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0篇
  免费   611篇
  国内免费   999篇
测绘学   442篇
大气科学   463篇
地球物理   669篇
地质学   1883篇
海洋学   557篇
天文学   65篇
综合类   299篇
自然地理   412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225篇
  2021年   248篇
  2020年   199篇
  2019年   253篇
  2018年   255篇
  2017年   215篇
  2016年   215篇
  2015年   220篇
  2014年   230篇
  2013年   257篇
  2012年   243篇
  2011年   235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吴珍汉  陆露  赵珍  胡道功  张耀玲 《地质通报》2016,35(7):1056-1068
通过详细的野外观测结合地质填图资料,在聂荣变质杂岩及邻区厘定大规模逆冲推覆构造,不同时代的逆冲岩席自北—北东向南—南西逆冲推覆于上白垩统红层及下伏岩石地层之上,形成大量逆冲断层、滑脱构造、飞来峰、构造窗和褶皱构造。逆冲推覆构造运动导致侏罗纪蛇绿混杂岩、石炭系—二叠系构造层、古生界浅变质岩、变质基底之间发生拆离滑脱,在聂荣变质杂岩内部形成韧性剪切带和高角度斜冲断层。在唐古拉山口南侧形成北西—南东向土门-托纠-杂色右旋走滑断裂,走滑断裂末端转换为近东西向逆冲推覆构造。聂荣变质杂岩顶部逆冲推覆叠加滑覆,导致侏罗系混杂堆积和古生界沉积盖层向南西—西向运移86~110km,在那曲-巴尔达-班戈北形成近东西向长透镜状懂错蛇绿混杂岩逆冲岩席,沿缓倾斜断层发育向西倾斜的构造片理、摩擦镜面和近东西走向的矿物线理。裂变径迹测年表明,聂荣变质杂岩及邻区逆冲推覆及构造隆升时代主要为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早期(111±5~91±5Ma)、晚白垩世晚期(89±6~69±5Ma)、古新世晚期—始新世早期(55±4~44±2Ma),估算构造隆升视速率为0.10~0.69mm/a,部分断层逆冲推覆及构造隆升延续至古近纪晚期。综合各类观测资料,建立不同时期构造模式,探讨聂荣变质杂岩及邻区逆冲推覆构造演化过程及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992.
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敖兰三队侵入体的同位素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敖兰三队侵入体巨晶正长花岗岩具有低Sr、高Yb型花岗岩特征,其LA-ICP-MS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20±1Ma,表明该侵入体是晚三叠世早期侵位形成的。岩石高硅、富碱、高铁镁比、贫钙、贫镁和低钛;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现"海鸥式"分布特征,显示强烈的Eu负异常。微量元素特征显示较低的Sr、Ba含量,较高的Yb、Zr和Y含量,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显示明显的Sr、Ba和Ti的负异常。岩石具有高的Rb/Sr和Rb/Nb,显示出壳源岩浆的成分特征。综合分析表明,本区巨晶正长花岗岩为低压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根据(Y+Nb)-Rb、(Yb+Ta)-Rb、Nb-Y-Ce三角图解,并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巨晶正长花岗岩形成于造山后伸展的构造环境。在中—晚三叠世,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地区构造体制经历了重要的转变,由挤压体制转变为造山后软流圈上涌、岩石圈减薄。  相似文献   
993.
范萌萌  李文厚  袁珍 《地质通报》2016,35(203):448-453
应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衍射等方法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6储层岩性特征、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孔隙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储层以长石砂岩和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砂岩颗粒多为磨圆度中等-好,分选性中等,其成岩阶段主要处于中成岩A期。主要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交代作用、其中压实作用和胶结对储层孔隙空间起破坏作用,使储层孔隙分别减少了原始孔隙的68.8%和16.90%;而后期的溶蚀作用对储层孔隙空间起建设作用,使储层孔隙增加了原始孔隙3.67%,为油气聚集空间贡献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基于光学技术的水下气泡探测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热液/冷泉溢出含有硫化氢、甲烷、二氧化碳等化学成分的气泡。实验室模拟海底热液/冷泉资源溢出气泡环境搭建了实验平台,以甲烷气体为实验气体,在黑暗环境下用高速光电探测器对气泡后向散射光进行接收,用拉曼光谱仪实现甲烷气体气泡后向散射光的拉曼检测,并与计算拉曼光谱比较。由结果可知激光拉曼光谱可以探测到气泡后向散射光,并识别气泡中含有的气体成分。通过探测气泡成分,从而判定这些气泡是否来自海底热液/冷泉等甲烷资源溢出。这样的探测方式,探测准确率高,缓解探测深度,同时避免探测设备直接与海底资源直接接触而造成的寿命缩减,为将来的海洋探测与实际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5.
德勒诺尔铁矿赋矿地层形成时代为中元古代,其后经历过多期多次构造叠加作用,变形变质作用较为复杂。成矿期后的断裂、褶皱、节理等构造十分发育,受褶皱和断裂构造的影响,矿体的空间形态和产状极其复杂,给钻探工程部署造成很大困难。本文在地面磁测数据处理、转换及构造增强的基础上,对其所蕴含的深部构造信息进行了提取和解释,初步建立起了矿区的基本构造格架,揭示了不同期次、不同方向、不同性质的构造对矿体的控制作用,较好地解决了矿体形态复杂的找矿难题,有效提高了钻探工程的见矿率。  相似文献   
996.
时晓露  马玲  刘瑱  朱炳文 《安徽地质》2016,26(2):158-160
测定岩石类样品中的Zr含量,酸溶经常结果偏低,碱溶通常较难获得较低的检出限。本文选取了不同岩性的岩石类国家标准物质GBW07104、GBW07106、GBW07107、GBW07114、GBW07835、GBW07836、GBW07837作为实验样品,分别采用酸溶后复溶、Na2O2碱熔、赶硅后Na2CO3和Na2B4O7三种前处理方法,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进行参数优化后上机测定,结果表明:对样品赶硅后加入少量Na2CO3和Na2B4O7混合试剂高温熔融处理岩石样品后,锆的测量值准确度高,而且获得了最低的检出限,同时缩短了方法流程,操作快捷。该方法更适用于各类岩石样品锆的测定。  相似文献   
997.
998.
999.
1000.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BeiDou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 (BDS), high-quality service has been provided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currently, which will be extended to the whole world very soon. BDS is the first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that all satellites broadcast the triple-frequency signals. The triple-frequency signals in theory can improve the cycle slip detection that is one of the preconditions in precise positioning by making use of carrier phas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a cycle slip detection method for undifferenced BDS triple-frequency observations in kinematic scenario. In this method, two geometry-free extra-wide-lane combinations and one geometry-free narrow-lane (NL) combinations are employed. The key is to mitigate the between-epoch ionospheric biases in the geometry-free NL combinations. We propose to predict the ionospheric biases of current epoch by using those from its consecutive foregoing epochs. The method is tested with extensive experiments in varying observation scenario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case of sampling interval as small as 5 s, the between-epoch ionospheric biases can be ignored and the correct cycle slips can be determined. Meanwhile in case of lower sampling frequency, one needs to compensate the ionospheric biases of current epoch by using the predicted ionospheric biases. The presented method can correctly detect all cycle slips even if they are as small as 1 cyc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