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0篇
  免费   252篇
  国内免费   390篇
测绘学   250篇
大气科学   118篇
地球物理   227篇
地质学   632篇
海洋学   299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113篇
自然地理   16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展望  王文  施威扬 《海洋与湖沼》2015,46(6):1557-1563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ChIP)作为研究DNA 结合蛋白与DNA 相互作用最有力的工具, 越 来越受到重视。但目前该技术在牡蛎等贝类中的应用尚未见相关报道。为了研究长牡蛎早期胚胎发 育过程中表观遗传信息的变化模式, 本文在长牡蛎胚胎中探索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染色质免疫共沉 淀方法, 构建了高质量的高通量测序文库, 首次获得了牡蛎全基因组水平的组蛋白H3K4me3 修饰分 布, 从而为研究牡蛎的表观遗传调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2.
Phenoloxidases(POs)are a group of copper proteins including tyrosinase,catecholase and laccase,which play crucial roles in the innate immune response of mollusks.In this research,POs were studied in cultured mollusk species,including scallop Chla-mys farreri,abalone Haliotis discus hannai and clam Scapharca subcrenata.The POs were isolated from hemocytes using linear-gradient native-PAGE combined with catechol staining.The PO activities and their characters were investigated.The molecular mass of PO in C.farreri was 576 kDa,and it was 228 kDa in H.discus hannai.In S.subcrenata,four POs were detected and their mole-cular masses were 391 kDa,206 kDa,174 kDa and<67 kDa,which were named as 391-PO,206-PO,174-PO and s-PO,respectively.Ki-netic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all of the POs,except for 391-PO had higher affinity to L-DOPA and catechol than to hydroquinone and dopamine.However,all of the POs failed to oxidize tyrosine.The effects of divalent metal ions on POs’activities were assayed,in-cluding Fe2+,Mg2+,Zn2+,Mn2+,Cu2+and Ca2+from FeCl2,MgSO4,ZnSO4,MnCl2,CuSO4and CaCl2.The POs were inhibited by Fe2+at all determined concentrations.Additionally,the inhibition assay showed that all of the POs were inhibited by cysteine,ascorbic acid,sodium sulfite,citric acid,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 disodium(EDTA)and sodium diethyldithiocarbamate(DETC).The inhibition effects of critric acid and EDTA are dose-dependent.H.discus hannai PO and 391-PO were slightly inhibited by sodium azide,and H.discus hannai PO,391-PO and 174-PO were slightly inhibited by thiourea.In conclusion,the POs in the three cultured mollusks are copper-containing laccase-type phenoloxidases with similar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even though their molecular masses are different.  相似文献   
993.
不同温度条件下CO2水溶液对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普遍认为酸性流体的溶蚀作用是碳酸盐岩储层形成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以一个全新的模拟实验方式对不同类型碳酸盐岩在CO2水溶液中的相对溶蚀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随温度从常温至200℃,碳酸盐岩的溶蚀能力由弱变强再变弱,在60~90℃区间内溶蚀能力最强。白云岩不管在低温还在高温环境下,总比灰岩更难溶蚀,过渡类型的岩类介于二者之间,当温度大于150℃后,CO2对碳酸盐岩的溶蚀能力变得越来越弱。灰岩与白云岩的溶蚀差异也变得越来越小。这暗示碳酸盐岩在早成岩晚期—中成岩早期,CO2水溶液对灰岩的溶蚀作用有重要影响,而对白云岩的溶蚀作用影响较小,白云岩优质储层的形成可能与碳酸盐岩中钙质的流失或白云岩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94.
基于水汽与GNSS ZTD之间的高相关性,该文利用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中国大陆环境监测网络(CMONOC)的GNSS数据,借助小波变换方法开展GNSS ZTD与GNSS站点所在城市的PM2.5浓度观测的相关性研究。采用小波变换方法对ZTD与PM2.5进行相同的分解与重构,并对分解重构后的ZTD与PM2.5进行相关性分析。实验表明:基于小波变换方法分解重构的GNSS ZTD与PM2.5浓度的相关性明显高于GNSS ZTD与PM2.5浓度实测值的相关性,在中国华北、华中、西北及东北地区GNSS ZTD与PM2.5浓度的相关性呈显著正相关特性,中国西南以及沿海地区,由于降水及其他因素的干扰,GNSS ZTD与PM2.5浓度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5.
 通常认为极干旱区土壤水分来源于降水、大气或凝结水,深埋区不存在潜水蒸发。然而通过使用拱棚法初步证明在极干旱深埋区存在潜水蒸发,而潜水是土壤水分的重要来源。为了进一步求证土壤水分来源,开挖200 cm×200 cm×200 cm的土坑,完全隔绝与下层土壤及四周的水分联系,回填后监测土壤10、30、50、100、150 cm的空气温湿度;同时设置与四周隔绝但底面联通的对照坑。27 d后都模拟25 mm降雨。监测发现模拟降雨前联通土壤的水分含量、空气相对湿度、绝对湿度都明显高于隔绝土壤。1 a后远离降雨时土壤水分的检测发现隔绝土壤水分含量低于联通对照,但因隔绝土壤处于潜水蒸发漫溢的相同气象环境,其湿度不会无限下降。隔绝对比实验反演证明深埋极干旱区存在潜水蒸发。  相似文献   
996.
赛博铜多金属矿位于西天山赛里木湖—四台海泉铜铅锌成矿带内,是该区域新突破的中-大型铜矿床.通过光薄片鉴定及流体包裹体分析得出,该矿床矽卡岩化发育,成矿期次可划分为退蚀变矽卡岩阶段(S1)、石英-硫化物阶段(S2)和石英.碳酸盐阶段(S3);包裹体类型为纯液相Ⅰ型、富液两相Ⅱa型、富气两相Ⅱb型、含子矿物Ⅲa型(含石盐子晶)和含子矿物Ⅲb型包裹体(不含石盐子晶);成矿流体显示初期以高温、高盐度,金属物质少量出现,成矿期大气降水混入,温度、盐度逐渐降低,流体沸腾、金属物质大量析出,再至晚期温度、盐度衰减并发育碳酸盐化的演化过程.C-H-O同位素显示,成矿流体早期以初始岩浆水为主,晚期以大气降水为主.S、Pb同位素表明成矿物质为壳-幔混源.总体上,赛博铜多金属矿是形成于活动陆缘岩浆弧环境的典型钙矽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997.
“大塘坡式”锰矿在我国华南黔湘渝地区广泛分布, 是我国最重要的锰矿资源类型之一。它的形成与新元古代Sturtian雪球事件密切相关, 但其具体的成矿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还存在许多争论。本文对贵州铜仁地区新近发现的高地超大型锰矿和共伴生黑色页岩中的微量硫酸盐和黄铁矿的硫同位素、菱锰矿等碳酸盐岩及有机碳的碳同位素进行了系统研究, 对该类型锰矿的成矿环境和沉淀机制进行了探讨。高地锰矿大塘坡组一段含锰黑色页岩和锰矿石中硫酸盐的含量很低, 为30.9 ~ 20 439.7 μg/g, 平均3 322.5 μg/g, 硫酸盐的δ34SVCDT为51.5‰~68.1‰, 平均60.4‰。冰碛岩上部铁丝坳组含砾杂砂岩中黄铁矿的δ34SVCDT为26.8‰~59.6‰, 平均52.1‰; 上覆大塘坡组黑色页岩和锰矿石中黄铁矿的δ34SVCDT为53.7‰~65.6‰, 平均63.3‰, 与前人在该区域其它矿区得到的结果一致, 与硫酸盐的δ34SVCDT值差别不大; 黑色页岩和锰矿石全岩的δ34SVCDT为41.4‰~63.9‰, 平均55.7‰。同一样品中, 硫酸盐的δ34S均高于全岩的值, 但差异不大。铁丝坳组顶部含砾杂砂岩的δ13Ccarb为–11.3‰ ~ –8.3‰, 平均–9.6‰, δ13Corg为–31.7‰ ~ –30.1‰, 平均–30.9‰; 大塘坡组一段黑色页岩和锰矿石的δ13Ccarb为–12.4‰ ~ –4.6‰, 平均–8.5‰, δ13Corg为–34.3‰~ –32.6‰, 平均–33.6‰, 二者在含锰段同步下降, 有机碳含量明显升高, 说明有机质对锰矿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综上提出, 大塘坡式锰矿形成于滨浅海相半封闭性的断陷盆地之中, 含锰地层中δ34S异常高的黄铁矿是在氧化还原分层明显的静水环境中, 由δ34S异常高的孔隙水硫酸盐在成岩过程中几乎全部还原形成的, 而海水硫酸盐的δ34S正异常与雪球事件、生物爆发和沉积演化等密切相关。雪球融化之后, 在断陷盆地的浅层海水中, 生物活动和光合作用强盛, 氧浓度高, 海水中Mn2+不断被氧化形成氧化锰并从海水中沉淀出来, 而深部还原缺氧富Mn2+的海水不断越过构造脊进来补充。浅层海水中微生物大量繁殖, 死亡后沉降于海底, 导致断陷盆地底部有机质大量聚集, 氧逸度急剧下降。在沉积成岩过程中氧化锰被沉积物中大量有机质全部还原为Mn2+, 有机质本身被氧化为CO2– 3, 二者结合形成菱锰矿。  相似文献   
998.
 2006年开始在库布齐沙漠选择4种藓类植物进行人工培养促进结皮层形成实验,发现人工结皮层中藓类成活率、盖度与土壤基质、降雨量、小生境和藓类植物的生长和繁殖特性密切相关。双色真藓(Bryum dichotomum)成活率和盖度最高,密度与盖度相关,可形成大面积藓类结皮层。单位面积内土生对齿藓(Didymodon vinealis)密度最大,对结皮层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在培养初期藓类植物生长和繁殖速度较快的原因是消耗繁殖体内营养的结果,以后稳定在一个水平上不会出现生长的高峰期。本项研究为人工培养藓类植物促进结皮层的形成提供了实验依据,并为深入探讨生物结皮层的形成和维持机制提供基础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999.
CT空间分辨率自动检测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MTF方法实现CT空间分辨率的自动测量。方法阐述了自动测量原理,采用Catphan体模和自制体模对CT空间分辨力进行了测量。结果主观法和客观法测试结果相近。结论可以用自制体模对CT的空间分辨率进行自动测量。  相似文献   
1000.
浙江临安东部地区土壤硒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浙江临安东部地区表层土壤进行地质调查,发现了大面积富硒土壤,并总结了表层土壤硒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区表层土壤硒含量平均值为0.38×10-6;不同土壤类型硒含量差异较大,其中黄壤硒含量最高,平均值为0.58×10-6。概率累积曲线表明,土壤硒主要来源于自然背景,受外源输入组分影响较小。土壤硒含量与V、Mo、Ni、Cr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机质关系密切,与pH值相关性较好。荷塘组碳质页岩、硅质岩和宁国组碳质页岩是该区富硒土壤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