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5篇
  免费   971篇
  国内免费   1493篇
测绘学   690篇
大气科学   470篇
地球物理   513篇
地质学   3150篇
海洋学   542篇
天文学   59篇
综合类   329篇
自然地理   606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242篇
  2021年   302篇
  2020年   236篇
  2019年   260篇
  2018年   251篇
  2017年   237篇
  2016年   243篇
  2015年   249篇
  2014年   251篇
  2013年   330篇
  2012年   346篇
  2011年   346篇
  2010年   340篇
  2009年   343篇
  2008年   325篇
  2007年   342篇
  2006年   314篇
  2005年   287篇
  2004年   219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4年   2篇
  1942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超声波无损探伤检测在现代出土石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超声波法对保护和复原近日在北京出土的乾隆御碑所做的无损探伤试验为例,介绍了用超声波定量检测石质文物内部裂纹缺陷及其风化程度的一种新的方法.对于不同年代的石质文物(如石佛像雕、石碑、石柱等),采用该方法不但能够探测其内部裂隙的走向和发育程度,而且能根据声波的特征判断其风化程度和强度,为文物的保护和复原提供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992.
根据同一试验场地厚层非湿陷性黄土状土中8根大直径扩底墩、2根等直径桩的竖向承载力静载试验,对扩底墩的竖向承载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随扩底墩直径D的增大,虽单位面积极限端阻力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墩的极限承载力Qu增大;当D和墩身直径d不变时,总极限侧阻力所占墩顶极限荷载的百分比随长径比L/d的增大而增大;d不变时,随长径比L/D的增加,各墩的墩顶荷载呈起伏变化,总端阻所占百分比(比等直径桩大)相应降低,平均极限侧阻力(比等直径桩小)相应增大,而L/D = 3时,其承载性状较好;在扩底墩墩身直径d与等直径桩相同、入土长度相当的情况下,前者承载力比后者大,且沉降小。  相似文献   
993.
营口市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发生日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近10 a营口市一氧化碳浓度监测资料和气象监测资料,分析了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发生与一氧化碳浓度的关系,探讨了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发生日的地面天气形势和局地气象条件特征。结果表明: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发生日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值偏高;弱高压类、低压类和均压类天气形势均可能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气压梯度小,风速小,气温变化小,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是造成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4.
应用圆孔柱扩张理论对预制管桩的挤土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裕华  陈征宙  彭志军  高倚山  高鹏 《岩土力学》2007,28(10):2167-2172
假定预制管桩在沉桩时的挤土过程是一个有初始孔径的圆柱形孔的扩张过程,初始孔径等于管桩的内径,最终孔径等于管桩外径,应用前人提出的圆孔扩张理论对管桩进行弹塑性分析,得到塑性区半径、土体位移等解析表达式,也对实际工程中常遇到的土塞效应对该理论应用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并对某电厂扩建工程中预制管桩施工引起的土体位移进行计算,通过现场监测,验证了上述解析表达式的合理性,得出可以参考该组解析解来预测预制管桩施工的挤土效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5.
超深基坑土压力监测成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社琴  赵其华 《岩土力学》2006,27(4):657-661
土压力是基坑支护结构上的主要水平荷载形式。实际工程中由于土压力的大小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与理论值相差悬殊,在基坑支护设计时土压力的取值直接与支护结构未来的安全稳定性相关。通过对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北锚碇深基坑工程土压力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得出坑壁土压力随开挖进行具有不同的分布形式,这对同类工程可靠性设计以及研究土-结构相互作用机制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6.
断裂结构面对回采工作面矿压及顶板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现场观测和数值模拟分析,系统研究了断裂结构面对回采工作面矿压分布和顶板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回采工作面顶板断裂结构面有3种典型组合类型,即“正三角形”结构、“川字形”结构和“倒三角形”结构。在工作面开采过程中,“正三角形”结构顶板稳定性差;“倒三角形”结构顶板稳定性好;而“川字形”结构顶板能形成结构平衡且稳定。由于断层使介质不连续,导致初始应力场挠动,局部产生附加应力,在断层带附近形成低压力区和高应力集中区带,比较明显的影响范围距断层面大约10~30 m。当工作面推进到高应力集中区带时,工作面前方煤(岩)体中支承压力明显增大,支承压力峰值位置向前方煤岩体中转移,易于发生冒顶事故和其他矿井动力地质现象;当工作面推进到低应力区带时,压力峰值降低,顶板稳定性差。   相似文献   
997.
某地红砂岩多轴受力状态蠕变松弛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铀  朱维申  彭意  李铌  黄超强 《岩土力学》2006,27(8):1248-1252
与岩石单轴蠕变松弛试验研究相比,多轴的研究结果很少,这一现状的结果是岩石的三维蠕变松弛模型基本是其单轴模型的简单推广,缺乏试验资料的佐证。为了积累宝贵数据,推动岩石多轴蠕变松施模型的发展,利用广东某地的红砂岩开展了以下试验研究:(1) 不同围压下岩石的蠕变松弛特性;(2) 二向受力状态下岩石的蠕变松弛特性;(3) 多轴受力时,饱水和风干状态下岩石蠕变松弛特性的对比。总结、分析试验结果,获取了该种红砂岩多轴蠕变松弛特性的一些基本规律或现象,如:轴压相同时,侧压越高,蠕变量越小;当围压相同、时间相同时,应力 越高,则 的松弛量也越大。这些结果对于岩石力学的基础研究及现场施工设计均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998.
汕尾市雾霾天气的能见度多时间尺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汕尾气象台1961~2003年共43 a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汕尾市雾霾天气的能见度多时间尺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汕尾市雾霾天气能见度的时次变化都是在08时次出现最多,在08~14时次逐渐减少,在14时次出现最少;霾天气逐月变化不明显,轻雾和雾主要出现在冬春季节,以春季为多;霾在80年代后出现次数明显增多,而雾则在70年代以后出现次数多,但雾天气年代变化不明显,主要原因可能是城市污染的逐年加重,引起雾霾天气次数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999.
洪灾风险评价是洪灾风险管理的首要步骤。洪灾风险区划是在洪灾风险评价基础上的宏 观分区, 有助于更清晰的把握洪灾风险的空间格局与内在规律。文章首先对洪灾风险相关概念进 行了阐述, 试图达到理清和规范的目的。然后对洪灾风险评价常用方法和洪灾风险区划研究进行 了评述。目前主要的洪灾风险评价方法有地貌学方法、水文水力学模型与系统仿真模拟方法、基 于历史灾情数据的方法、基于水灾史料和古洪水调查的方法、遥感与GIS 方法、基于洪灾形成机 制的系统分析方法等。最后对洪灾风险评价与洪灾风险区划研究进行了小结, 并指出了未来在洪 灾风险评价与区划的数据基础、洪灾风险评价的时空尺度、洪灾风险区划的理论与方法、洪灾风 险评价与区划的技术手段等方面的可能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00.
分析了传统矿山压力观测方法的不足,提出了采场组合矿压观测方案。通过对组合观测理论、观测方法、实施方案的论述,提出了一套理论上可行、实践中可用的实用矿压观测方法。实践表明,该方案对监测矿山压力的变化规律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对煤矿企业的矿压观测方案部署具有较强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