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38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台风莫拉克、天鹅和艾涛的引导流及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009年台风莫拉克、天鹅和艾涛的个例研究,分析了使用涡旋分离方法移除涡旋环流并计算台风环境引导流的可行性。利用涡旋分离技术,可以非对称地移除台风涡旋环流,并能进一步分析台风间的相互作用,发现天鹅和艾涛主要对莫拉克有向北的引导作用,天鹅的路径气旋式旋转主要是由于莫拉克环流的作用,莫拉克环流对艾涛有着向北的引导作用,而天鹅和艾涛之间的相互作用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82.
谭晓伟  端义宏  梁旭东 《气象学报》2013,71(6):1020-1034
利用ARW-WRF模式,以垂直方向40个模式层(对低层加密)、水平方向最高1 km的分辨率,对台风桑美(2006)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况基本一致。基于台风桑美(2006)1 km分辨率的模拟结果,对台风低层(海面或地表以上1500 m以下)风场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台风登陆前,其最大风速半径附近存在水平风速在垂直方向有很强变化的风廓线,该类型风廓线的最大风速高度有明显变化,表现出类似急流的特征;而台风登陆后,其水平风速垂直变化明显减弱,即风廓线类型发生较大变化;另有一种水平风速在高层少变的风廓线类型在台风中是普遍存在的。还根据高层和低层两个切变因子,将台风登陆前的风廓线分为急流型、普通型和过渡型,并进一步分析各类风廓线在台风中出现的位置和急流高度。对急流型风廓线的形成原因也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超/次梯度风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形成急流型风廓线的原因,而外围绝对角动量的输送在其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3.
云的形成过程及其类型复杂多样,在气候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前气候背景下,云在大气顶的净辐射效应为负值,即对地气系统起着强烈的冷却作用.云反馈过程是当前气候变化研究中不确定性最大的因子之一,其强度会随时间、空间、云量、云高、云光学厚度等发生变化.目前,观测研究和气候模拟都表示全球平均云反馈为正值,以热带高云高度反馈和热带海洋低云量反馈两个正反馈为主,但是云反馈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在温室气体驱动的全球变暖下云如何对气候系统进行反馈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气候敏感度的估算并决定着气候模式对未来全球变暖预估的准确性.因此,云反馈强度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温室气体减排政策的制定.为此,本文回顾了云在气候系统中反馈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了该研究领域当前面临的关键挑战,最后,对未来需要开展的研究进行了讨论与展望,以期为全球和东亚区域云辐射物理过程模拟、模式不确定性分析以及未来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预估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系统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4.
文中使用四维变分同化技术将海温观测资料同化到Zebiak-Cane模式中,通过优化模式的初始场提高了模式的预报技巧.通过用理想场进行检验,说明所建立的同化伴随模式是正确的 .用文中建立的四维变分同化模式以1997年1月为初始场所做的预报结果与实况相比,结果较好.这对今后ENSO预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5.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simulation experiments and annual observations on the effect of Cr, Cu, Hg, and Zn on diatom (Chaetoceros sp. Skelelonema costatum and Melosira sulcata) growth. Laboratory experiments reveal many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oxicity and accumulation of metals in organisms.. The mesotrophic .level in the water environment is related to phytoplankton growth. A higher nutrient level can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diatom production. Several of the above metals coexist in the investigated region and exert mainly a negative effect on growth.  相似文献   
86.
Typhoon Hato (2017) went through a rapid intensification (RI) process before making landfall in Zhuhai, Guangdong Province, as the observational data shows. Within 24 hours, its minimum sea level pressure deepened by 35hPa and its maximum sustained wind speed increased by 20m s-1. According to satellite observations, Hato encountered a large area of warm water and two warm core rings before the RI process, and the averag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cooling (SSTC) induced by Hato was only around 0.73℃. Air-sea coupled simulations were implemented to investigate the specific impact of the warm water on its RI proces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arm water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by facilitating the RI process by around 20%.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budget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STC induced by mixing mechanism was not obvious due to the warm water. Besides, the cold advection hardly caused any SSTC, either. Therefore, the SSTC induced by Hato was much weaker compared with that in general cases. The negative feedback between ocean and Hato was restrained and abundant heat and moisture were sufficiently supplied to Hato. The warm water helped heat flux increase by around 20%, too. Therefore, the warm water influenced the structure and the intensity of Hato. Although there might be other factors that also participated in the RI process, this study focused on air-sea interaction in tropical cyclone forecast and discussed the impact of warm water on the intensity and structure of a tropical cyclone.  相似文献   
87.
利用深圳气象梯度观测塔观测数据,以2017年以来进入深圳150 km范围的7个台风个例为研究对象,基于幂指数律拟合讨论台风边界层风切变指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幂指数能较好地拟合台风影响下350 m高度以下风廓线,随着拟合高度范围增加,风切变指数增大,拟合精度基本维持;用深圳气象梯度观测塔等差层数据拟合台风风速效果好于...  相似文献   
88.
通过奇异值分解方法研究了热带太平洋对流活动(OLR)和海温SST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两场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赤道中、东太平洋和赤道西太平洋上存在类似偶极子型的两个符号相反的显著相关区。ENSO期间,两区对流活动变化趋势相反,由两者之差建立对流涛动指数COI(Convective activities oscillation index)。并以1997/1998年暖事件和1998/2000年冷事件为例分析了COI在ENSO监测中的作用。分析表明,COI能够较好地反映海气相互作用信息,同其他指数相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是一个较为完善的ENSO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89.
利用海陆热力差指数(ILSTD)、500 hPa位势高度场、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及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数据集,分析东亚夏季风与西北太平洋地区(包括中国南海)热带气旋频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强夏季风年西北太平洋地区热带气旋频数偏多,而弱夏季风年同期热带气旋频数异常偏少而后期趋于正常,正常夏季风年热带气旋频数基本正常.并结合热带气旋形成的大尺度环流条件,对其动力机制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0.
河水中所合“活性硅”量(郎用硅钼黄法能测出的硅酸根量,主要是单体和二聚体硅酸离子)较海水高得多;在河口滨海区附近一带,活性硅合量的水平梯度往往很大。究竟河水入海时,其中所合的大部分活性硅经过什么变化?向何处转移?各种物理、化学与生物条件对这种变化的影响如何?这些都是目前国际上一些海洋化学家和海岸地貭学家所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