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73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球物理   101篇
地质学   179篇
海洋学   6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91.
罗布泊八一泉剖面孢粉组合及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罗布泊东部八一泉剖面出露近7m厚的地层,从中系统进行孢粉组合分析,剖面可划分成三个孢粉组合带。通过多方面的综合分析和区域对比,确定其为中更新世晚期-晚更新世早期,该时代的确定为该区第四纪地层划分提供重要依据。孢粉组合特征表明,罗布泊地区中更新世晚期气候充温干为主,略有波动。  相似文献   
392.
资源环境信息技术的内容、特点及其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资源环境信息技术的研究内容包括如下5个方面:①信息获取技术,②数据库管理技术,③时空分布技术,④信息传输技术,⑤虚拟现实技术;指出资源环境信息技术的4个特点为:①多学科的集成性,②空间特征,③动态特征,④基础开放性与实用性;最后,对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93.
西藏纳木错及邻区全新世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地质记录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综合分析了全新世期间内的多种与气候和环境变化密切相关的地质记录,结果表明该区全新世期间的气候变化可划分为3个阶段:1)约11.8~8.4kaBP期间,处于微温期和升温期,气候相对温和稍湿.2)8.4~4.0kaBP期间,为全新世气候最适宜时期或大暖期.该期间的平均气温可能比现今高约5℃,降水量比今多100~200mm.3)4.0kaBP以来,气候整体较为干冷.纳木错湖面发生持续下降,其最大下降幅度可达11.4m.冰川进退和湖面波动表明,该期间内的气候波动过程分别与新冰期和小冰期相对应,其中又各包含了3次明显的冷期,其中新冰期期间的最低年平均气温可达-6℃左右.约1970年以来,区域气候向暖湿方向转化,造成念青唐古拉山西布冰川后退约120~200m,纳木错湖面上涨了约2m.  相似文献   
394.
黄土场地效应作为地震动影响的显著因素,相关机理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从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可知:经验谱比法(HVSR法)和传统谱比法(传递函数)是研究场地对地震动影响效应的常用方法,振动台模型试验和数值分析是研究的有效手段。阐述了HVSR方法和传递函数2种方法的应用现状,并就不同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的放大影响效应的研究现状及数值分析理论在场地效应中的应用进行了归纳总结,基于振动台模型试验结合数值仿真模拟对HVSR方法用于描述黄土场地效应的适用性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95.
准确、及时的入库洪水预报,对三峡水库综合效益的发挥和长江流域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利用、流域综合管理等具有重要作用。基于预报误差的最优分布估计和分布函数动态参数假定,提出了一种三峡水库入库洪水概率预报方法,并进行了洪水概率预报业务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科学可行,计算快捷,使用方便,便于在实时作业预报中应用推广;概率预报结果较确定性预报结果,在水量预报、预警效果等方面均有所改善,1~5 d预见期预报的确定性系数提高0.1%~3.4%,水量误差减少0.1%~4.8%,可为三峡水库实时调度提供更可靠的预报信息;所提出的三峡水库入库洪水概率预报业务化产品,可提供更多风险信息,为三峡水库的科学调度,尤其是洪水资源化利用提供更好的优化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396.
流固耦合问题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传统的渗流理论一般假设流体流动的多孔介质骨架是完全刚性的,即在孔隙流体压力变化过程中,固体骨架不产生任何弹性或塑性变形,这时可将渗流作为非耦合问题来研究。这种简化虽然可以得到问题的近似解,但存在许多缺陷,而且也不切合生产实际。比如:在油田开采过程中,孔隙流体压力会逐渐降低,将导致储层内有效应力的变化,使储层产生变形。近年来,流固耦合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方面的研究涉及许多领域。该文介绍了有关工程涉及到的流固耦合问题,重点针对油、气开采问题,介绍了储层流固耦合渗流的特点及研究方法和理论进展,包括单相、多相流体渗流的流固耦合数学模型及有限元数值模型。   相似文献   
397.
通过对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6.9级地震的震源机制、发震构造、房屋和重大生命线工程震害、地震地表破裂带等震害调查资料的综合分析,系统介绍了此次地震震源机制、发震构造、地震烈度分布特点、房屋破坏特征及机理、生命线工程破坏特征及地表破裂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门源6.9级地震震中位置位于冷龙岭断裂带的西段,性质以左旋走滑为主,其与震源机制解得到的结果相一致,均为走滑型破裂类型;地震最大烈度Ⅸ度,烈度Ⅵ度(含)以上面积约23 417 km2,等震线长轴呈NWW走向,长轴200 km,短轴153 km;整体上房屋破坏较轻,甘肃境内主要属Ⅶ和Ⅵ度区影响范围,极少部分为Ⅷ度区影响范围;此次地震中滑坡灾害和生命线工程震害较少,主要在Ⅸ和Ⅷ度区造成部分路面裂缝,最为严重的则为兰新高铁浩门至军马场区间祁连山一号隧道群线路桥梁严重受损,隧道震害主要集中在断层影响范围内,其中隧道受破坏严重段约350m,占隧道全长的5.33%,受破坏较严重段分别位于严重段大里程侧402m和小里程侧646m范围内,占隧道全长的15.96%,其余段落震害总体轻微;地震造成地表破裂带约22 km,地震造成的...  相似文献   
398.
目的:比较能谱CT多参数联合诊断与常规CT图像、最佳keV能量图、70 ke V单能量图像、碘基图在胰岛素瘤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42例胰岛素瘤患者资料,通过能谱分析软件,选择70 ke V单能量值、最佳ke V能量图像和碘基图进行重建,观察能谱CT多参数联合诊断与常规CT图像、最佳keV能量图、70 keV单能量图像、碘基图的检出率。分析病例能谱CT进行腹部双期增强扫描。结果:动脉期和静脉期常规CT图像、70 keV能量、最佳keV能量图像、碘基图、能谱多参数图像的检出率分别为,69%(29)、71.4%(30/42)、90.5%(38/42)、90.5%(38/42)、92.9%(39/42)和47.6%(20)、47.6%(20)、64.3%(27)、69%(29)、76.2%(32)(表1)。动脉期能谱多参数图像检出率(92.9%)大于最佳keV图像检出率(90.5%)等于碘基图病灶检出率(90.5%)大于70 ke V图像(71.4%)大于常规CT图像(69.0%),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χ2=14.191,P=0.004,认为动脉期五组检出率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中以能谱多参数图像检出效能最高,常规CT图像最低;静脉期常规CT图像、70 keV能量、最佳keV能量图像、碘基图、能谱多参数图像的检出率比较,Pearson卡方结果χ2=11.724,P=0.02,认为静脉期五组检出率具有统计学差异。虽然动脉期检出率高于门静脉期,但部分胰岛素瘤仅在静脉期显影,因此能谱CT需要对动脉期和静脉期结合观察才能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399.
严泰来  陈亚婷  刘哲 《测绘通报》2012,(Z1):547-549,558
介绍GIS如何测算图斑面积、测算图斑面积误差估计和GIS的拓扑判断并阐述其应用。  相似文献   
400.
以山东省荣成市镆铘岛为例,利用SPOT 5卫星数据,探讨了基于决策树方法的海岛土地利用类型的遥感分类.结果表明,利用决策树分类方法进行海岛土地利用类型分类,可以得到较好的分类结果(分类的平均精度达到86.46%,Kappa系数为0.8414);与其他分类方法比较,决策树分类法的分类精度有明显的提高,在海岛土地利用类型调查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