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59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76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4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0 毫秒
61.
云底高度的地基毫米波云雷达观测及其对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14年11月20日—12月31日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综合试验基地Ka波段毫米波云雷达、Vaisala CL51激光云高仪、L波段高空探测系统观测的云底高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低能见度条件下,毫米波云雷达对云的探测能力明显优于激光云高仪,随着能见度的增加,两设备云探测能力差距在减小;毫米波云雷达与激光云高仪同时观测到有云时,二者观测的云底高度相关系数为0.92;毫米波云雷达与探空观测云底、云顶高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和0.78;云雷达观测的云底高度均略低于激光云高仪和探空,云雷达观测的云顶高度略高于探空。  相似文献   
62.
Based on the China Rural Statistical Yearbook of 1984-2003 published by State Statistics Bureau,and the annual temperature in the same period,impacts of temperature change,agricultural input,and planting area on grin production were analyzed for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during the last 20 year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characteristic of climate warming has obviously promoted the increase of grain yield in Northeast China.but to some extent suppressed it in North China,Northwest China and Southwest China,and shown no obvious effect on it in East China and Central-South China.The increase in agricultural input facilitated the grain production obviously in various regions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past 20 years,but showed no obvious effect in the late stage.The continuous reduction in sown area ha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 on the grain production in East China and Central-South China.  相似文献   
63.
论电视气象节目语言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英杰 《气象》2009,35(7):112-118
气象预报,作为具有高社会应用价值的高时效性信息,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其信息内涵越来越丰富,传播载体越来越多元.气象预报,政府越来越关心,百姓越来越关注.而电视作为主导性媒介,各公共频道每天高密度播出气象预报和气象相关新闻,气象信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曝光度.电视气象节目往往都是所在频道中收视率最高的日播节目.但是在泛媒体时代,随着信息的分众化和多元媒介的分流效应,电视气象节目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自我反思和探究电视气象节目传播的信息指向性,优化特定媒介的传播效能,提高节目与观众的契合度,便成为电视气象节目实践中必须直面的课题.作者从媒介及其传播特性、受众特征、监测和预测能力发展和语言通义四个方面分析了电视气象节目的语言特征,只有贴近并契合这四个方面,才能更好地提高电视气象节目的传播效能并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64.
本溪53 a降水特征与水资源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吉奇  吴英杰  孟庆祥 《气象科学》2009,29(3):390-393
利用本溪1953--2005年月平均气温、降水量资料,依据高桥浩一郎的陆面实际蒸发经验公式,计算出陆面蒸发、蒸发系数和可利用降水系数,得出本溪水资源的变化特征与降水变化特征基本相似。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总体呈下降趋势;春季蒸发损失量大,是易出现干旱的季节;提出缓解和解决水资源缺乏的建议,人工影响天气增加降水量、开源节流节约用水、水污染治理和水土流失控制。  相似文献   
65.
四川省气象服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气象服务信息系统采用WebGIS开发模式,结合地网GeoBeans开发平台实现了地图浏览、天气信息查询、城市查询、降水量和温度曲线图显示等功能。该系统以B/S模式开发,并利用JavaScrip和ASP技术实现了局部刷新,刷新速度较快,结果比较稳定。应用实践表明,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和气象数据进行完美的结合,使气象数据更有实用性,其应用范围也得到很大的拓展。  相似文献   
66.
基于案例推理的统计地图表示方法智能选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图符号的选择在空间信息可视化中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案例推理的研究范式和专题制图过程,提出了一种智能化专题制图的CBR框架,它依赖的知识主要是系统所存储的专题地图设计过程中解决问题的具体记录。本文从案例库内容设计、案例表达和数据库模式、案例相似性计算和案例检索等方面重点研究了CBR在统计地图表示方法智能选取中的应用,并以《中国人口地图集》为蓝本,以myCBR为工具,展现了CBR在专题地图设计知识获取、表达和推理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7.
崔杨  陈正洪  何英杰  孟丹 《气象科技》2021,49(5):785-793
为准确掌握湖北省平原湖区近地层风切变特征,利用27座离地高度为120~150m测风塔各1年的逐时测风数据,研究了70~120m间风切变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风切变指数具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特征,普遍在秋冬季最小、夏季较大,夜间大、白天小;(2)位于平原湖区和山区的测风塔在70~120m间的年平均风切变指数分别为0.27和0.12。各塔风切变指数从70m至150m逐渐减小;(3)6座典型测风塔70~120m风切变指数在较稳定状态下的频率最高,为59%~75%;在不稳定条件下的频率最低,均不超过5%;(4)当70m风速在3.0m/s以下、3.0~10.0m/s及10.0m/s以上3个区段时,风切变指数由小变大,在3.0~10.0m/s风速段与年平均风切变指数最接近,10.0m/s以上风切变指数离散性最强;(5)分别推算出实测和数值模拟的风切变指数,中部平原地区实测值明显高于模拟值,总体偏差范围是-0.06~0.14。该结论可用于近地层低风速地区不同高度的风速推算或订正,以提高这类地区风能资源评价、开发规划、风电场选址的科学性以及风电功率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8.
邓非  陈欣  颜青松  曲英杰 《测绘学报》2020,49(4):469-479
针对城市场景三维重建模型在有线特征的边缘区域过于平滑的问题,提出一种带线约束的摄影测量网格变分精化方法。算法以初始重建网格模型为基础,引入3个能量项,将网格精化问题转化成能量下降问题。首先结合所有的影像信息构建影像一致性约束项,然后对网格表面顶点附加正则化约束,最后引入三维线特征约束,将3个能量项加权相加后离散化到每个顶点,得到梯度变化值。采用梯度下降法,使顶点沿着梯度方向移动,当能量不再下降或迭代一定次数时,即得到了精化后的网格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能较好地保持边缘特征,与现有的泊松重建算法相比,网格的质量更高,视觉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9.
利用瑞雷面波在近地表传播特点,用大小阻尼二乘法迭代反演近地在低速带厚度和速度,给出了大庆两个地区实例试算结果,表明该算法是稳定的,适用于近地在参数反演。  相似文献   
70.
In this study, we test the adequacy of 2-D sensitivity kernels for fundamental-mode Rayleigh waves based on the single-scattering (Born) approximation to account for the effects of heterogeneous structure on the wavefield in a regional surface wave study. The calculated phase and amplitude data using the 2-D sensitivity kernels are compared to phase and amplitude data obtained from seismic waveforms synthesized by the pseudo-spectral method for plane Rayleigh waves propagating through heterogeneous structure. We find that the kernels can accurately predict the perturbation of the wavefield even when the size of anomaly is larger than one wavelength. The only exception is a systematic bias in the amplitude within the anomaly itself due to a site response.
An inversion method of surface wave tomography based on the sensitivity kernels is developed and applied to synthesized data obtained from a numerical simulation modelling Rayleigh wave propagation over checkerboard structure. By comparing recovered images to input structure, we illustrate that the method can almost completely recover anomalies within an array of stations when the size of the anomalies is larger than or close to one wavelength of the surface waves. Surface wave amplitude contains important information about Earth structure and should be inverted together with phase data in surface wave tomograph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