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57篇
  免费   23165篇
  国内免费   47829篇
测绘学   7667篇
大气科学   23178篇
地球物理   16104篇
地质学   47874篇
海洋学   19120篇
天文学   1025篇
综合类   6010篇
自然地理   6573篇
  2024年   362篇
  2023年   945篇
  2022年   2045篇
  2021年   2846篇
  2020年   3321篇
  2019年   6594篇
  2018年   6491篇
  2017年   6137篇
  2016年   6164篇
  2015年   6146篇
  2014年   5503篇
  2013年   6465篇
  2012年   6564篇
  2011年   6397篇
  2010年   6377篇
  2009年   5573篇
  2008年   5073篇
  2007年   4901篇
  2006年   4496篇
  2005年   3985篇
  2004年   3805篇
  2003年   3185篇
  2002年   2997篇
  2001年   2651篇
  2000年   2165篇
  1999年   1828篇
  1998年   1721篇
  1997年   1763篇
  1996年   1374篇
  1995年   1313篇
  1994年   1171篇
  1993年   1150篇
  1992年   991篇
  1991年   727篇
  1990年   704篇
  1989年   574篇
  1988年   489篇
  1987年   388篇
  1986年   313篇
  1985年   252篇
  1984年   275篇
  1983年   164篇
  1982年   203篇
  1981年   146篇
  1980年   108篇
  1979年   117篇
  1978年   49篇
  1977年   42篇
  1971年   53篇
  1970年   4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山东省1∶20万空间数据库结合山东省区域水文地质特点,共建立了27个图层,完成12个图幅的建库工作。通过该项工作,为今后进行空间分析和应用研究打下了基础,并为数字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2.
EM技术在我国水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EM技术在我国水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EM技术应用于废水处理领域的研究进展,同时还展望了将来的应用及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03.
长江三峡工程地壳形变监测网络   总被引:19,自引:10,他引:9  
长江三峡工程地壳形变监测网络,采用了当今高精度GPS、INSAR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并与精密水准测量,精密重力测量,精密激光测距和峒体连续形变监测等技术相结合,构成一个空间上点、线、面结合,时间上长、中、短兼顾的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地壳形变监测网络。该网络既可获取三峡库区特别是库首区区域形变场和区域应变场的动态变化,监测库区主要断层活动,为水库诱发地震预测及研究服务,又可用于气象、滑坡地质灾害监测等,该监测网络于1997年底开始建设,2001年6月建成,到目前为止,已获得大量宝贵的观测资料,必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4.
广西中三叠统浊流流向及坡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西中三叠统浊积岩系中溢堤流沉积的识别,结合同一鲍马层序Tc段斜层理倾向与其底部槽模走向不一致的分析,以及横向冲刷模、U形障碍冲刷痕等冲蚀构造、大型滑动模等压刻构造的认识,筛选出宽阔水道充填沉积、扇状体及分支水道沉积中底模构造的指向数据,来指示浊流主体流向,并区分出溢堤流流向。从而确定了本区中三叠世时的浊流主体流向为NW向,平均为300°。根据滑塌沉积中滑塌包卷层轴面、滑塌面的测定,确定凤山县金牙处的古坡向平均为322°,与浊流主体流向基本一致。还认为中三叠世时右江盆地沉积物源来自桂东和桂东南蚀源区,海水由其南的越南境内进入。  相似文献   
105.
从不同养殖场患病暗纹东方鱼屯(Takifaguobscurus)的鳃、肠、肝、肌肉及溃疡部位分离到9株菌株,经人工感染致病性试验,其T-22、T-11、J-2、H-3、H-5表现出较强的致病性,出现症状与自然发病鱼相同。通过对菌体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API20E细菌生化快速鉴定试条的测定,分别鉴定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sobria)、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caviae)、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shigelloides)、霍乱弧菌(Vibriocholerae)。证实这5株菌为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9种药物对温和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霍乱弧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嗜水气单胞菌表现出明显的耐药性。氟嗪酸、环丙沙星、复合磺胺对类志贺邻单胞菌有一定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06.
本文探讨了利用地震矩反演断裂形变带运动学参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将其初步应用于鲜水河断裂形变带变形分析和运动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鲜水河断裂带呈现出走向拉伸、倾向压缩的形变格局,由地震矩反演的断裂带剪切形变速率(10.9mm/a)与用地质学估算方法(17mm/a)和现今地壳形变测量(8mm/a)的结果相当。同时,反演出的应变主方向能解释鲜水河断裂现今活动分段性特征以及多种滑动方式共存的现状,从而证明该方法是目前研究区域运动学问题切实有效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7.
A calculation formula on spherical pattern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moving model is established. Tibet massif moves norward by east in speed of 28 mm/a, Ganshu-Qinghai massif moves to northeast in speed of 15 mm/a, Qomolangma Feng moves northward by a few east in speed of 35 ~42 mm/a. The low latitude perimeter is longer than the nigh latitude perimeter. When the Tibet massif moves northward, its latitude perimeter must be contracted and the Tibet massif must move eastward by Coriolis. Coriolis force is inertial in earth rotation. It makes the fall body turning to east and the rising block turning westward.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it makes the northward body turning to east and the southward block turning to west.This is the reason why the tectonic zones of western Pacific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eastern Pacific.  相似文献   
108.
1 INTRODUCTION One of the most intriguing phenomena in the late Neoproterozoic (~750 to 543 Ma) is the globa occurrence of thin carbonates that directly overlie glacial deposits in almost every continent (Kennedy 1996; Hoffman et al., 1998; Hoffman and Schrag 2002; Brasier and Shields, 2000; James et al., 2001 Jiang et al., 2003; Nogueira et al., 2003). These “cap carbonates”, commonly several to tens of meters thick, have attracted enormous interests because o their unusually negati…  相似文献   
109.
再论贺兰山南部北西向构造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兰山南部分布着多个方向的构造,其中最明显地是一系列的北西向构造,目前这些构造的相互关系以及形成机制还没有得到合理地解释,争论很大;野外构造研究表明,贺兰山南部北西向构造的形成与青铜峡一固原断裂活动有密切的关系,是该断裂由走滑运动向挤压运动转换时的派生构造;从另一角度也说明,在中新生代由青铜峡一固原断裂所限定的地块(卫宁北山)向东运动,而这些北西向构造的形成主要发生在新生代。由于卫宁北山向东运动的动力来源于青藏高原,因此,贺兰山南部北西向构造的形成与青藏高原的演化有密切的联系。所以。作为中国重要地质界限的南北向构造——贺兰山已经被青藏高原的构造活动所叠加。  相似文献   
110.
以首都圈地区现今活动断层上近20年的位移测量资料为依据,用二维线弹性有限元对该区断层的活动特征进行了拟合,并结合有关资料讨论了该区的地震危险性。结果表明:1977-1986年间该区主压应力优势方位与华北较一致,约为N45°-80°E;1986-1990年其主压应力方向向北偏转,约为N5°-60°E;1990年至现在其主压应力又向东偏转,角度大于第一阶段,约为N80°-95°E。该区的张家口-延庆一带近期有发生中强震的可能;丰镇-阳高-大同地区和凉城-古营盘地区应力较高,也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