, which infill the gap produced by the lower crust flow. The underplating‐triggered lower crustal flow can provide an alternative mechanism to explain the NCC lithosphere disruption, which highlights the crustal feedback to Archaean lithosphere disruption, from top to bottom.  相似文献   
29.
宝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是湖南重要的铅锌生产基地。矿床内矽卡岩型铜(钼)矿化受侏罗纪花岗闪长斑岩的控制,而主要的铅锌矿体则产于远离岩体的碳酸盐地层中,且缺乏可靠的矿化年龄限制。为了查明宝山铅锌矿体与花岗闪长斑岩之间的成因关系,文章对宝山花岗岩类中浸染状黄铁矿的硫同位素和钾长石的铅同位素,以及铅锌矿石萤石脉石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测试和研究,并与前人报道的铅锌硫化物矿石的硫、铅同位素进行了对比,尝试为宝山铅锌矿化的物质来源及成因提供依据。研究表明,花岗闪长斑岩中浸染状黄铁矿的δ34S值为+1.5‰~+3.5‰,与铅锌矿石硫化物(方铅矿、闪锌矿及黄铁矿)相一致;同时,花岗岩类中钾长石的铅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分别为18.4789~18.7668、15.6835~15.7220和38.7903~39.1035,具有壳源的特征,且与铅锌矿石硫化物的铅同位素分布范围相吻合。宝山矿床的硫、铅同位素特征表明,花岗闪长斑岩应是铅锌矿化的主要硫源及金属来源。宝山矿床铅锌矿石萤石中的流体包裹体具有低温(130~150℃)、低盐度(8%)的特征,可能是岩浆热液演化到晚期的产物。结合已有的有关资料加以对比和分析,研究认为,宝山铅锌矿床的成矿物质应来源于花岗闪长岩的岩浆期后热液,在热液演化晚期迁移到远端地层中沉淀,形成了宝山的主要铅锌矿体。  相似文献   
30.
内蒙古敖汉旗七家金矿构造位置上处于兴蒙造山带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结合部位, 靠近兴蒙造山带一侧, 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石英脉型金矿床.区内岩脉以闪长玢岩为主, 且与石英脉型矿体空间关系密切.根据岩脉与矿体的穿插关系, 将其分为成矿前闪长玢岩和成矿后闪长玢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表明, 成矿前闪长玢岩加权平均年龄为166.3±3.4 Ma, 成矿后闪长玢岩加权平均年龄为128.6±4.5 Ma, 与区域上两期构造-岩浆活动时间(分别为160 Ma左右和128 Ma左右)近似吻合.主量元素特征显示: 二者均属于准铝质, 高钾钙碱性系列; 微量元素特征显示: 二者均富集轻稀土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和活泼的不相容元素(U、Pb), 相对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Nb、Ta、Ti), 反映出岩浆来源具壳源特征.主微量元素特征均显示出二者具有岛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属性.另外, 成矿后闪长玢岩有较高的Nb/Ta(18.66~20.27)和Zr/Hf(37.16~39.23)比值, 暗示其岩浆来源具明显的幔源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 成矿前闪长玢岩可能起源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导致的下地壳部分熔融岩浆; 成矿后闪长玢岩可能起源于俯冲流体交代的地幔楔熔融岩浆, 并在其演化侵位过程中伴有地壳物质的混染.结合闪长玢岩成岩时代、岩石成因及区域构造演化, 反映出七家金矿的形成与太平洋板块的西向俯冲密切相关, 矿床在地壳由挤压增厚向伸展减薄的转换过程中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