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54篇
  免费   1310篇
  国内免费   1888篇
测绘学   707篇
大气科学   1338篇
地球物理   1436篇
地质学   3374篇
海洋学   850篇
天文学   234篇
综合类   576篇
自然地理   737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343篇
  2021年   401篇
  2020年   332篇
  2019年   415篇
  2018年   363篇
  2017年   385篇
  2016年   391篇
  2015年   429篇
  2014年   453篇
  2013年   463篇
  2012年   456篇
  2011年   469篇
  2010年   414篇
  2009年   408篇
  2008年   359篇
  2007年   319篇
  2006年   322篇
  2005年   262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200篇
  1998年   151篇
  1997年   171篇
  1996年   148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130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2009年10月底到11月底,包括北京在内的华北地区连续出现2次较强冷空气过程,造成大范围的低温、雨雪天气。利用北京地区11个气象站近50年逐日气温、降水资料,对全市历年11月低温雨雪事件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11月全市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均突破了50年的最低记录,月平均最高气温位列1981年11月之后,接近历史极值;2009年11月降雪量也位列有记录以来第一位,冰冻日数历史排位第三;从气温和降水极端事件发生的频次来看,2009年11月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通过5%分位值标准的极端低温事件频次都明显偏多,在50年中居于第2位,降水量通过95%分位值标准的极端强事件频次在50年中居于第四位。2009年11月的严重低温雨雪事件出现在区域气温总体变暖、低温事件频率总体下降的气候趋势背景下,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负面影响。亚洲中高纬地区500hPa高度场经向度异常加大、冷暖气流交换活跃,是造成2009年11月极端低温和大雪的直接环流因子。  相似文献   
992.
广西巴马长寿之乡气候环境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统计方法计算出巴马50a平均气温和降水、日照时数、气压等数值,分析该地区气候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作用,以揭示巴马地区气候环境与人类长寿的特征与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巴马平均气温接近于人类生活舒适温度;降水均匀,雨水丰富;湿度、太阳辐射量适中;大气压与人体处于平衡状态,具有最适宜于人类健康生活和人类长寿的自然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993.
沙尘暴垂直输运的两相流理论Ⅱ:气柱挟卷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飞  巢纪平 《气象学报》2009,67(1):11-19
为了改进气块法对沙尘沉降问题的研究,文中利用气柱法,考虑沙尘气体与环境的交换作用以及气柱内湍流交换作用.计算结果表明,均匀场中有利于沉降的条件为较大的初始沙尘浓度扰动与较小的初始温度扰动,而且温度扩散系数越大越有利于沙尘沉降,沙尘浓度扩散系数越大越不利于沙尘沉降,湍流过程在均匀场中对沙尘沉降影响不大.考虑剑更真实的环境场,得出在环境的垂直沙尘浓度梯度与温度梯度的参数域中,初始沙尘扰动越大越有利于沙尘沉降,初始温度扰动越大,越小利于沙尘沉降.同时给出4种不利于沙尘沉降的过程:(1)上升浓度变化过程;(2)下沉浓度变化过程;(3)上升温度变化过程;(4)下沉温度变化过程.根据这些过程分析参数对沙尘沉降的影响得到:温度扩散系数越大越有利沙尘沉降;沙尘浓度扩散系数越大不利十沙尘沉降;垂直温度湍流交换系数越大有利于缓降区甚至是非沉降区的上升;垂直沙尘浓度湍流交换系数越大越有利于沙尘沉降.  相似文献   
994.
地形动力作用对华北暴雨和云系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廖菲  胡娅敏  洪延超 《高原气象》2009,28(1):115-126
为了进一步研究地形对华北暴雨的影响,本文从云微物理学的角度出发,选取了2005年7月22~24日的一次华北暴雨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ARPS,通过地形高度敏感性试验,详细讨论了地形高度变化对流场、云及降水微物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形高度变化对水平和垂直流场的大小和分布都有较大影响;地形高度增加有利于迎风坡附近水平风场辐合和垂直上升运动发展,这对云的垂直和水平发展影响都很大,尤其是对中高层云的发展影响最明显,并且能明显扩大地面降水的分布范围,地面最大降水量也有所增多.这主要是由于地形高度增加后能促进中高层云水的产生,尤其是零度层之上的过冷云水含量的增多,这大大促进了冰相粒子(雪和霰)的增多,从而使得以冷云过程为主的此次降水过程中,冰相粒子融化形成的雨水含量增多.虽然地形高度的增加会抑制云系发展前期的暖云过程,但对冷云过程有持续加强作用,而且不会明显改变云内降水的形成机制,冷云过程依然是降水的最大贡献项,总体上促进了云和降水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5.
There are clos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and the surface wind over the tropical Pacific.To study the past climate variability over the tropical Pacific,the long-term monthly wind stress anomalies over the tropical Pacific for the period of 1856–2008 are reconstructed with an SVD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based statistical atmospheric model,where the wind stress anomalies are slave and directly correspond to the SST anomalies.The verific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constructed wind stress data have high correlations and a small root mean square (RMS) error with the three reanalysis/simulated surface wind datasets from the last 50 years.In addition,the simulated SST anomalies from an intermediate oceanic model (IOM),which is forced by the reconstructed wind stress,can simulate the realistic interannual and decadal variability of the ENSO (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this indicates that this new long-term wind stress dataset is useful for various climate studies,especially for the large-scale interannual and decadal variability.  相似文献   
996.
A dataset of surface current vectors with error estimate from 1999 to 2007 is derived from the trajectories of the Array for Real-time Geostrophic Oceanography (Argo) drifting on surface over the global ocean. The error of the estimated surface currents is about 4.7 cm s-1 which is equivalent to the accuracy of the currents determined from the surface drifters. Geographically, the Argo-derived surface currents can fill many gaps left by the Global Drifter Program due to the greater number of floats, and can provide a complementary in situ observational system for monitoring global ocean surface currents. The surface currents from the Argo floa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surface drifter-derived currents and the Tropical Atmosphere Ocean program (TAO) measurements. The comparisons show good agreement for both the current amplitude and the direction of surface currents. Results indicate the feasibility of obtaining ocean surface currents from the Argo array and of combining the surface currents from Argo and the ocean surface drifters for in situ mapping of the global surface currents. The authors also make the dataset available to users of interest for many types of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997.
中国近54年来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1960~2013年中国6~8月无缺测的571站逐日降水资料,定义7个极端降水指数,研究中国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特征。结果表明:(1)极端降水事件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西北地区表现为增加趋势,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南部分地区表现为减少趋势;时间分布表现出具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极端降水事件有增加趋势,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有明显转折。(2)M-K检验表现出极端降水事件在20世纪90年代初发生突变,突变前(后)偏弱(强)。(3)极端降水指数周期振荡不完全一致,准15年周期振荡为主,其次是准7年周期,最强振动出现在1998年。(4)除持续干期指数外,其他极端降水指数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8.
复杂地形风场的精细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能是一种重要气候资源,随着我国风电规模的迅速增大,发展风能资源评估系统和风功率预测系统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国内外对复杂地形风场结构的数值模拟有大量研究,随着计算机能力增强,以往用于空气动力学精细流场计算的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模式越来越多地在气象领域得到应用,人们开始研究用中尺度预报模式和CFD模式结合进行复杂地形风场的数值模拟。本文的耦合模式系统采用中尺度气象模式(WRF),通过嵌套网格到内层尺度(一般是几公里),然后通过耦合CFD模式Fluent软件获得高分辨率(水平30~100 m,垂直150 m高度以下10 m)的风速分布资料,得到精细化的风场信息。通过对鄱阳湖北部区域和云南杨梅山复杂地形的风场模拟,提供了风能评估和预报的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9.
不同强风样本湍流特性参数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结构风工程中, 风湍流统计参数计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风荷载的计算精度。在实际风参数计算与分析中, 多选用风速较大的样本资料, 但过分强调大风可能产生不合理的计算结果。利用超声风速仪瞬时风速观测资料, 分别划分成相对强风和持续强风样本, 计算并比较其湍流统计特性参数, 发现湍流统计参数特性值 (湍流度、阵风因子、摩擦速度等) 与风速大小并不能很好匹配, 有时风速不大但其湍流特性值却很大, 反之也然。研究表明:选取的湍流风资料样本或统计方法不同, 都会影响风特性参数的计算结果, 进而影响到风荷载计算的精度。这一结果对于提高结构风工程中风参数计算与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静止卫星红外云图的MCS普查标准不统一不利于各种MCS普查结果的对比分析, 该文在总结MCS普查研究进展的基础上, 依据Orlanski尺度分类标准对MβCS普查的最小尺度标准作了修订, 即修订为TBB≤-32 ℃的连续冷云区直径≥20 km。根据马禹等的MβCS普查标准和该文修订的MβCS普查标准, 利用GOES-9卫星红外云图普查了2003年6月19日—7月22日淮河大水期间的MCS, 结果发现共有10个MαCS和24个MβCS, 并对24个MβCS作了普查标准修订前后的统计结果对比, 发现新的普查标准比根据马禹等的MβCS普查标准获得的结果多7个MβCS, 并且这7个MβCS中有6个都引起强降水, 因此这种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MβCS普查标准对揭示淮河大水和MCS的关系更具合理性。此外, 还分析了3个因MβCS而引起局地强降水的典型个例, 这些MβCS的直径尺度只有几十至一百多公里, 不符合马禹等的MβCS普查标准。对这3个MβCS分析结果表明:该文新MβCS普查标准有助于对产生剧烈天气的MCS的普查研究和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