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5篇
  免费   507篇
  国内免费   857篇
测绘学   419篇
大气科学   395篇
地球物理   436篇
地质学   1277篇
海洋学   327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152篇
自然地理   17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粒度Hough变换及其在遥感影像直线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基于Hough变换的遥感影像直线检测的过程中引入粒度计算的概念,利用粒度计算具有多角度、多层次观察问题的能力,对遥感影像中的直线边缘特征进行不同粗细的粒度分析,建立粒度计算概念下的直线检测算法,实现对不同长短、粗细直线的识别。真实的IKONOS遥感影像机场跑道提取试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42.
叶面积指数(LAI)和叶倾角分布(LAD)是决定植被冠层结构的重要参数。在计算机模拟植被冠层,两个参数是植被三维真实结构生成的重要控制因子。本论文中,结合计算机图像学理论,基于实验的地面实测结构参数数据利用可改写的扩展L-system方法生成草以及白杨树的真实三维场景。RGM(A radiosity-graphics combined model)模型是基于辐射度方法的计算机模拟模型,利用此模型来计算生成的三维场景可见光及近红外波段的冠层辐射特性,如冠层波谱以及方向反射特性等。在本研究中,模拟了两种不同下垫面的白杨林地:(1)下垫面只有土壤的白杨树场景;(2)下垫面包括土壤和草的白杨树。在特定的场景组分光学特性下,模拟得到两种情况的主平面冠层BRF(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factor),并对两者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可以看出,下垫面对冠层BRF的影响不可忽视。但是,由于白杨林地结构的复杂,大尺度的场景中必须由成千上万个面元组成,因此辐射度方法不能模拟大尺度的真实结构场景。为了拓展辐射度方法应用范围,根据白杨树树冠的特点,将其抽象为椭球体,从而减少场景组成面元个数,满足了辐射度方法的要求。并结合几何光学模型的思想,在对椭球体面元赋值加入了间隙率;并考虑了整个树冠的承照面以及阴影面的差异,模拟大尺度林地冠层BRF,且与GOMS模型结果符合的很好。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看出计算机模拟为遥感研究获取多角度数据信息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手段。  相似文献   
943.
Tectonically,the large-scale right-lateral strike-slip movement along the Red River fault zone is characterized at its late phase with the southeastward extension and deformation of the Northwestern Yunnan normal fault depression on its northern segment,and the dextral shear displacement on its central-southern segment.Research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stratum deformation and fault movement on the typical fault segments,such as Jianchuan,southeast Midu,Yuanjiang River,Yuanyang,etc.since the Miocene Epoch shows that there are two times dextral faulting dominated by normal shearing occurring along the Red River fault zone since the Miocene Epoch.The fission track dating (abbreviated to FT dating,the same below) is conducted on apatite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above fault segments and relating to these movements.Based on the measured single grain's age and the confined track length,we choose the Laslet annealing model to retrieve the thermal history of the samples,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ult zone experienced two times obvious shear displacement,one in 5.5 ±1.5 MaBP and the other in 2.1±0.8 MaBP.The central-southern segment sees two intensive uplifts of mountain mass in the Yuanjiang River-Yuanyang region at 3.6-3.8 MaBP and 1.6-2.3 MaBP,which correspond to the above-mentioned two dextral normal displacement events since the late Miocene Epoch.  相似文献   
944.
南岭大瑶山高速公路浓雾的宏微观结构与能见度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南岭山地地处南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每年9月至次年5月有华南准静止锋活动时均会有浓雾发生,每月浓雾日可高达15—18 d,尤其是中国目前最长的京珠高速公路通过南岭主脉大瑶山的乐昌—乳源段,路面海拔高度从200 m增至800多米,山地的抬升使雾害更加严重。在南岭大瑶山高速公路开展的两次多学科综合野外观测,内容包括目测能见度、器测能见度、雾滴谱、雾含水量、系留探空、双参数低空探空、雾层湍流扩散、气溶胶粒子谱、气溶胶成分谱、雾水样品成分、雨水样品成分。对典型个例进行了天气学分析,雾的宏观结构特征分析,雾的微物理特征分析。认识到南岭山地浓雾发生频率高,雾害十分严重,是典型的平流雾和上坡雾,实质上是出现在相对较高海拔高度上的低云,与华南锋面活动尤其是华南准静止峰的活动密切相关,局地地形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其特点是浓雾持续时间长、能见度极其恶劣、团块结构明显、雾滴尺度大、浓度不高、含水量较大、雾层内的湍流扩散能力比晴空区强,与中国过去研究较多的辐射雾差别较大。发现雾含水量与能见度呈明显的反相关关系,含水量较大时能见度较小;南岭山地雾含水量等微结构特征量的起伏变化,除与雾体本身的结构不均匀有关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平流因素的影响,南岭山地下垫面的不均匀性,雾体随环境风的平移过程中,不规则的爬坡、翻越山坡的运动是造成雾体结构不均匀、振荡起伏变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该地气溶胶粒子谱是呈单调下降的幂函数谱,次微米粒子浓度甚高,南岭山地气溶胶中含有高浓度的硫酸盐粒子,是优质凝结核,有利于雾的形成。雾的存在可以清除大气中的微量成分,雾滴可以包含浓度很高的污染物成分。同时,较之云滴而言,雾滴也很容易被地表物体(如植被、建筑物等)的垂直表面所截获,构成另一类清除过程。在南岭这样的大面积森林地区,这类清除过程可能是很重要的。研究本地区雾的特征变化,对建立本地区雾的预警预报系统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并为开展消雾试验提供了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945.
老航片在考古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国家863计划项目“考古遥感与地球物理综合探测技术”和国家历史博物馆项目“周王陵历史变迁研究”的研究成果,介绍了老航片在考古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46.
~~Experimental remolding on the caprock’s 3D strain field of the Indosinian-Yanshanian epoch in Tongling deposit concentrating area1.Chang,Y.F.,Liu,X.P.,Wu,Y.C,The Cu,Fe Metallogenic Belt in the Middle-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Beijing: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1991,1-379. 2.Yin,H.F.,Wu,S.B.,Du,Y.S.,South China is the part of multi-islands and multi-oceans system of Tethys,Earth Sciences(in Chinese),1999,24(1):1-12. 3.Wu,G G,Zha…  相似文献   
947.
毕节地区近50a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毕节地区1959~2004年近50a的平均温度、降雨量以及极端气温进行线性趋势和5a滑动平均分析,找出气候变化特征,有助于农业生产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948.
万吉华 《贵州气象》2005,29(6):36-37
通过在低海拔地区种植延秋西瓜的实验,探索延秋西瓜各个生长期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对开发利用关岭县立体气候资源,发展农业生产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49.
多普勒雷达风场信息变分同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试验研究了一个在三维变分框架中直接同化多普勒天气雷达信息,获取雷达覆盖范围内大气风场的技术方案。径向风速是多普勒天气雷达数据中可直接被三维变分同化系统用来反演大气风场的唯一信息。由于风矢量有二或三个分量,径向风速作为风矢量的一个分量,不能为反演风矢量提供足够的信息。如果三维变分同化系统仅仅同化径向风速,所存在的不确定性将可能会给所反演的风场带来错误。文中提出的方案,不仅同化雷达径向风速,还同化雷达回波的移动信息,其关键是将雷达回波强度时空变化转换成一个新的雷达观测变量———雷达“视风速”。由于“视风速”是包含风场信息的变量,这在三维变分同化系统中增加了风场探测信息。通过联合利用“视风速”和径向风速,由单一径向风速确定风矢量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可以被克服。使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数值预报研究中心开发的三维变分同化系统(GRAPES-3Dvar)和广东省新一代天气雷达的监测资料进行了实例试验,结果表明本技术方案能够对获取大气系统结构是有用和有效的,也可用于形成模式初始场,这对中尺度天气预报是有作用的。  相似文献   
950.
对西藏昆仑山南坡1∶20万化探工作中圈出的土则雪山HS16综合异常查证中,发现宽850 m,长约4 km,由8个铜、铜锌、铜铅锌和2个铜矿化体组成的大型铜多金属矿带,其矿床成因类型为兼具沉积砂岩型铜矿和中低温热液型多金属矿床的沉积改造型矿床.该调查区铜的找矿潜力极大,具备有发现矿田级铜矿产的前提.作为铜矿的伴生,共生银、铅、锌矿也具有相当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