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9篇
  免费   241篇
  国内免费   346篇
测绘学   121篇
大气科学   159篇
地球物理   164篇
地质学   749篇
海洋学   132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25篇
自然地理   16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5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3篇
  1947年   3篇
  1940年   2篇
  193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最近我校电仪系研制出一种中短程高精度测距仪,已于1985年9月在湖北省教育厅主持下通过鉴定,现介绍如下: 1、仪器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主振”产生的频率为f_1≈15MHz、f_2≈150kHz、f_3≈15kHz的信号经频率指令控制的“电子开关1”,依次对GaAs发光二极管进行直接调制。已调光波经发射光学系统准直后成为平行光束射向测线另一端的直角反射棱镜上。经反射镜反射后仍以平行光束射回测距仪。接收光学系统将回光汇聚于光电探测器—硅雪崩光电二极管上。光电探测器  相似文献   
102.
冬小麦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全县种植面积30万亩左右,约占总播种面积的14.7%。1970~1980年全年平均亩产85.8斤,最高152斤,最低55斤,产量低而不稳。为了探索稳产高产途径,我们对冬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一些农业气象问题进行了探讨,从而提出防御对策,为本县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3.
我院于1985年1月25日集会,隆重纪念已故一级教授,我国著名大地测量学家,测绘教育学家,我院原天文大地测量系主任叶雪安先生诞辰八十周年。叶雪安先生生于1905年1月25日。1929年叶先生在上海同济大学毕业后,于1933年留学德国慕尼黑高等工业学校,专攻测量学专业。并获得特许工程师学位。回国后任同济大学测  相似文献   
104.
水压割管器是钻探中排除孔内事故的专用工具之一,常用于孔内套管难起及孔内遗留钻具处理,为加速排除各类事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长期的生产实际应用中,主要存在如下几种弊病,未得到解决。1.工作稳定性差;2.收刀比较困难;3.刀具使用寿命短;4.割管器使用单一。为了解决上述存在问题,1983年我队曾设计了一  相似文献   
105.
井口滑轮是钻孔测斜配套的附属工具之一,为了使用时节省时间,我们利用机台现有设备及XL-300型液压拧管机的有利条件,设计了一种简便的插座式的斜井口滑轮。经使用,深受机场工人同志的欢迎。其优点是:  相似文献   
106.
作者将我国产于泥盆—石炭系不纯碳酸盐岩建造中,矿床受层位和构造双重控制、矿体和矿石既表现出同生沉积成岩成矿特征又反映有后生强热改造迭加成矿特征,没有或很少受岩浆热液影响的铅锌矿床称之为凡口式层控铅锌矿.本文以广东凡口特大型富铅锌矿床为例,论述其同生沉积—成岩成矿和后期改造富集成  相似文献   
107.
第三篇文章报道了测定水压致裂面延伸方向的地面电测法及其试验结果。这种方法与其它方法相比较,具有使用方便、速度快、投资少等优点,但由于有时受现场条件的限制以及地质构造因素的影响,其观测精度往往较低。  相似文献   
108.
中蒙边界地区晚中生代伸展盆地的结构、演化和成因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中蒙边界地区在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发育一个广阔的伸展盆地体系,内部由许多不同规模的次级盆地所组成。盆地体系大致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早期阶段普遍发育相互独立的次级盆地,而晚期阶段则发生以次级盆地侧向相互连接为特征。相互连通的次级盆地进一步演化为大型次级盆地,形成盆地体系内的沉积和沉降中心,并在平面上呈条带状。与此同时,由于应力逐渐集中在大型次级盆地边界断层之上,处于应力影中的次级盆地停止发育。中蒙边界地区晚中生代的伸展盆地体系的形成与地壳浅部的伸展作用有关,动力学成因机制很可能与增厚岩石圈的重力垮塌有关。  相似文献   
109.
南秦岭构造带中——晚古生代伸展构造作用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于加里东晚期沿商丹带发生碰撞的同时,在扬子板块北缘,即现今南秦岭构造带,开始发育一条近东西向延伸的拉伸带,其中包括武当地块伸展滑脱构造、武当地块古生代大规模基性岩浆活动及其西侧紫阳-岚皋古生代碱性岩浆活动带、镇安-旬阳浅层塌陷盆地以及佛坪隆起等。该伸展构造带主体在时间上发生在秦岭两期碰撞事件之间,空间上位于南北两个缝合带之间,因此,是秦岭造山带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该伸展构造的开始很可能与南、北秦岭碰撞后的造山带重力塌陷有关,随着该伸展带南侧晚古生代勉略洋的形成,南秦岭逐渐演化为华北板块南侧的被动大陆边缘,从而使南秦岭的地壳伸展一直延续到早-中三叠世。武当地块伸展滑脱系统中顺层侵位的基性岩席群的年代学与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这些基性岩与勉略蛇绿岩组合中的变辉绿岩及变基性火山岩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勉略洋很可能也是南秦岭这次拉伸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