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980篇
  免费   17219篇
  国内免费   20983篇
测绘学   16525篇
大气科学   25672篇
地球物理   63174篇
地质学   122760篇
海洋学   30921篇
天文学   56630篇
综合类   5015篇
自然地理   25485篇
  2022年   4219篇
  2021年   5878篇
  2020年   5504篇
  2019年   6533篇
  2018年   6973篇
  2017年   6481篇
  2016年   8895篇
  2015年   7731篇
  2014年   10306篇
  2013年   18449篇
  2012年   11470篇
  2011年   12843篇
  2010年   11910篇
  2009年   14224篇
  2008年   12827篇
  2007年   11952篇
  2006年   13525篇
  2005年   10950篇
  2004年   9966篇
  2003年   8781篇
  2002年   8410篇
  2001年   7604篇
  2000年   7212篇
  1999年   5737篇
  1998年   5395篇
  1997年   5141篇
  1996年   4764篇
  1995年   4466篇
  1994年   4143篇
  1993年   3909篇
  1992年   3694篇
  1991年   3603篇
  1990年   3793篇
  1989年   3526篇
  1988年   3313篇
  1987年   3868篇
  1986年   3351篇
  1985年   4141篇
  1984年   4666篇
  1983年   4329篇
  1982年   4241篇
  1981年   3850篇
  1980年   3596篇
  1979年   3465篇
  1978年   3448篇
  1977年   3226篇
  1976年   2971篇
  1975年   2908篇
  1974年   2867篇
  1973年   306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综述了活动星系核 ,特别是blazar天体的研究现状 ,对blazar天体的多波段与多波段能谱特性研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评述。主要的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一 )γ噪blazar天体的短时标光变研究 ,通过对 1 6个γ噪blazar天体 (其中包括全部已证认和观测到VHEγ射线爆发的可能甚高能γ射线源 )自 1 998年的光学观测及光变分析研究表明 ,短时标光变 (小时量级 )是GeVγ噪blazar天体的普遍特性 ,光变幅度通常可达 0 .6mag/h ,对PKS 1 51 0 -0 89类星体的观测发现在一个小时内对象变暗 2个星等 ,对如此激烈的光变变暗目前的理论还不能很好的解释 ,但它同样反映了辐射区域的内部结构 ;而对TBLs的监测表明 ,其光学波段的短时标光变没有其他对象激烈 ,出现的频度和振幅变化都较小 ;(二 )在研究γ噪blazar天体光变时 ,研究了寄主星系对光变的影响 ,得到了 1ES 2 3 44 + 51 4的光变与PSF的FWHM的关联 ,表明随着大气视宁度的下降 (即FWHM变大 ) ,对象变暗 ,即由于寄主星系的影响从而导致假光变的产生 ;(三 )引进两个多波段复合谱指数 ,αxox=αox-αx 及αoro=αor-αo。对样本的统计研究表明 ,RBLs是能谱特性界于XBLs和OVVs之间的一类中间态 ,所得结果支持了Sambrunaetal.( 1 996)大样本多波段能谱分布特性的统计研  相似文献   
52.
对于隧道和煤矿井巷的安全掘进 ,超前预报显得特别重要。但由于掌子面前的特殊环境限制及多种干扰的严重影响 ,给隧道及井巷超前预报技术的研究带来许多困难。在瞬变电磁理论的基础上 ,引入新的电磁传播理论———电磁导弹技术 ,作为对该技术的初步探索 ,文章论证了该技术在隧道超前预报中应用的可能性 ,并提出了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方向以及可能取得的新的技术突破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3.
54.
55.
The Cassini spacecraft, en route to Saturn, passed close to Jupiter while the Galileo spacecraft was completing its 28th and 29th orbits of Jupiter, thus offering a unique opportunity for direct study of the solar wind-Jovian interaction. Here evidence is given of response of the Jovian magnetopause and bow shock positions to changes of the north-south component of the solar wind magnetic field, a phenomenon long known to occur in equivalent circumstances at Earth. The period analyzed starts with the passage over Cassini of an interplanetary shock far upstream of Jupiter. The shock's arrival at Galileo on the dusk-flank of the magnetosphere caused Galileo to exit into the solar wind. Using inter-spacecraft timing based on the time delay established from the shock arrival at each spacecraft, we point out that Galileo's posi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Jovian bow shock appears to correlate with changes in the disturbed north-south reversing field seen behind the shock. We specifically rule out the alternative of changes in the shape of the bow shock with rotations of the 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ield as the cause.  相似文献   
56.
57.
58.
59.
60.
青藏高原隆升的非线性动态有限元仿真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根据青藏高原的地质特征建立分析模型,采用3维动态有限元方法,在计算仿真板块速度场的基础上,计算在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中该地区地壳岩石的等效应力和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计算仿真得到的速度场与1998年GPS观测的速度场吻合良好;与过去一贯的假设相反,计算结果反映出地壳应力场不是静态的,而是此起彼伏,不断变化的,应力值最大且变化最剧烈的地区在克什米尔地区、鄂尔多斯地区和鲜水河-小江断裂带,与地震多发区域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