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89篇
测绘学   70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308篇
海洋学   80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01.
在参数和起算数据的先验统计性质已知时,提出了基于滤波的顾及起算数据误差的赫尔默特估计法。这种方法估计出了相对于起算数据基准的精度,既充分考虑了起算数据的影响又没有增加计算量,并且将平差计算与随机模型的赫尔估计同时进行,使数据处理过程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02.
航空摄影立体像对的全自动影像匹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玉琪  牟晓辉 《测绘学院学报》2000,17(4):277-279,283
在原始影像立体像对的基础上,实现DEM的全自动提取是“数字摄影测量”的最重要的技术,是“摄影测量”对“数字地球”科学体系的最大贡献。DEM全自动提取的关键技术就是立体像对的全自动影像匹配。作者过多年的实践,分别实现了航空影像立体像对的全自动影像匹配和航天影像立体对的全自动影像匹配。从自动内定向,自动相对定向、全数字影像匹配等3个子过程论述了实现航空影像DEM全自动提取技术的全过程,并且给出了试验的  相似文献   
103.
铊的原子吸收光谱分析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谭春华  汤志勇 《岩矿测试》2000,19(2):129-133
对近年来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铊进行了总结评述。重点介绍了用原子吸收法测定铊时 ,基体改进剂、进样方式、反应机理以及预富集技术对提高方法灵敏度的作用。引用主要文献 43篇  相似文献   
104.
油气综合化探工作方法研究(一)(野外工作及方法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野外工作方法及土壤中吸附烃、土壤吸附汞、土壤后生碳酸盐 ( Δ C)、土壤电导率、土壤卤素 ( F、Cl、Br、I)、土壤二价铁、土壤荧光和紫外荧光等多种油气化探找矿方法的原理和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05.
白云鄂博地区构造格局与古板块构造演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通过对白云鄂博及周边地区地质和构造形迹的系统调研,综合分析了白云鄂博地区的古板块构造单元、白云鄂博群的沉积构造背景以及白云鄂博地区的构造组合特征。白云鄂博群可以划分为三个沉积组合,它们分别代表中元古代、晚元古代和早古生代白云鄂博地区由陆内裂谷向陆缘裂谷转化到活动大陆边缘裂谷的沉积过程。白云鄂博地区以白银角拉克-宽沟断裂为界,南北两侧存在重大地质差异。断裂南侧的该群岩石不整合覆盖在相当于五台群的巴尔腾山群之上,是在华北陆壳基底上发展起来的陆缘沉积。局部碳酸盐岩和页岩层位在加里东期遭受了强烈的地幔流体改造,形成大规模稀土矿化;在海西期又遭受了强烈的区域变质改造。断裂北侧的白云鄂博群以发育蛇绿混杂岩-叠瓦状况断层-紧闭同斜褶皱为特征,具有古板块俯冲形成的加积杂岩特征。在此基础上,对白云鄂博地区的古板块构造演化动力学过程进行了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106.
20 0 1年, 沿着山西应县到山东商河, 重新布置大地电磁测深剖面进行研究.采用现代先进的大地电磁数据处理技术和快速松弛二维反演方法获得该剖面二维电性结构模型, 从而充分展示了华北地区岩石圈电性结构的特点.从电性特征上讲, 华北岩石圈以太行山前断裂为界划分为东、西两区, 东区为低阻区, 西区为高阻区.在东区, 上地壳电性结构基本与华北裂谷系的隆、坳构造格局相对应, 岩石圈的电导最高达3× 104 S, 远远大于强烈活动的安第斯山岩浆弧区和西藏高原岩石圈的电导.这里, 在构造连接部位的地壳中有不连续的高导体存在, 电导率大约0.1~ 0.8S/m.在西区, 太行山和恒山的岩石圈为高阻块体, 表现出稳定大陆区岩石圈导电性结构的特点.但恒山高阻块体之下发现一组向西缓倾的高导层, 其电导率为0.0 4~0.2 5S/m, 顶面在2 0km深处, 底面深度大约40km.   相似文献   
107.
徐州矿区地裂缝成因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徐州矿区几类非采矿沉陷造成的地裂缝的形态和环境,认为因构造、采矿、不均匀沉降产生的隐伏张裂隙是地裂缝的基础,干旱和超采浅层地下水使第四系浅部失水收缩激活和扩大了隐伏张裂隙。大雨后地裂缝显现,雨水沿裂隙面下渗时,发生潜蚀、刷大、贯通而造成塌陷。   相似文献   
108.
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1999年7月在英国伯明翰举行的第22届IUGG大会反映出来的大地测量的最新进展情况。全文共分4个部分:卫星定位技术的新进展,地球重力场的研究进展,地球动力学的新进展及大地测量理论与方法新进展。对其中若干领域,还提出我国今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9.
低阶地球引力场长期变化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彭碧波  吴斌  许厚泽 《测绘学报》2000,29(Z1):38-42
利用约11年的Lageos人卫激光测距(SLR)资料,反演了地球引力场系数J2和J3变化的时间序列,分析得到每年的2=(-2.6±0.4)×10-11,3=(-1.2±0.4)×10-11及18.6年固体潮Love数k2=0.3154±0.0070,相位滞后ε=3.1°±2.0°.由此可以对地幔滞弹和地球各圈层的动力学变化及相互作用提供高精度的天文观测约束。为了提供高精度的J2和J3变化的时间序列,可能的误差源必须考虑,如自转速率变化引起的极潮,引力场系数Jn的低阶和高阶项之间的弱的耦合等。  相似文献   
110.
甘肃民勤绿洲沙漠化防治新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卫星遥感图像分析了民勤绿洲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提出目前除了要实行以往科学家所倡导的种种治理方案外 ,还应在民勤西北部雅布赖山的两个缺口处一带集中种植防护林并修建人工防护墙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