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61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59篇
地质学   221篇
海洋学   44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摩擦消能支撑钢框架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反应时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摩擦消能支撑及框架主体结构弹塑性本构关系,并给出了动力时程分析的计算方法。同时,对六层钢框架模型做了各种工况下的地震反应时程分析。结果表明,摩擦消能支撑钢框架(FEDBF)比抗弯钢框架(MRF)的地震作用明显降低,尤其在强震作用下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22.
从西峰和段家坡黄土剖面S5-1层段中分选出<30μm粒级、磁性相对最强的组分(分别为XS-4J和DS-4J),先后进行了MPV-3光学显微镜的观察与反射率测定、矿物的扫描电镜能谱测定和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两个样品的磁性矿物均以风尘碎屑状的钛铁氧化物为主.XS-4J样矿物的反射率和Fe的含量都普遍较高,磁性矿物除磁(赤)铁矿、赤铁矿外还见有含铁高的氧化物(Fe 72.20%~86.70%,质量分数)和含Cr、Ni的钛铁晶石或钛铁矿.DS-4J样的磁性矿物中Fe与Ti元素呈明显的负线性相关关系,Si、Al、Ca的含量较高,矿物以磁(赤)铁矿、赤铁矿、针铁矿和褐铁矿为主,并明显见有磁性矿物被溶蚀和新生的磁(赤)铁矿.磁性矿物成分与组合特征的差异反映了西峰与段家坡S5-1岩石中磁性矿物的物质来源与保存条件有较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423.
云南郝家河铜矿床是楚雄盆地砂岩型矿床的典型代表。在矿区大比例尺构造地质填图的基础上,运用矿田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筛选典型断裂,进行断裂面力学性质的鉴定,划分构造期次,厘定构造体系,并对区内不同期次、不同方向断裂的地质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认为自燕山期以来该区经历了NE-SW向→近EW向→NW-SE向→近SN向4期构造主压应力的转换。燕山晚期NW向构造对早期成矿物质活化、迁移、重分配,造成铜的初始富集具有控制作用;燕山晚期—喜山早期近SN向断裂构造促使成矿物质富集,矿体形态多表现为层状、似层状;喜山早期NE向断裂构造促使含矿热液从地层中萃取大量含矿物质并发生再富集,形成富厚矿体;喜山中晚期近EW向断裂构造主要对已形成的矿体造成破坏。  相似文献   
424.
对600尾菊黄东方[鱼屯](Takfugu flavidus) 1龄幼鱼在池塘养殖条件下的生长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菊 黄东方[鱼屯]67日龄幼鱼经过127d的培育后,体长从( 3.53±0.73)cm增至( 10.33±0.98) cm,日均增长0.054 cm, 体长增长率193.14%;体质量从(2.41± 1.60)g增至( 54.39±13.62 ) g,日均增重0.413 g,体质量增长率2135.8%, 体质量与体长呈幕函数关系,关系式为:W=0.0448L30570 (R2=0.9922), b值接近于3,属等速生长型。体长 (l)与日龄(t)表现为线性相关:l= 0.0585t + 3.7811 (R2= 0.9621 ),体质量(w)与日龄(t)表现为指数相 关:w=3.3211e00286t (R2=0.9363)。  相似文献   
425.
文章以甘肃礼县那家坝一带为研究区,通过传统统计学方法与C—A法对Au、Ag、Cu、Pb、Zn、As、Sb、Hg、Bi、Mo十种元素进行异常下限求取,圈出单元素异常图,并探讨两种方法对研究区元素异常圈定的应用效果,验证其优缺性;通过元素共生组合关系及单元素异常分布特征,确定了Au、As、Sb、Hg为此次研究的综合异常分析元素,进一步地对Au、Sb两种元素进行了成矿预测,共圈出Ⅰ、Ⅱ、Ⅲ、Ⅳ四个成矿远景区,其中Ⅰ、Ⅱ成矿远景区成矿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426.
The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mangroves on the Beihai Coast of Guangxi, P. R. China are acquired on the basis of spectral data from field measurements. Following this, the 3‐layer reverse‐conversing neural networks (NN) classification technology is used to analyze the Landsat TM5 image obtained on January 8, 2003. It is detailed enough to facilitat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algorithm principle and trains project of the neural network. Neural network algorithms have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large‐scale data handling and distributing information storage. This research firstly analyzes the necessity and complexity of this translation system, and then introduces the strong points of the neural network. Processing mangrove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by using neural network is an important innovation, with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kind of neural network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The spatial resolution of Landsat TM5 is high enough to facilitate the research, and the false color composite from 3‐, 4‐, and 5‐bands has a clear boundary and provides a significant quantity of information and effective images. On the basis of a field survey, the exported layers are defined as mangrove, vegetation, bare land, wetlands and shrimp pool. TM satellite images are applied to false color composites by using 3‐, 4‐, and 5‐bands, and then a 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model is used to classify the image. The processing method of hyper‐spectrum remote sensing allows the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ngrove to be determined, and integrates the result with the NN classification for the false color composite by using 3‐, 4‐, and 5‐bands. The network model consists of three layers, i. e., the input layer, the hidden layer, and the output layer. The input layer number of classification is defined as 3, and the hidden layers are defined as 5 according to the function operation. The control threshold is 0.9. The training ratio is 0.2. The maximum permit error is 0.08. The classification precision reaches 86.86%. This is higher than the precision of maximal parallel classification (50.79%) and the spectrum angle classification (75.39%). The results include the uniformity ratio (1.7789), the assembly ratio (0.6854), the dominance ratio (–1.5850), and the fragmentation ratio (0.0325).  相似文献   
427.
鲁中南岱崮地貌的成因及演化——以抱犊崮为例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鲁中南抱犊崮地区,山体陡峭挺拔,风景秀丽,以有鲁南小泰山之称的抱犊崮为代表,山体顶部主要由古生代寒武纪九龙群张夏组灰岩组成,其下分布由长清群馒头组砂岩、砂质页岩、泥质灰岩、薄层灰岩及朱砂洞组灰岩、泥质灰岩等。"崮"的成因主要是古生代寒武纪灰岩经受了强烈的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并遭受长期的侵蚀、溶蚀、重力崩塌和风化剥蚀等多重地质作用而形成抱犊崮所具有的岱崮地貌,作为地质遗迹和地质地貌景观,具有重要的地学研究价值,也是潜力巨大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428.
射频干扰RFI(Radio-Frequency Interference)的校正和抑制一直是微波遥感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基于SMAP卫星2015年5月1日至5日L波段辐射计亮温数据对中国近海及沿岸的射频干扰进行了特征分析。研究发现RFI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城市群及其周边地区;通过对比辐射计天线接收的亮温数据与射频干扰校正和抑制后的数据,发现研究区域主要的射频干扰(95%)的平均值为1.4 K,整体射频干扰平均值为2.5 K,标准差为6.5;研究区域中不同波段和极化的数据受到射频干扰影响较为相似,受射频干扰影响最大的是升轨的垂直极化数据,受影响最小的是升轨的水平极化数据。  相似文献   
429.
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夏季雷电特征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28,自引:9,他引:19  
介绍了2002年夏季在海拔2650m的青海东部地区所进行的雷电综合观测实验及初步研究结果。实验中采用了GPS同步的6个站闪电快、慢电场变化和平均电场的同步观测,配合1ms的高速摄像对该地的雷暴电荷结构、闪电放电特征等进行了研究。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青海东部的雷暴云当顶时,地面电场既可受云内的负电荷所控制,也可能受正电荷所控制,揭示了雷暴电荷结构的复杂性。同时,闪电特征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所发生的地闪先导常以多分叉的形式慢速向地面行进,并在地面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接地点;梯级先导的发展速度约为0.8~1.18×105m·s-1。同时在地闪发生之前和之后常有持续时间较长、闪道清晰的云内放电过程发生。高速摄像观测首次发现,在一次云内正电荷控制地面电场的雷暴条件下,云内放电过程呈现出双层结构特征。放电首先从上部负电荷区和下部正电荷之间的地方激发,然后上、下同时发展。在开始阶段只能看到向下的负流光通道,当上、下发展的通道分别到达负、正电荷区时,明亮的的主通道形成。之后放电在下部正电荷区以多分叉的形式水平扩展,下部的水平扩展停止后,主通道上部的放电开始水平扩展,是一种反极性的云内放电过程。  相似文献   
430.
本文简述了应用“射电天文法”对云南天文台射电望远镜天线增益的实测结果和精度分析 .实测结果表明 :云南天文台 3.2cm波段射电望远镜 2m天线增益为 41 .75± 0 .2 3dB .2 1cm波段 1 0m射电望远镜天线增益为 41 .1 2± 0 .1 7d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