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0篇
  免费   373篇
  国内免费   588篇
测绘学   74篇
大气科学   529篇
地球物理   440篇
地质学   1018篇
海洋学   247篇
天文学   48篇
综合类   187篇
自然地理   24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128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0 毫秒
951.
This paper i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a decision‐support system for water‐pollution management and environmental planning. More specifically, the paper first presents the overall concept and the system architecture of a generic environmental decision‐support system (EDSS) and then develops an EDSS especially for analysing the tidal flow pattern and water quality of China's Pearl River Delta. The EDSS developed here employs the object‐oriented approach to design the environmental database and utilizes the system integration technology to develop the overall user‐friendly system that operates in the Windows environment. Furthermore, the system can be expanded to facilitate automated model selection and analysis. The EDSS should be of value for managing water quality of river networks with complicated flow patterns, such as that found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相似文献   
952.
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为浅海碳酸盐岩夹泥页岩与蒸发岩序列,而在碳酸盐岩台地边缘通常发育一些白云石化的鲕粒滩。这些鲕粒滩白云岩储集层是川东北地区主要的产气层,一些学者认为该套白云岩为大气淡水与海水的混合水白云石化成因,另外一些学者将其视为回流—渗透白云石化成因。飞仙关组鲕粒滩白云岩稳定同位素氧值一般为-6.73‰~-3.65‰(PDB),平均值为-4.89‰(PDB)(罗家寨地区为-10.81‰(PDB)),稳定同位素碳值一般为+0.57‰~+3.00‰(PDB)。对基质和孔洞中充填的鞍状白云石和亮晶白云石胶结物而言,稳定同位素87Sr/86Sr值为0.70735~0.70800。这些有关鲕粒滩白云岩的数据表明白云石化作用是在埋藏条件下进行的。在测定流体包裹体的均一化温度后,计算出白云石化流体稳定同位素氧成分(δ18O白云石-δ18O=[3.2×106 T-2]-1.5,来自 Friedman 和 ONeil(1977)),其平均值约为+4‰(SMOW)。根据流体稳定同位素氧、碳成分与海水蒸发时流体盐度的正相关性,计算出流体δD平均值约为+25‰(SMOW)。流体包裹体盐度测定表明,白云石化流体是一种超盐度卤水,其盐度是海水的数倍,白云石化的温度为90~130℃。由于下三叠统鲕粒滩白云岩的稳定同位素氧和碳成分与上二叠统生物礁白云岩的稳定同位素氧和碳成分类似,因此,它们的白云石化流体很可能是同一来源。然而,这一结论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53.
漳州地热田基岩裂隙水系统温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漳州地热田基岩裂隙水系统温度分布特征,建立了新的三维基岩裂隙水系统概念模型,并利用Fluent软件求解模型。结果表明:基岩裂隙热水温度场受到断裂区的强烈控制,在北东—南西向断裂中,强烈对流形成的高温热柱刺穿了基岩顶部形成热田高温中心;基岩热流在断裂区中部高温区达到最大,在北东—南西方向上最大值为343.02mW/m2,在北西—南东方向最大值为368.72mW/m2,并向边缘逐渐降低;第四系孔隙水的存在和运动使得地表热流的最大值和局部值降低。未来漳州热田应加强深部温度的测量研究。  相似文献   
954.
Near-surface atmospheric dust in Changsha city of China was analyzed in terms of morph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composition. Morphological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dust particles were analyzed by environmental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coupled with an energy-dispersive X-ray analyze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tmospheric dusts were mainly composed of spherule, plate, irregularly shaped and agglomerate, which contains variable sizes and amounts of particles. The dust particles could be categorized into five groups based on their chemical characteristic: Al-, Si-, Ca-, C-rich particles and aggregate. These particles and aggregate could be directly related to nearby polluting activities, such as building construction, traffic emission and coal combustion. The X-ray diffrac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minerals for atmospheric dust are gypsum, quartz and calcite. Mica, halloysite, montmorillonite, hematite, brushite, zeolite, sepiolite, feldspar, alite, dickite, SiS2, Fe6(OH)2CO3, FeSO4, CdSO4, Pb(NO)2O3, Al2SO4(OH)4, As2O3SO3, (NH4)2SO4, NH4Cl, K(NH4)·Ca(SO4)2·H2O are also detected in samples. The identification of heavy metals shows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Cr (403.5?mg?kg?1), Cu (126?mg?kg?1), Zn (1541.5?mg?kg?1), Cd (2.5?mg?kg?1) and Pb (348?mg?kg?1) in the atmospheric dust are much higher compared to background value of soil. It indicates that the heavy metal (Cr, Cu, Zn, Cd and Pb) in the atmospheric dust is mainly due to human activities. The identification of main sources of atmospheric dust collected in typical areas can help to control the polluting sources in urban area.  相似文献   
955.
新疆干旱区处于内陆腹地,降水稀少而蒸发量大,区内湖泊经长期自然演化后多为盐湖和咸水湖.近几十年来,在气候持续增暖和人类活动驱动下,湖泊波动变化频繁,对湖泊资源环境及其区域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通过新疆地区山地、平原等不同地貌单元的6个淡水和微咸水湖泊的水量、水质状况分析和对比研究,进行了近期湖泊水资源变化分析.研究表明,近十多年来,喀纳斯湖和赛里木湖等山地湖泊有一定的扩展,但湖泊的水量和水质没有明显的变化.博斯腾湖和柴窝堡湖等山前绿洲湖泊以及乌伦古湖和吉力湖等河流尾间湖泊总体收缩,水体咸化.湖泊的变化总体上是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但湖泊流域人类活动和湖盆形态特征等方面的不同,导致湖泊演化过程的空间差异.湖泊水质变化与湖泊水量变化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湖泊水量增加水体淡化,反之咸化.近十多年来,山地湖泊赛里木湖和喀纳斯湖水质变化相对稳定,山前绿洲湖泊博斯腾湖和柴窝堡湖水质则持续恶化,而河流尾闾湖泊乌伦古湖和吉力湖水质变化波动较大,并从2008年开始逐渐好转,处于水化学类型易变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956.
文力  刘静  M.Oskin  曾令森  王伟 《第四纪研究》2012,32(5):968-985
利用穿过龙门山地区的河流水文与泥沙资料估算该地区现代侵蚀速率,进而研究探讨其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年代尺度的现代侵蚀速率空间分布表明,高侵蚀区分布于控制高原边界的龙门山活动断裂带和岷山活动断裂带附近且位于逆冲断裂上盘宽约50km范围内,其值达0.5~0.8mm/a.在地形上,该高侵蚀速率区对应于陡峭高原边界的地形陡坡带....  相似文献   
957.
末次盛冰期以来科尔沁沙地古气候变化及其边界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释光测年技术,获得了覆盖科尔沁沙地内部及外围的20个风成沙-砂质古土壤沉积序列的年代.在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地层和气候代用指标重建了末次盛冰期以来科尔沁沙地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科尔沁沙地的气候变化和沙丘的固定与活化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即:26 ~ 12ka,气候极端干冷,沙地大面积活化;12.0 ~9.5ka,气候趋于暖湿,但仍比较干冷,沙地由大规模沙化向固定成壤过渡;9.5~2.5ka,气候暖湿,沙地基本固定;2.5ka以来,气候呈干冷与暖湿交替状态,沙地亦存在多次固定与活化,其中,从1.5ka开始,沙丘活化明显.基于风沙沉积序列的空间分布和光释光测年结果,末次盛冰期科尔沁沙地同时向南和北扩展:南至翁牛特-库伦旗一线,至少扩张了26km;北至霍林河一带,至少扩张了30km;东界受东辽河限制,与现代边界几乎一致.沙地面积较现代扩张了至少2.05×104km2,扩大了37.7%.全新世大暖期,沙丘大面积固定.研究表明,科尔沁沙地气候与环境演变受东亚季风影响,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区域响应.  相似文献   
958.
末次盛冰期和全新世大暖期呼伦贝尔沙地的环境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呼伦贝尔沙地保存的风沙层-古土壤沉积序列,是认识过去环境变化的重要地质记录.沙地沉积具有速率快、沉积与侵蚀并存的特点,因此,通过大量独立的光释光年代控制对不同的剖面进行拼接,可以重建沙地在千年尺度上干湿变化过程以及特征时期的边界.本文获得了呼伦贝尔沙地8个沉积剖面的47个光释光年代和近200个样品的环境代用指标数据,结合已发表文献资料,揭示了16ka以来呼伦贝尔沙地千年尺度的干湿变化,并估算了末次盛冰期(LGM)和全新世大暖期(HO)沙地流沙的边界.初步认为,LGM期间,呼伦贝尔沙地相对于现代沙带边界,最远向北移动了约60km,向东移动了约50km,并且南北沙带之间的区域全部沙化;LGM期间沙漠化面积达到22337km2,相对现代沙漠化面积扩大了约2.7倍.而在HO期间,整个沙地被植被所固定,发育砂质古土壤层,只在局部区域存在短暂的风沙活动.  相似文献   
959.
2008年以来荣昌地区地震重新定位及地震丛集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荣昌地区地震重新定位,结合当地注水资料,对该地区2008年以来地震丛集的原因进行初步研究.收集了2007~2011年6月间荣昌台记录的131个远震,计算了这些地震的接收函数,用H-Kappa叠加方法得到台站下方及附近的莫霍面深度,并用线性反演方法反演了该区S波速度结构.利用接收函数反演得到的速度结构,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荣昌及其邻区2008 ~2011年8月间ML≥1.0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得到了408个地震的精确位置.重定位结果显示地震的水平震中分布与华蓥山断裂走向一致,另外在通过2010年M4.7地震震中且垂直于华蓥山断裂的剖面中,地震分布所勾画的发震断层轮廓显示地震的发震断层倾向为SE,倾角约70°左右,这与华蓥山断裂的产状(50°∠75°)较为一致.分析了注水点与地震分布的空间关系及注水量与地震频度的关系,认为注水井位置距离2008年以来的几次4级地震震中较远,震源深度主要分布在6 ~ 7km,且注水量与地震频度的对应关系不显著,地震丛集性原因尚待更多研究.  相似文献   
960.
利用不同时间尺度、不同震级下限的资料,分析了江西北部及邻区的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特点。结果显示:本区地震活动成组现象明显.中强地震前中短期阶段的地震学异常特征主要表现为地震空区、地震条带或中等地震集中增强区。未来数年内本区还有可能发生中强地震,目前应当高度重视区域的震情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