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6篇
  免费   376篇
  国内免费   437篇
测绘学   425篇
大气科学   237篇
地球物理   411篇
地质学   1041篇
海洋学   687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557篇
自然地理   11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178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214篇
  2011年   220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12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13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10篇
  1959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2002年,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成立五十周年。回首过去,我们为设计院成就的历史辉煌倍感自豪,对创立设计院基业的几代前人满怀敬意;展望未来,创建世界一流科技型设计企业任重道远。我们将本着不枉前人,不负来者,以对国家、对民族、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以打造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建筑设计业的‘航母’为目标,勤勉自强,开拓进取,不断推动中国和世界建筑业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972.
亲爱的读者朋友,当你看到《中国地质》2002年第1期的时候,你也许会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地质》的确变了———封面变新了,开本变大了,页码变多了,内容变“杂”了,刊期变长了……在感受这一切变化的同时,你也许还会依稀地看出原《中国区域地质》的某些影子———刊期、页码、主编乃至于部分的内容。的确,此《中国地质》(季刊)已非彼《中国地质》(月刊)了。她是原《中国地质》刊名的保留者,但同时又是原《中国区域地质》内容的继承和拓展者。她是顺应经济全球化、服务社会化的产物;是与时俱进、打造精品的开端;是中国地质…  相似文献   
973.
20 0 2年 4月 2~ 5日在广州市举办了中国“第六届国际非开挖技术研讨会”。到会代表超过 4 0 0人 ,其中来自海外 30余人。会议除专题报告、宣读论文和商品交流外 ,设室内外展台 4 0多个 ,并有水平定向钻和微型隧道顶管掘进现场演示。之所以参加会议人数空前 ,主要是看好中国非开挖技术市场 ,而会议展示的技术许多居世界一流。兹将会议有关主要信息摘记如下 ,供对非开挖技术感兴趣的读者参考。(1)尽管非开挖技术 (简称TT)已出现 110年左右 ,但 2 0世纪 5 0年代后才迅速发展。 1986年  相似文献   
974.
975.
《地震》是由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地震》刊物的办刊宗旨是以交流地震观测、地震前兆和强震机理与预测等研究成果 ,推动地震预报探索研究及其成果在防震减灾中的应用。读者对象主要以从事地震观测分析、地震前兆探索、地震机理与预测研究的广大地震科技工作者和相关科技领域的科技人员。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 :1 来稿要求论点明确 ,数据可靠 ,文字精练。论文一般不超过 80 0 0字 ,插图不超过 6幅。“研究简报…  相似文献   
976.
哥伦比亚大学欲通过建立一个灾害与风险研究中心 ,使我们在解释灾害及分析灾害方面有一个突破性的进展 ,帮助世界各国抗御灾害。凭借位于哥伦比亚大学拉蒙特 -多赫蒂地球观象台的地球科学研究悠久历史的优势 ,新建立的中心将基础地球科学与社会科学家、经济学家以及其他学科的代表人物联合在一起 ,对灾害风险进行综合有效的评估。该中心还将致力于对地震、水灾、滑坡、气候异常、环境灾害、如空气和水污染以及气候变化等自然灾害进行研究。由于认识到“对科学研究的巨大投资、管理机制以及财政风险管理手段已经失败 ,直到现在没有实质性地减…  相似文献   
977.
前言 (强震观测事业的历史 )1 955年 1月 3 1日 ,科学技术厅资源调查委员会向内阁总理大臣提交“关于强震测定计划的建议”,并以此为契机开始了强震观测。为了使建议从组织上得到落实 ,1 956年 1 2月在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设置了强震测定委员会。1 958年 1 1月 ,资源调查委员会又向科学厅长官提出了促进观测计划实施的请求。1 964年 1 1月 1 7日 ,日本学术会议向内阁总理大臣提交的“加强抗震工程研究的报告”中提出 :希望增设强震计并充分利用所获取的记录资料。 1 965年在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设置了强震观测中心 ,经费由国家财政拨款。 1 96…  相似文献   
978.
现今 ,人们把地震预报与防灾对策比喻成汽车两侧的轮子。自 1 96 2年《日本的地震预报现状及推进计划》草案发表后 ,美国、前苏联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中国 1 975年海城大地震的成功预报震惊了整个世界。在地震预报由研究阶段迈入实用阶段的时候 ,日本颁布了“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 (大震法 ,1 978) ,这是以预报为前提 ,首次将灾害对策立为国家的法律。但是 ,由于 1 992年虽已作出警报但却以失败告终的美国加州帕克菲尔德地震 ,以及 1 995年兵库县南部地震没能作出临震预报这 2个失败的例子 ,使人们误以为地震预报研究确确实实到…  相似文献   
979.
新楼兰工程     
中国科学院学部院士咨询项目“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由全国政协常委张新时院士任组长、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夏训诚任副组长的十六位专家、学者负责开展与论证工作。项目考察组的科学家于 2 0 0 0年 9月赴南疆罗布泊及塔里木河下游地区进行野外考察 ,针对此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 ,提出了塔里木河下游及罗布泊地区生态重建与跨跃式发展工程———新楼兰工程。考察组专家学者指出 :“十五”期间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制定了总额达 10 7亿元人民币的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规划 …  相似文献   
980.
《甘肃地质》是由甘肃省地矿局、甘肃省地质学会共同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地球科学学术刊物。主要报道地质科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基础性、前瞻性和创新性研究成果,介绍地质大调查过程中重大课题的阶段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