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36篇
  免费   7735篇
  国内免费   10203篇
测绘学   2958篇
大气科学   7822篇
地球物理   9766篇
地质学   20769篇
海洋学   4627篇
天文学   1637篇
综合类   4417篇
自然地理   4878篇
  2024年   151篇
  2023年   660篇
  2022年   1824篇
  2021年   2061篇
  2020年   1743篇
  2019年   1972篇
  2018年   2387篇
  2017年   2084篇
  2016年   2399篇
  2015年   2182篇
  2014年   2499篇
  2013年   2529篇
  2012年   2499篇
  2011年   2549篇
  2010年   2607篇
  2009年   2458篇
  2008年   2209篇
  2007年   2055篇
  2006年   1717篇
  2005年   1466篇
  2004年   1175篇
  2003年   1140篇
  2002年   1073篇
  2001年   1034篇
  2000年   1219篇
  1999年   1659篇
  1998年   1308篇
  1997年   1293篇
  1996年   1164篇
  1995年   994篇
  1994年   964篇
  1993年   789篇
  1992年   627篇
  1991年   490篇
  1990年   367篇
  1989年   331篇
  1988年   304篇
  1987年   194篇
  1986年   156篇
  1985年   127篇
  1984年   71篇
  1983年   62篇
  1982年   76篇
  1981年   61篇
  1980年   34篇
  1979年   39篇
  1978年   10篇
  1976年   9篇
  1958年   33篇
  195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2002年南海季风建立及其雨带变化的天气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利用南海海 气通量观测试验资料结合NCEP ,GPCP以及GMS - 5云图资料 ,综合分析了 2 0 0 2年 5~ 6月南海西南季风建立过程及其雨带变化 ,确定 5月 14日西沙及北部海区西南季风爆发 ,5月 15日整个南海季风爆发 ,季风爆发时间属于正常年 ;季风爆发时风向、风速、云量、降水、湿度、辐射及海面温度等要素都发生突变。这种突变是由大气环流的突变造成的。季风爆发前后大气环流变化过程是 :80~ 90°E越赤道气流加强 ,同时印缅低压加深 ,孟加拉湾南北向气压梯度增大 ,而后东亚大陆上气旋发展东移 ,副热带高压东撤 ,孟加拉湾低压槽前的赤道西风突然加强越过中南半岛 ,南海北部首先出现强西南风 ,继而南海季风迅速地全面爆发。孟加拉湾西南风加强到南海季风爆发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大陆冷空气南下起了重要的作用。南海季风爆发时呈现单雨带型 ,而后由单雨带型转变为双雨带型 ,雨带受副热带高压和季风系统共同影响 ,并且随着副热带高压移动位置变化。  相似文献   
982.
介绍了ADP数字地震前兆综合观测台网系统的功能与结构。ADP系统已在广东省地震局连续运行,满足前兆台网综合化、数字化、自动网络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983.
Adapt系统可以利用脉冲标定波形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它将复杂的传递函数计算过程简化了,用户可以将传递函数的测定作为一种日常工作来做。  相似文献   
984.
介绍了基于Internet/Intranet标准的数字遥测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MASS系统)通过互联网信息发布实现的方案。该方案采用Windows2000server和ⅡS5.0平台,利用ASP技术和脚本语言JavaScript,VbScript及HTML技术,响应浏览器端的动态请求,实现诸如数据管理、数据服务和在线评比等功能,并根据用户请求完成波形数据和相应处理软件的下载。  相似文献   
985.
鄂豫皖交界地区地震地质背景与中强地震复发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鄂豫皖交界地区位于东大别山西部,历史中强地震(M≥43/4)主要发生在土地岭-落儿岭及商城-麻城断裂带上,且“互动”和“连动”的特征较为显著。根据这一特征,在研究东大别山区域地质、地壳结构、断裂活动及地震构造应力场特征的基础上,可将鄂豫皖交界地区的中强地震作为秦岭-大别山活动地块中的次级地块的整体活动来看待。该区历史地震活动整体表现为丛集特征,而主要发震断层(土地岭-落儿岭断裂)的历史地震活动则具有相对较好的准周期性。地震复发周期研究提示,该地块近期发生M≥5.0左右地震的危险性较大,而霍山-六安地区为未来发生中强地震的主要危险区。  相似文献   
986.
Two land surface schemes, SCAM and CSIRO9, were used to model the measured energy fluxes during the OASIS (Observations At Several Interacting Scales) field program. The measurements were taken at six sites along a 100 km rainfall gradient. Two types of simulations were conducted: (1) offline simulations forced with measured atmospheric input data at each of the six sites, and (2) regional simulations with the two land surface schemes coupled to the regional climate model DARLAM.The two land surface schemes employ two different canopy modelling concepts: in SCAM the vegetation is conceptually above the ground surface, while CSIRO9 employs the more commonly used `horizontally tiled' approach in which the vegetation cover is modelled by conceptually placing it beside bare ground. Both schemes utilize the same below-ground components (soil hydrological and thermal models) to reduce the comparison to canopy processes only. However, the ground heat flux, soil evaporation and evapotranspiration are parameterised by the two canopy treatments somewhat differently.Both canopy concepts reproduce the measured energy fluxes. SCAM has a slightly higher root-mean standard error in the model-measurement comparison for the ground heat flux. The mean surface radiative temperature simulated by SCAM is approximately 1K lower than in the CSIRO9 simulations. However, the soil and vegetation temperatures (which contribute to the radiative temperature) varied more in the CSIRO9 simulations. These larger variations are due to the absence of a representation of the aerodynamic interactions between vegetation and ground.  相似文献   
987.
Water tank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convection flow induced by bottom heating and the effects of the ambient wind on the flow in non-symmetrical urban street canyons based on the PIV (Particle Image Visualization) technique. Fluid experiments show that with calm ambient wind,the flows in the street canyon are completely driven by thermal force, and the convection can reach the upper atmosphere of the street canyon.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motions also appear above the roofs of the buildings. These are the conditions which favor the exchange of momentum and air mass between the street canyon and its environment. More than two vortices are induced by the convection, and the complex circulation pattern will vary with time in a wider street canyon. However, in a narrow street canyon, just one vortex appears. With a light ambient wind, the bottom heating and the associated convection result in just one main vortex. As the ambient wind speed increases, the vortex becomes more organized and its center shifts closer to the leeward building.  相似文献   
988.
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在人工增雨时机选择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晰莹  金风岭 《气象》2003,29(8):52-54
概述了干旱期间选择飞机和高炮人工增雨作业时机的方法,以2000年6~7月哈尔滨地区特大干旱期间进行的飞机和高炮人工增雨作业为例,利用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资料选择的作业时间和作业区域应是比较有利的。因为从卫星云图中的水汽图、红外和可见光云图上可分析出云系中的含水量、云顶温度、云系强度,在此基础上利用天气雷达跟踪订正,可直接指挥飞机和高炮在有利的区域和时间内进行作业,获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989.
文中研究了耦合海-气环流模式中的双热带辐合带(Double ITCZ)现象,并对这一现象的成因从海洋热量收支的角度进行了初步分析。Double ITCZ现象是在热带太平洋赤道南北两侧各出现一条ITCZ的现象,这是耦合海-气环流模式中的较为普遍的一种异常现象,与实际气候中出现的Double ITCZ现象并非指同一问题。文中对比观测和模式结果,指出了Double ITCZ现象的主要特征,针对它的出现过程进行细致分析,再利用模式输出的热量收支各项进行统计,得到了从海洋热收支分析得到的海表温度变化原因。与观测到的正常模态相比,Double ITCZ是一个异常的模态,它的特征突出地表现为西太平洋暖池区的降温和东南太平洋10°S附近的升温。海洋热量收支分析表明,暖池区的降温主要是受到扩散的作用,而表层平流的异常增暖在决定异常辐合带区升温过程中占第一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0.
中国三峡地区汛期降水量的正态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嘉佑  黄茂怡  张印  朱蕾 《气象学报》2003,61(1):122-127
为了分析三峡地区降水量序列的正态性和谱结构,对降水量的常见各种变换进行试验性研究。试验包括单站降水量、降水量的平方根、立方根和Γ分布概率值等非线性变换,以及级别变换。研究区域多站平均降水量、区域降水量的主分量、区域降水量的非线性变换后的主分量和区域降水量的级别变换后的主分量等序列。研究发现三峡地区单站降水量的各种变换不改变序列原始谱结构,仅影响概率分布的偏度和峰度,使其较好地遵从正态分布,其中以Γ分布的变换以及级别变换在分布的偏度上为最好。 区域降水量的各种变换的综合指数(区域平均值和主分量)正态性及谱结构分析表明,除区域平均值变换后不改变原单站序列的谱结构外,主分量的综合指数能改变原单站序列的谱结构,同时也影响概率分布的偏度和峰度,使其能较好地遵从正态分布。其中以降水量的立方根和Γ分布概率变换以及级别变换,在分布的偏度上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