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1篇
  免费   344篇
  国内免费   482篇
测绘学   156篇
大气科学   358篇
地球物理   390篇
地质学   869篇
海洋学   255篇
天文学   88篇
综合类   165篇
自然地理   18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51.
本文通过中国大陆地震(M≥6.0)震中与其发震断层的距离的统计与分析,认为该距离的分布基本上符合正态分布特征,并经拟合计算得到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区不同类型断层上不同震级档的地震震中距离分布的期望值和方差。根据正态分布随机变量的区间估计方法,讨论了统计分析的结果在潜在震源区边界的确定、以及边界的不确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2.
The wavelets and hierarchies of the climate syste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ummary Wavelet analysis of global mean temperature data, the drought-flood data of the past 500 years in China, and the temperature time series of Shanghai, highlights the following: (1) the climatic wavelets depend on the hierarchies of a climate system; (2) for different time scales or hierarchies, a climate system may have different catastrophic points and periods; (3) for different time scales or hierarchies, variation of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temperature has an obvious phase-lag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and the catastrophe points also lag behind; (4) in a cold-warm period, the cold semi-period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is obviously longer than the warm one; (5) for different hierarchies or time scales, there exists a phase-lag for the droughtflood variation in China moving gradually with latitude from north to south. Finally, a new technique of climate diagnosis, the phase curve of wavelets, is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With 6 FiguresSupported by Chinese NKPFR.  相似文献   
153.
中国桐柏大别构造带变质演化的岩石学证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桐柏大别构造带是秦岭造山带的东延部分,经历过多期次不同体制的构造运动,现今的桐柏大别山区是由一系列变质地体拼合而成,地体与地体之间为断层或韧性剪切带所围限各地体有自身变质变形史和PTt轨迹,但却有着碰撞造山带所共有的后造山抬升过程。本文揭示了随县群、红安岩群及大别杂岩中柯石英榴辉石、蓝晶铝直闪石片岩及紫苏石榴黑云母片麻岩的退变质再平衡结构特点。报道了大别山麻粒岩相变质年龄为1699Ma。各类岩石减压退变质再平衡结构,标志着后造山的隆升过程及其对桐柏大别构造带变质演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4.
活动断层的滑动样式与段落类型初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冉勇康  汪一鹏 《地震地质》1992,14(3):227-236
通过历史地震破裂、古地震重复和断层活动特征等实例的研究,揭示出活动断层至少存在8种滑动样式及其相应的段落。这些段落以滑动特征而论可归纳为稳定型、暂时型、随变型和萎缩型4大类,而据发震特点则可分为典型特征地震型、广义特征地震型和非特征地震型。稳定型段落为活动断层的最重要、最普遍的类型  相似文献   
155.
介绍了超文本电子地图集系统HEAS的若干概念,分析了现有地理信息系统的优点和弱点,介绍了超文本电子地图集系统的特性和武测超文本电子地图集实验系统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6.
一种用于沉积相分析的新型模式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一种用于沉识相分析的新型智能模式识别方法──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关键井研究建立的测井相与地质相的对应关系作为识别模式,通过向识别模式学习获得模式识别智能知识,从而利用这些智能知识识别未知井、未知点的微相类型。本文方法成功地应用于中原油田文留地区沙四段沉积微相的识别与划分。  相似文献   
157.
There are four units of high-pressure to ultrahigh-pressure metamorphism extending from south to north across the Tongbai-Dabie Mountains: the epidote-blueschist-facies unit, the low-temperature eclogite facies unit , the ultrahigh-pressure eclngite facies unit and the medium-temperature eclogite facies unit . The later two units were formed during the Caledonian subduction between the Tongbai-Dabie microplate and the North China plate ,the former two units are the products of Indosinian continental-continental subduction and collision between the Yangtze and the North China plates.  相似文献   
158.
游子余 《矿产与地质》1993,7(2):140-151
严密的推理和大量精确的计算结果,揭示了IP效应对EM响应的影响.在野外常见的极化条件下,在电磁法工作频率范围(1~1000Hz)内,绝对影响过极大值.相对影响可达10%以上.充电率m越大.极化时间常数T对球体本身的感应时间常数r之比越小、频率响应系数c越小.影响越大,山响的频率越高.  相似文献   
159.
迄今为止,对金刚石矿床的研究已取得了新的进展,国内外学音认为:“金伯利岩不是金刚石矿床的唯一母岩”,并且在碱性杂岩体中发现了许多具有工业价值的金刚石矿床。 通过对比辽宁凤城碱性杂岩与有关含金刚石矿床母岩(主要是钾镁煌斑岩)及其共生岩类的构造背景、岩石类型组合、矿物成分组合及岩石的主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发现本区碱性杂岩体岩石与西澳钾镁煌斑岩很相似,尤其是与西澳白榴石钾镁煌斑岩最为接近,而在岩石类型和矿物组合特点上,又与美国阿肯色碱性岩区金刚石矿床母岩及其共生岩类组合颇为相似,这为我们进一步找寻金刚石矿床提供某些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0.
利用1962—2018年华西地区301个气象台站秋季降水量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整理的130项气候系统指数,采用年际增量法建立了华西秋雨预测模型。首先通过相关分析挑选了4个与华西秋雨年际增量前3主模态密切相关的影响因子,进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建模,拟合时段和后报时段分别选为1962—1991年和1992—2018年。华西秋雨年际增量前3主模态累积值的预测模型通过了α=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预测能力。然后用相同的预测因子分别建立华西地区301个气象站点的华西秋雨年际增量预测模型,大部分模型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用PS评分指标对预测效果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后报期年平均PS评分达74.5分。从空间分布来看后报期大部分站点的PS评分都超过60分,其中四川盆地南部、贵州东部和湖南西部等地超过80分。与华西各省和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近6年秋季降水预测PS评分进行比较,发现模型后报结果有显著优势。总体来看,用年际增量法建立的华西秋雨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技巧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