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3篇
  免费   977篇
  国内免费   1149篇
测绘学   232篇
大气科学   1141篇
地球物理   1459篇
地质学   2498篇
海洋学   473篇
天文学   268篇
综合类   492篇
自然地理   646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236篇
  2021年   280篇
  2020年   218篇
  2019年   251篇
  2018年   299篇
  2017年   279篇
  2016年   286篇
  2015年   246篇
  2014年   285篇
  2013年   293篇
  2012年   296篇
  2011年   302篇
  2010年   287篇
  2009年   309篇
  2008年   263篇
  2007年   262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260篇
  1998年   193篇
  1997年   191篇
  1996年   175篇
  1995年   160篇
  1994年   113篇
  1993年   128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5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马生明  徐岩 《矿产与地质》1997,11(4):243-247
采自新疆哈图金矿区各地层单元和含矿脉体中的基岩人工重砂样品普遍含有一种“微球粒”物质。通过“微球粒”的一般特征,表面、断面结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的研究,认为属消融型宇宙尘。并据此提出区内玄武质母岩浆在形成玄武岩的过程中同化、熔融了含宇宙尘的局部老地层物质;为区内金矿化提供含矿热液的花岗岩属重熔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122.
大别山北麓梅山群中韧性剪切带变形特征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灿  马文璞 《现代地质》1997,11(1):118-124
梅山群为分布于北淮阳地区位于佛子岭群之下、逆掩于晚泥盆世—石炭纪杨山煤系和中侏罗统红层之上的一套中—浅变质岩系,在其中、上部发育NW走向的韧性剪切带,产状与区域片理一致。对韧性剪切带及其变形岩石———糜棱岩的宏微观构造研究表明,韧性剪切变形发生于区域变质岩形成之后,具有右旋剪切的运动特点,反映大别山地块向北仰冲过程中所派生的侧向滑移作用  相似文献   
123.
Streeter-Phelps模型参数估计的遗传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Streeter-Phelps模型参数估计的新方法--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它不同于常规参数估计方法,其优点在于,从多个初始点开始寻优,并采用交迭和变异运算避免过早地收敛到局部最优解,可获得全局最优解,且不受初始值影响.该方法不必求导计算,编程简单快捷.给出了实例计算及与其他方法相比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4.
阐述了盖县亚岩群建立的依据。将盖县亚岩群划分为3个岩组(汤家沟岩组、江还山岩组和太平岭岩组)6个岩性段。在讨论了各岩组、岩段基本岩性特征基础上进行了区域对比。  相似文献   
125.
本文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对辉锑锡铅矿{100}解理面的表面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清晰的原子级分辨率图像,并观察到辉锑锡铅矿结构中因两种基本构造层不匹配而导致的调制波结构及超结构长周期现象。同时还观测研究了辉锑锡铅矿的表面微形貌特征。  相似文献   
126.
陕甘宁盆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五段为潮坪相碳酸盐岩夹蒸发盐沉积。马五段经历了多期复杂的成岩作用,其中溶蚀作用对马五段影响深刻。首次引用热力学理论对埋藏条件下碳酸盐岩溶蚀作用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其结果表明碳酸盐岩在埋藏成岩的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酸性介质中溶解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均为负值,说明反应可自动向方解石、白云石溶解的方向进行,并随着温压的升高溶解的趋势增大,而且白云石溶解的趋势比方解石更大。碳酸盐岩溶蚀作用是受热力学规律支配的自然地质作用。碳酸盐岩溶蚀实验模拟的热力学数学模型对陕甘宁盆地油气田勘探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7.
LakeTaihuisalargeshallowlakeinChina,whichpalysanimportantroleinwater-quantityregulation,watersupply,cultivationetc.Withrapiddevelopmentofagricultureandindustryinthearea,alargenumberofpollutantshavebeendischargedintothelake,leadingtoanincreaseinnutrients…  相似文献   
128.
Discovery process modeling has gained wide acceptance in the Chinese exploration community. In recent years, a variety of discovery process models have been applied to the prediction of undiscovered petroleum resources at the play level in sedimentary basins in China. However, challenging problems have been encountered, particularly when one method alone has been applied to small plays in nonmarine sedimentary basins or in plays with an unusual order of discovery wells. This paper presents results gotten by using the lognormal discovery process model of the Geological Survey of Canada and the geoanchored method for three petroleum plays in basins with different geologic settings. Although the predicted shapes of the parentsize distributions which use these two models, were not always similar, the expected values of the total resources and the number of fields (pools) to be discovered are comparable. The combined use of two discovery process models in the same play compensates for the weaknesses in one method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and vice versa. Thus, more reliable estimates are the result.  相似文献   
129.
130.
中国西北部“4.5”沙尘暴过程中尺度低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9,他引:3  
利用改进型PSU/NCAR中尺度数值模式(MM4标准版),取模式水平格距40km,46×61网格,垂直方向a取15层,即从地面到模式顶(100hPa),σ=0.0、0.1、0.2、0.3、0.4、0.5、0.6、0.7、0.78、0.84、0.89、0.93、0.96、0.98、0.99、1.00,采用NCAR的30'×30'地形资料,以常规观测资料作为初始场,较好地模拟了此次沙尘暴过程的海平面气压的演变和分布,特别是张掖、柴达本盆地以及敦煌附近的三个中低压。同时,模拟了张掖中低压与蒙古冷高压之间的甘肃河西沙尘暴东大风。敏感性试验表明,沙尘暴中低压的形成发展主要是受于物理过程制约;沙尘暴中尺度系统的研究与暴雨中尺度系统的研究是有区别的,积云对流参数化并不是特别重要,在设计研究沙尘暴的数值模式中,应当合理地处理其他的热力、动力过程及大气外强迫源的作用。模式水平格距、地形真实程度对模拟中低压的位置、中心强度有重要贡献;下垫面变化中低压强度有一定影响。张掖热低压的形成发展主要是在有利的环境形势下,特殊地势起了重要作用,表现为直接动力强迫和间接热力强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