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46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吉家洼金矿是熊耳山金矿田内的一中小型金矿,经建矿开采和探采结合,已持续生产十多年,累计查明金5 379 kg。笔者在系统总结研究以往金矿床的浅表部成矿特征和成矿规律的基础上,认为吉家洼金矿外围F1含矿带的中深部成矿具有半隐伏-隐伏成矿特征。通过少量验证工程的实施和中深部成矿潜力及隐伏矿资源量预测,可获金9 874 kg,表明F1中深部具备找矿潜力,应继续开展中深部找矿的验证工作。这将对该区域深部找矿及寻找隐伏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2.
2006—2008年上海地区臭氧污染特征与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2006—2008年上海市的徐汇、浦东、宝山、金山、崇明5个监测站的臭氧观测资料,分析了上海地区的臭氧污染现状。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基本呈现中心城区低、郊区高的特征,宝山钢铁工业区较低而金山化工区较高;从时间分布上来看,3—11月均会出现臭氧浓度超标,7月臭氧超标天数最多,5月和8月的超标天数也较多。一天内小时平均浓度超标(100 ppbv;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最多的时段为13—15时,而8小时平均浓度超标(75 ppbv;美国EPA标准)最多的时段是9—10时;根据WHO、欧盟、美国和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简称我国标准)及上海市气象局气象灾害臭氧预警信号(简称上海市标准)所统计的上海地区各监测站点超标天数可知,WHO标准统计的超标天数最多,其次为欧盟,按我国标准和上海市标准所统计出的臭氧超标天数最少。8小时滑动平均统计的臭氧超标天数比按小时平均浓度统计的超标天数要多一倍左右。从保护人体健康的角度来看,用臭氧8小时平均来评价臭氧污染程度更为科学,采用小时平均浓度设定臭氧评价阈值进行污染预警和管理更具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3.
层次分析法在单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单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是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中的重要内容,对实现山区的安全减灾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从系统理论出发,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影响泥石流沟谷危险度的相关因子进行分析,构建单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层次指标系统,并对各参与评价因子的权重作了计算,建立起单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模型。通过对泥石流沟的实例验证,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有较好的一致性。该方法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能很好地解决泥石流危险度综合评价问题,对提高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可靠性、准确性及客观性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4.
河南夹沟铝土矿床突水机理与防治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建立了河南夹沟铝土矿床“二元”突水概念模型,揭示了突水水源来自两个不同的渗流场:矿床上部石炭系(C3)含水岩组渗流场、矿床下部奥陶系(O2)含水岩组+寒武系(∈2+3)含水岩组渗流场。前者以重力自由渗流为突水力源,以裂隙、溶孔(洞)为突水途径,突水类型为直接式突水;后者以高压水头顶托渗透为突水力源,以各类原生、次生裂隙为突水途径,突水类型为间接式突水。并论证了矿床“二元”突水的治理对策与方法,提出未来矿床开采以平行疏排降水为主,并正确预留C2矿床底板天然隔水层防护。  相似文献   
75.
试论公众防灾意识教育及其在城市安全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大多数城市灾害的发生都具有典型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当特大灾害发生时,现有的工程措施已不能有效地避免灾害造成的危害,人们面对灾害的行为及反应成为减灾中一个决定性因素。从一定程度上讲,对公众的环境教育的不够是导致中国每年灾害损失较大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探讨环境教育在灾害发生过程中对救灾、减灾的影响及其社会效应,对公共环境教育的途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6.
关于大气分布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大气垂直分布情况和高空探测方法,分析了目前只能采用球对称大气分布模型的原因;论证了随观测站、随方位而异的天文大气折射实测模型和折射延迟改正模型,已经包含了观测站上空大气实际分布的非球对称特性,不必再去寻找或建立随地势而异和随季节而变的大气分布模型,避免了大气分布模型选择不当的影响,从一个方面为提高天文大气折射改正精度和电磁波大气折射延迟改正精度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77.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靶区深部温度预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两口先导孔中地热测量和岩石样品热物性参数,对5000m深钻的可能钻遇温度进行了预测.先导孔中地温梯度介于1-26℃/km;岩石热导率变化为2.64-8.81W/(m@K),平均(3.4±1.26)W/(m@K);实测热流值为76-80mW/m2;30块岩石样品放射性生热率变化为(0.0-2.17)μW/m3,450m深度以上层平均(0.76±0.5)μW/m3,以下层段平均(0.48±0.2)μW/m3,生热率随深度递减,但变化趋势难以明确判定.分别对热流和热导率取上、下限,采用不同的生热率随深度的分布函数,区分考虑或不考虑热导率的温度相关性,分别计算出5000m深度内可能的温度分布剖面.计算结果表明,超深井于5000m垂直深度上的温度将达到110-140℃,2000m深度的探井钻遇温度将介于54-64℃.此外,考虑热导率的温度效应后预测的温度一般高于未考虑热导率温度效应5-8℃.  相似文献   
78.
利用远震P波波形反演渤海地震的震源参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用理论地震图反演地震震源参数的方法,利用16个WWSSN台记录的渤海地震(1969年7月18日,M=7.4)远震P波波形,用我们的反演方法重新测定了该地震的震源参数。文中以剪切位错源的理论地震图与实际观测记录波形的相关程度为判据,测得该地震的震源参数为:地震矩3.9×1027达因·厘米;震源破裂持续时间6秒;位错面两个可能的选择解是:(1)θs=207°,δ=87°NW,λ=-159°,右旋;(2)θs=298.6°,δ=69°NE,λ=-3.6°,左旋。其中θS、δ、λ分别是震源位错面的方位角、倾角和错滑角;震源深度为25公里。数值运算的结果还表明,本文提供的测定震源参数的方法实际效能良好。 文中还与用P波初动符号方法测定的震源参数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9.
本文导出计算过渡层介质中P-SV波广义反射系数的两种近似算式:一种以层状介质作为过渡层的近似模型;另一种是直接由过渡层模型用数值近似方法计算。文中对比分析了数值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80.
TheapplicationofultrasonicseismicmodelexperimentinqualitytestofcementmortarinjectionofYongjiangriversubmarinetun┐neltubefou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