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68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152篇
海洋学   43篇
天文学   46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8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2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41.
Ai  Zhi Yong  Ye  Zi  Song  Xiaoyu  Wang  Lu Jun 《Acta Geotechnica》2019,14(4):1143-1160

We develop a new numerical model based on a precise integration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coupled thermo-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layered transversely isotropic media around a cylindrical/tubular heat source. To obtain the relational matrices of the extended precise integration method, we first convert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of the problem into ordinary differential matrix equations through the Laplace–Hankel transform. Then, the cylindrical heat source is divided into a series of plane heat sources, and the plane temperature load term is added to the state vector between layer elements. By combining the layer elements, we build a layered transversely isotropic numerical model containing a cylindrical heat source in the transformed domain. Finally, we solve the model in the transformed domain and obtain the solution of the problem in the real domain through the Laplace–Hankel transform inversion. The accuracy of this method is verified by comparing the solutions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tical method and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n, we study the influence of the anisotropy of thermal parameters, the embedded depth, the length/radius ratio, the type of heat source and the stratification of the medium on the thermo-mechanical coupled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42.
Wang  Zhi-wei  He  Yan-ping  Li  Ming-zhi  Qiu  Ming  Huang  Chao  Liu  Ya-dong  Wang  Zi 《中国海洋工程》2021,35(6):914-923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lug flow across a 90° pipe bend have been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response...  相似文献   
43.
登陆热带气旋在鄱阳湖区的活动特征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麦子  李英  魏娜 《大气科学》2017,41(2):385-394
鄱阳湖流域是受登陆热带气旋(简称TC)影响最为频繁的内陆地区之一。利用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年鉴资料、地面观测资料、中国气象局一日两次的常规探空资料以及NCEP/NCAR一日四次的2.5°×2.5°再分析资料,研究了过鄱阳湖TC的活动特征及其影响。首先统计1949~2012年进入鄱阳湖区域61个TC的活动特征发现,平均而言进入鄱阳湖地区的TC具有移速减慢,强度衰减变缓及降水增幅特征。大尺度环流场分析表明,登陆进入鄱阳湖区的TC处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东亚大陆高压之间的鞍形场中,引导气流减弱,水平风垂直切变减小,有利于其移速减慢、衰减减缓以及降水累计。几个典型TC个例的观测分析发现,TC降水降低了鄱阳湖区浅层土壤温度和低层大气温度及其日较差,但增加了土壤和空气湿度。鄱阳湖区域下垫面较高的地面热量有利于TC维持。而湖区对流有效位能在TC进入后明显降低,说明TC触发了该区域对流有效位能释放,有利于其降水增幅。  相似文献   
44.
土壤多样性的概念及其争议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介绍了Ibanez等提出并发展的土壤多样性概念及其计量方法论,简要阐述了利用土壤多样性方法分析全球尺度的土壤空间和分布规律的尝试,进而概括了知名土壤学家和生态学家对土壤多样性及其计量方法论所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和不同观点,最后讨论了土壤多样性在土壤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5.
首先回顾了地理学关于身体美学研究的起源、发展、形成,并对其内涵做以解读;然后总结了身体第一性、精神分析、审美感知、审美表现等分析方法;再次从身体塑造的基础层次与智慧延伸、身体塑造的地方性与时代性、身体塑造与文化、精神、环境的关系等方面,在先天自然美和后天人工美两个层次上阐释了身体美学的实际应用;最后概括了学科性质、研究重点和研究目标,也展望了发展前景。研究发现:⑴地理学的身体美学研究强调对身体美的感知及其对人体机能乃至身体价值的欣赏,强调一种以身体为中心的"状态"和生活方式,强调人的自然美与社会美的和谐,强调普遍的个人身体方面的行为规范,强调身体美的正确引导、控制与改进及其接近生活实际。⑵地理学通过情感地理、文化地理和行为地理等与"地方"观点、"表征与非表征"观点相结合,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新文化地理范畴下揭示了身体美学内涵:人作为文化行为主体与地方相互作用形成人的"归属"并最终形成"地方"文化,身体美学与新文化地理学交集于身体文化意义的研究。⑶在身体塑造过程中存在身体美学的地方和时代差异,不同空间和时间背景下影响社会认知和审美的因素不断变化,人在不同环境下与地方情感相结合,因地方情结的差异和时代特征的差异带来对身体认知的不同,形成了身体塑造的差异性。地理学的身体美学研究丰富了人文地理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46.
海冰与海水的交界地带是海-冰-气相互作用的重要区域,其变化会影响海洋生物栖息地的联通状态和海洋、大气的交换,确定海冰边界对于分析海冰动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1-2]。被动微波传感器为长期监测海冰变化提供了大尺度的连续观测数据。从经典统计、随机集理论出发,应用三种由被动微波日均海冰密集度数据提取月均海冰边界的方法,分析三种月均边界的差异,以及不同月均边界提取方法对海冰长期变化分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
四周漆黑一片,突然袭来的洪水冲走了一切,不见爸爸妈妈,6岁的小姑娘江珊在恐怖的大水中挣扎.  相似文献   
48.
1996 年8 月在海南省三亚湾和榆林湾对海水中的叶绿素a 浓度、总细菌和大肠杆菌的丰度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叶绿素a 浓度和总细菌丰度以三亚河口和榆林湾内港为最高, 离岸逐渐降低。三亚河口和榆林湾内港的叶绿素a 高浓度 (分别超过10 μg/dm 3 和5 μg/dm 3)、高的总细菌丰度(均达4×106个/cm 3) 和三亚河口高的大肠杆菌丰度(达11 000 个/dm 3) 表明其水体已呈现富营养化, 这主要是由生活污水通过三亚河对河口和内港的污染造成的。要保证三亚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应加强对三亚河、榆林内港及海滨区环境和水质的监控与管理  相似文献   
49.
对取自台湾浅滩西北部福建东山岛外的浅钻ZK2孔进行了包括AMS14C测年、粒度、微体古生物、碎屑矿物和黏土矿物等分析。结果表明该孔地层中存在两个明显的海相层和其间的两个陆相层,顶部的海相层为全新世高海平面以来形成的被现代潮流作用改造的现代沉积和残留沉积混合体;底部陆相层为MIS4期低海平面时期形成的河流沉积;中间的细粒沉积层又可划分为下部形成于MIS3期的以潟湖、潮坪和盐沼交替出现的海相沉积层,以及上部形成于MIS3期末到盛冰期出露水面之前的陆上沟谷充填沉积;台湾海峡南部在MIS3期之后发生了明显的构造沉降过程,但是在末次盛冰期海峡南部仍然出露水面之上形成了沉积间断面。本文研究内容为今后在台湾浅滩西北边缘到福建东南近岸区深入开展沉积学、地层学及古环境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50.
GPCP与中国台站观测降水的气候特征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利用GPCP降水资料和中国大陆740个台站雨量计降水观测结果,分析研究了1980—2000年中国大陆范围内两者的异同。平均降水率分布结果表明:在中国台站雨量计分布密集地区(100°E以东)两者的多年年平均、季平均和月平均降水率分布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即均能表现自春季至冬季中国大陆降水分布自东南向西北伸展,然后向东南后退的气候变化特点。对长江中下游、华北、东北、西南的降水距平随时间的变化分析表明,两者的月距平随时间变化也具有很好的相似性,相关系数均超过0.8。差异分析还表明,由于中国降水季节性变化和台站雨量计密度不均匀,造成春秋冬三季节GPCP和台站雨量计之间的差异较小,而夏季差异较大。总体上GPCP有过高估计降水率的趋势。在GPCP逐月降水资料既能很好地反映出100°E以东中国大陆降水的气候分布,又能很好地表示出上述地区降水量异常变化的基础上,我们利用GPCP降水资料对青藏高原和中国大陆西北地区西部降水分布及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前期青藏高原西部降水偏多,而90年代后降水量减少;中国西北地区降水总体偏少,但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