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7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320篇
测绘学   78篇
大气科学   207篇
地球物理   316篇
地质学   919篇
海洋学   107篇
天文学   38篇
综合类   114篇
自然地理   10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5篇
  1974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71.
Abstract The Cretaceous-early Eocene tectonic stress field in China was reconstructed using the data of 369 large-and medium-scale flexural folds and 157 joint sets. It was found that the maximum compressive principal stress axis in eastern China dips 32 ° NE (nearly horizontal), and strikes SW 212 °, whereas that in western China dips 15 ° NE (also nearly horizontal) and trends SW 195 °. The estimation of the dip angles of fold limbs and the palaeotectonic stress values indicates that there was a tendency of gradual weakening of tectonism from southwestern to northeastern China in the Cretaceous-early Eocene. At the depth of 2-3 km, the differential stress value changes from 183 MPa in Tibet to 100 MPa in North and East China. The authors consider that the tectonic stress of this period was related to the north-northeastward movement and push of the Indian-Australian plate.  相似文献   
972.
根据东湖实际,探讨了二维湖泊水质扩散模型及其定解。提出的二维交替算法,具有快速收敛及确保精度等特点,改进后的内插模型解决了流场和浓度场的初始值和边界条件问题,形成了全湖数字高程模型;在浓度等值线快速生成的基础上,通过接口自动形成信息系统空间和属性文件,完成了专题自动分类。  相似文献   
973.
介绍了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的接入、栏目设置及使用,具有一定权限的用户能通过门户系统进行公文收发和信息上报,其它局域网用户可通过其专网网站了解全省政府系统的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974.
MODIS资料遥感监测土壤水分与干旱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干旱是威胁我国及世界农业发展的自然灾害之一,遥感技术已经成为监测土壤水分与旱情的重要手段。本文总结分析了近年来利用MOD IS资料监测土壤水分和干旱的优势,回顾总结了目前利用MOD IS资料监测土壤水分和干旱的方法,着重从光谱法、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 I)空间法、植被水分监测法、水分亏缺指数法等几方面进行了重点介绍,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75.
介绍了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的接入、栏目设置及使用,具有一定权限的用户能通过门户系统进行公文收发和信息上报,其它局域网用户可通过其专网网站了解全省政府系统的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976.
祁连山北缘玉门砾岩的磁性地层年代与褶皱过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我国西部致使玉门砾岩强烈褶皱变形的构造运动是喜马拉雅运动中重要的一幕。祁连山北缘老君庙逆断裂-褶皱带前翼发育的生长地层为认识玉门砾岩褶皱的过程提供了重要证据。通过对这套生长地层及其内部渐进不整合几何形态和结构的详细填图以及磁性地层年代学研究,认为玉门砾岩的底界具有穿时性,其年龄可能由东南向西北变小,其底界年龄在牛胳套剖面约4Ma,在青草湾西剖面约3.55Ma。玉门砾岩的褶皱变形在牛胳套剖面起始于约3Ma,沉积速率由约260m/Ma变为170m/Ma,在青草湾西剖面起始于约1.2Ma。结合构造变形的样式、强度及侵蚀程度推断老君庙逆断裂-褶皱带是以约7.8km/Ma的速率由东南向西北侧向扩展生长的。发育在背斜前翼的多个退覆-超覆生长楔表明玉门砾岩的褶皱变形由3~4个活跃期和平静期组成,这反映了祁连山及其北部前陆盆地内褶皱逆冲席体向前陆方向的不断扩展生长过程, 但并不能简单地以此作为整个祁连山或青藏高原多次垂直隆升的证据。  相似文献   
977.
雷达回波垂直廓线及其生成方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雷达回波Z (R) 垂直廓线VPR有两个重要内容: 一是VPR的生成方法, 二是用VPR订正雷达估算降水的技术。在简要比较现有生成方法———参数法、平均法和识别法的主要特点后, 认为平均垂直廓线MVPR具有简便、实用的优点。文章着重对MVPR的生成方法作了细致的探讨, 形成了4种生成算法, 并作了比较; 展示了各种生成参数对MVPR的不同作用, 并简要介绍了一个应用程序框图。对两个降水实例实施订正后初步评估表明, 用MVPR订正雷达估算降水可使评估因子R/G从0.84 (0.86) 提高到0.93 (0.97), 而绝对误差率则下降4%。  相似文献   
978.
在牛儿庄矿特大溃水事故的治理中,利用工业废铁链作骨料,建立短距巷道堵水塞,并进行孔组并列式双液注浆技术,是治理煤矿突水事故的一项行之有效、经济合理的手段与方法,为综合治理水患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79.
Researches on the Antarctic microalgal diversityand distributions in the freshwater environment ran-ging from snow to large lakes and well-definedstreams are extensive.For instance,studies on thestream microalgal community have been conducted onthe Pervay…  相似文献   
980.
大陆板内构造环境的微量元素判别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通过对国内外大陆板内构造环境玄武岩的研究,提出了大陆板内不同构造环境玄武岩的微量元素判别方法及判别标志,即大陆板内玄武岩的Th/Nb>0.11,Nb/Zr>0.04,其中,大陆裂谷区玄武岩的Th/Nb=0.11~0.27,大陆拉张带玄武岩的Th/Nb>0.27(一般0.27~0.67),陆-陆碰撞带玄武岩的Th/Nb>0.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