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依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国家信息中心地震目录资料的分析,表明有可能划分出全球地震活动性的三个组成要素:1)地球各半球和一些巨大地区普遍具有的全球性要素(T要素);2)北半球和南半球的镜像对称要素(M要素),其特点是南半球地地震活动性增强时,北半球的地震活动性减弱,反之亦然;3)反映地震活动性长期减弱或者增强的线性活动性要求(L要素);4)对于最强的地震全球性要素(T)表现最为显著,在研究弱震为主的地震总  相似文献   
32.
33.
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海区仍然是北极地区地质图上研究最差的地段之一。对其可能含油气性方面来说,最有意义的是1974~1994年进行的海底取样。已查明,在群岛内部和附近海区混合生成类型的沉积物中发现了相当多的,可能是从深部运移上来的烃气以及有机物、沥青和沥青类。全俄地质勘探科研所采用微生物法分析了1994年极地海洋地质勘探考察队的工作人员获得的研究资料。1977~1978年间在70个测站进行了地球化学采样工作,底质样品的采集深度达5m。几乎在所有的样品中发现了甲烷,而乙烷则仅在1/5的样品中见到,常发现于…  相似文献   
34.
35.
极震区地震作用的预测与震源区周围岩石半空间中非线性波强度的评估有关。作为弹性波(地震波)辐射源产的震源之形式参数对于工程地震学的目标来说是不足够的。本文详细地研究了在震源的非弹性应变区中岩石的特性。根据实际资料和理论的综合分析,得到了弹塑性波的强度与折合距离的关系式,确定了震源非线性应变区的相对范围,证明了作为弹性波辐射源的震源是一个椭球体,确定了椭球体的尺度及其与平均半径R0的相关关系。R0被看  相似文献   
36.
论述了定量描述实际介质中地震过程的理论。该理论以地震熵的产生规律作为基础。  相似文献   
37.
引言研究任何地震事件时,从地震宏观作用的研究到地震和核爆炸的识别,实际上都必须知道震源深度。确定震源深度是根据对记录初至震相的分析1956;1983),特别是对pP波和sP波初至相对于初动的时差分析来实现的。但是除了上述震相以外,在纵波开始部分可能存在其他一些转换波  相似文献   
38.
给出了训乐普桑水电站大坝闸门地区在不同时间段(电站水库截流蓄水时、达到设计水位时和水库满载时)地震活动性详细研究的一些结果。发现了坝址地区出现诱发地震活动的有关证明。提出了有关水库运行状况下的建议。  相似文献   
39.
研究了1991年4月29日拉恰地震的余震序列,确定了200多次余震的震源机制,发现了1991年6月15日余震前后最大余震的震源机制主要是逆断层特征。研究了主震近场区的加速度图,计算了地震动位移位位移并分析了它的变化形式。所有记录形态可分为脉冲型和波动型两类。研究了地震动位移的时间变化,表明了强余震后脉冲型地震占了多数,综合已揭示的两种规律性就能更可靠地得出余震过程变化特点的结论是:余震震源机制的稳  相似文献   
40.
确定了贝加尔地区1991~1996年期间81次能级K≥10.0(M≥3.0)的地震的震源机制。在裂谷带中部的大量震源中发现应力状态有很高的稳定性特征:压应力轴近垂直,张应力轴和中等应力轴近水平。在裂谷西南和东北应力轴有各种各样的走向,但都与震源中的位移类型相对应。新的资料与地壳处于水平张条件下的贝加尔地区内进行的释放过程总趋势是一致的。为了高效地获得信息,把大型计算机求得的震源参数与用手工分析原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