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8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3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31.
长江中下游贵池矿集区是我国铜金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矿与岩浆作用关系密切。铜铃坡地区位于扬子板块东南缘,该区含矿石英闪长玢岩锆石原位LA-ICP-MS U-Pb定年结果为148. 4±1. 0Ma。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显示铜铃坡石英闪长玢岩SiO_2含量为58. 5%~62. 8%,具有高Al_2O_3( 15. 8%)、相对高MgO含量(2. 66%)、高Ba( 1000×10~(-6))和Sr含量( 500×10~(-6))、高Sr/Y( 42)和(La/Yb)_N( 8. 8)比值、低Yb和Y含量、低K_2O/Na_2O(0. 55~0. 82)比值,显示埃达克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锆石的ε_(Hf)(t)值变化于-18. 5~12. 4,两阶段模式年龄t_(DM2)=1. 0~2. 6Ga。少量的正ε_(Hf)(t)值,指示源区可能有亏损地幔物质的贡献。部分较老的继承锆石(2095Ma)指示了古元古代基底物质的存在。铜铃坡含矿石英闪长玢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长江中下游中生代埃达克质岩相似,来源于有限俯冲沉积物贡献的俯冲洋壳部分熔融,在上升过程中不仅与富集地幔发生相互作用,同时混染了古老地壳物质。锆石氧逸度的研究表明,铜铃坡岩浆岩具有很高的氧逸度。石英闪长玢岩中磷灰石结晶时流体中HF、HCl的活度分别为0. 00049mol/L和0. 018mol/L,表明岩浆结晶早期分异的初始岩浆流体中HF和HCl的含量特征,暗示铜铃坡花岗质岩浆分异的初始岩浆流体富含挥发性组分Cl,能与成矿元素Cu形成稳定络合物,从而有利于Cu成矿。  相似文献   
32.
安徽铜陵地区是我国著名的Cu-Au多金属产地之一,金属成矿与燕山期岩浆作用关系密切.本次对铜陵地区石英(二长)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系统地进行了LA-ICP-MS锆石年代学研究.高质量锆石U-Pb同位素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结果表明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的成岩序列可能为花岗闪长岩(141Ma)→辉石(二长)闪长岩(139Ma)→石英(二长)闪长岩(135Ms,136Ma,137Ms).对比已有的高精度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我们认为铜陵地区岩体侵入后可能有个快速冷却的过程.铜陵地区与Cu-Au矿床有关的最主要侵入岩LA-ICP-MS锆石数据给出两组年龄:130~132Ma和138~140Ma.据高精度锆石U-Pb数据和一些矿床的Re-Os年龄,结合锆石元素地球化学资料,本文得出铜陵地区主要表现出两次成矿事件:早期成矿事件是与高Ce异常流体密切相关的铜金成矿事件(辉钼矿Re-Os年龄138~140Ma);晚期成矿事件可能与低Ce异常流体密切相关的铁硫成矿事件(黄铁矿Re-Os年龄约126Ma).  相似文献   
33.
王洋洋  肖益林  杨晓勇 《岩石学报》2015,31(4):1031-1039
新桥Cu-Au-Fe-S矿床位于安徽铜陵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非常典型的多金属硫化物矿床。本文在双目镜下手工挑选黄铁矿单矿物并进行Re-Os同位素测试,首次得到了两组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38±26Ma和393±40Ma。二者的初始Os同位素具有明显的区别,前者较高,具有明显的地壳来源特征,而后者则呈现了一定的地幔物质贡献的特征。138±26Ma的等时线年龄与该地区侵入体石英闪长岩140.4±2.2Ma的年龄一致。这些结果显示:新桥矿床可能存在两期成矿作用,分别为燕山期岩浆热液成矿和古生代海底喷流沉积成矿。在对与燕山期岩浆热液成矿相关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相关研究之后发现,流体包裹体主要为Na Cl-H2O体系,没有发现富CO2等其他类型的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其盐度变化范围为4.2%~50.7%Na Cleqv,而均一温度(Th)变化范围为140~432℃。说明成矿流体可能主要是来自岩浆的含Na Cl的水溶液,而结合岩相学观察及显微测温结果我们可以发现成矿流体可能在250℃左右经历了微弱的沸腾作用,这些结果同时也显示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作用的特征,说明新桥矿床该期次成矿的成矿流体可能经受了以上两种作用的共同影响并最终导致成矿物质沉淀成矿,成矿的温度为250℃左右。  相似文献   
34.
逍遥矿床是安徽南部新发现的大型钨多金属矿床,其精细的岩浆-热液时限及成矿作用仍不明确。本文对其开展了石榴子石和榍石的U-Pb年代学和微量元素分析,发现逍遥矿床发育多阶段榍石(岩浆榍石和热液榍石),岩浆榍石与石英、磁铁矿、长石共生,而热液榍石与石英、方解石、辉钼矿、黄铜矿关系密切。逍遥矿床中石榴子石和榍石中均具有一定的U含量,其中石榴子石中U含量较低(平均为15.9×10^(-6)),岩浆榍石和热液榍石的U含量较高(平均值大于100×10^(-6))。石榴子石和榍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成岩和W多金属矿化均形成于150Ma左右,指示W多金属矿化与花岗闪长岩密切相关。岩浆榍石、钾长石、石英、磁铁矿矿物组合指示逍遥成矿岩浆具有氧化性强和富水的特征。逍遥钨矿中的石榴子石以钙铁榴石为主且富集W、Sn特征,指示早期流体为氧化性流体。此外,热液榍石中HFSE元素的高度富集表明其成矿流体为富碱、富F的热液系统,为钨、铅、锌、铜、银、钼多金属的富集提供了有利热液条件。综上所述,石榴子石和榍石能够有效指示矽卡岩W矿的成矿时代和成岩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35.
Strontium isotope stratigraphy (SIS) has progressively become an efficient chemostratigraphic tool in the research and correlation of global geological events, such as global sea level fluctuations, orogeny, and paleoclimatic and paleo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this paper, 87Sr/86Sr ratios of the Triassic marine carbonate rock samples from Huaying Mountains, eastern Sichuan are measur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Sr-isotopic curve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strontium isotope stratigraphy, analysis of rock fabric, luminescent intensity,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representative evaluation for the coeval seawater information. The 87Sr/86Sr ratios show a rapid rise from 0.70721 near the Permian-Triassic transition to 0.70830 at the end of Early Triassic, and then they decline rapidly to 0.70787 in the early Middle Triassic. These data are generally coincident with 87Sr/86Sr ratios of coeval seawater from previous papers, and the curve is also similar to other previous curves.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global geological event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controlling factors to the strontium isotope evolution of the global seawater in the Early and Middle Triassic.  相似文献   
36.
施珂  杨晓勇  杜建国  万秋  蔡杨  陈林杰 《岩石学报》2019,35(12):3734-3748
杨冲里金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内舒家店矿区新发现的新类型金矿床(破碎带蚀变岩型),矿体主要赋存于二长闪长岩与志留纪地层接触带外围的碎裂岩中。流体包裹体测温显示该矿床均一温度范围在220. 1~445. 3℃(平均值为328. 3℃),盐度介于0. 18%~8. 00%NaCleqv之间(平均值为2. 52%NaCleqv),属于中高温-低盐度-低密度成矿流体。激光拉曼包裹体成分分析显示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CO_2和H_2O,而液相成分主要为H_2O,可能含极少量的CO_2。H、O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成矿流体的δD值为-85‰~-50‰,δ~(18)O_水值为0. 76‰~3. 76‰,落于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之间,受大气降水作用影响明显。矿区内出露两个侵入岩体,岩性分别为辉石闪长岩与二长闪长岩,前人的年代学研究及两者之间的穿插关系表明,辉石闪长岩的侵位时间略早于二长闪长岩;区内两个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特征显示,杨冲里金矿与舒家店铜矿的流体包裹体具备相似的温度,但盐度相对较低,根据不混溶流体成矿机制,杨冲里金矿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是成矿物质淀积的主要形成因素。结合前人对于矿区内S、Pb等同位素的研究,我们认为杨冲里金矿与舒家店铜矿为同一区域的两次成矿事件,杨冲里金矿为该成矿系统的末端成矿。  相似文献   
37.
海底水道-朵体体系内粗粒沉积物波的研究可以深化浊流搬运过程的认识。利用先进的地球物理成像技术,通过地震地貌分析,对东非鲁武马盆地海底水道-朵体体系内这种后期易被改造的特殊沉积体进行识别和解释,结合粗粒沉积物波的形态、尺度、移动方式、厚度变化、平面分布等特征,探讨其成因和影响因素。鲁武马盆地近海底水道-朵体体系内的粗粒浊流沉积物波具有多变的地貌和逆行砂丘的底形。水道内粗粒沉积物波规模较小,分布范围局限;水道-朵体过渡带的粗粒沉积物波规模大,波高约45~110 m,波长可达一千余米,总体规模大于其他地区已识别出的粗粒深水沉积物波。构造活动、超临界流产生的水跃作用、地形地貌的变化以及底流作用是鲁武马盆地粗粒浊流沉积物波形成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38.
喀腊达坂铅锌矿床是近年来在阿尔金北缘红柳沟-拉配泉金铜铁多金属成矿带内发现的一处大型铅锌矿床(铅锌铜金属资源量82.88万吨,平均品位:Zn 4.14%、Pb2.52%和Cu 1.10%)。相比找矿勘查取得的重大突破,对其成矿作用的研究则显得相对薄弱,目前有关该矿床成因的认识还存在分歧。本文试图通过硫化物电子探针和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结合元素Mapping面分析,查明闪锌矿和方铅矿中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和赋存状态,以期为理解该矿床成因提供有益信息。分析结果显示:闪锌矿相对富Fe、Mn和Cd等元素,贫In、Sn、Ga、Cr、Ge和Co等元素,Cu和Pb的含量变化大,Fe、Mn、Cd、In、Ga和Cr在闪锌矿中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而Cu和Pb则可能既以类质同象形式又以显微包体形式存在;方铅矿相对富Bi、Sb、Ag和Tl,贫Cd、Cu、Sn和Te为特征,其中前者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方铅矿中。达坂闪锌矿的颜色以红褐色、灰白色和米黄色为主,其Zn、Fe、Cd、Ga和In含量及Zn/Cd、Zn/Fe和Ga/In比值显示闪锌矿的形成温度为中温。基于闪锌矿-方铅矿共生矿物对Cd地质温度计获得的温度范围为277~321℃,平均值为290℃,亦说明达坂矿床硫化物的形成温度不高。与全球不同成因铅锌矿床的微量元素及相关比值相比,达坂铅锌矿床硫化物的微量元素组成特征与VMS型矿床(如Marketorp、Eskay Creek、澜沧老厂等)更为类似,但达坂矿床的闪锌矿中黄铜矿"病毒"结构十分发育,加之矿体变质变形特征明显。因此,本文认为达坂铅锌矿床以VMS型成因为主,但不排除后期热液对其形成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9.
安徽铜陵早白垩世埃达克质岩地球化学:成岩成矿制约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谢建成  陈思  孙卫东  杨晓勇 《岩石学报》2012,28(10):3181-3196
安徽铜陵地区是我国最著名的铜金产地之一,成矿与岩浆作用关系密切.近十年来,铜陵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白垩世埃达克岩的成因仍然存在分歧.本次我们报道了铜陵地区埃达克质岩新的元素和Sr-Nd-Pb同位素数据.铜陵埃达克质岩(SiO2 =57.6% ~64.2%)具有高Al2O3(>15.3%)、相对高MgO含量、高Ba (Ba> 640×10-6)和Sr含量(>483×10-6,平均900×10-6)、高Sr/Y( >41.3)和(La/Yb) N(>12.1)比值、低Yb和Y含量、低K2O/Na2O (0.54 ~0.83)和Th/U (2.62 ~5.75)比值,表明其来源于俯冲洋壳部分熔融,在上升过程中与富集地幔发生相互作用.相对低εNd(t)值(-11.3~-13.7)和较高的(87Sr/86Sr)i比值(0.7068 ~0.7092)反映本区埃达克质岩可能遭受富集地幔物质或陆壳的混染作用.铜陵埃达克质岩具有高放射性Pb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i=17.93 ~ 18.64、(207Pb/204 Pb),=15.46 ~ 15.59、(208Pb/204Pb)i=37.88 ~38.51),主要落在MORB区域,靠近EM1和EM2交集,明显不同于那些上、下陆壳和大别埃达克岩,排除了陆壳的混染作用.中国东部具有EM1和EM2富集地幔特征,而铜陵地区近于EM1和EM2过渡,铜陵埃达克质岩的上述同位素特征最好的解释是板块熔体同化富集地幔.这些埃达克质岩形成于高温和低压环境,与板块俯冲相关.这些明显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铜陵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埃达克质岩和大规模Cu、Au成矿作用是俯冲洋壳部分熔融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