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80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33.
结合气象观测和大气边界层探测资料,分析了1990年1月2日重庆雾的声雷达回波特征,并与1989年12月30日雾的回波作了比较。结果表明,雾顶回波高度与逆温和相对湿度的转折高度一致;雾顶回波在雾的成熟期呈现波动,在消散期有一下降过程。上午大气污染物地面浓度的变化与逆温混合层状况有密切关系,混合层较薄且持续时间较长时,地面浓度较大  相似文献   
34.
氯溴碘连续电位滴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但德忠  姚红英 《矿物岩石》1991,11(2):108-113
本文对Cl~-,Br~-,I离子的连续电位滴定进行了详细研究,着重解决了Cl~-,Br~-离子高摩尔比连测的难题。采用Gran作图法并严格控制操作条件,Cl~-,Br~-,I~-摩尔比从1:1:1至100:1:1均能准确测定。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35.
上黑龙江盆地前哨林场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额尔古纳微地块北缘, 北与西伯利亚古陆以蒙古—鄂霍次克缝合带相隔, 东以塔源—喜桂图断裂与兴安地块相邻。本文通过对上黑龙江盆地前哨林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锆石U-Pb年龄、主微量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系统研究, 为探讨早古生代额尔古纳微地块与相邻地块的碰撞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利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定技术, 获得研究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结晶年龄为(458.4±2.4) Ma(MSWD=0.022), 确定了岩体形成时代为早古生代中—晚奥陶纪。岩石中锆石Hf同位素?Hf(t)值介于–4.64 ~ 1.84, 其测点大部分位于球粒陨石演化线之下, 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介于 715 ~ 1 126 Ma。地球化学显示岩石具有富硅、富铝、富碱等特征; 稀土配分曲线表现出轻稀土(LREE)相对富集, 重稀土(HREE)相对亏损的右倾特征, 且岩石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及高场强元素Th、U、Zr、Hf, 相对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及高场强元素Nb、Ta、P、Ti。岩石成因类型判别图显示前哨林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A型花岗岩特征, 岩石Hf同位素及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岩体岩浆来源于中—新元古代古老地壳的熔融, 且存在少许幔源物质及新增生地壳物质熔融的参与, 元素特征暗示岩石形成于额尔古纳地块与西伯利亚古陆碰撞后的伸展构造环境背景下。结合前人对额尔古纳地块早古生代花岗岩形成背景的研究, 认为额尔古纳地块北缘及东北缘早古生代花岗岩形成机制不同, 前者形成于额尔古纳地块与西伯利亚古陆及蒙古—图瓦地块碰撞、拼接后伸展背景下; 后者主要形成于额尔古纳与兴安地块碰撞伸展背景下。  相似文献   
36.
龙花楼  但文红 《地理研究》2012,31(8):1546-1546
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主办,贵州师范大学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和贵州省地理学会承办,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省有机农业协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国土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协办的 “2012年中国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7月16~20日在贵阳市隆重召开。来自全国20多个省 (市、自治区)的代表共150余人参会,大会交流论文105篇。  相似文献   
37.
中?南帕米尔在早白垩世发生了岩浆爆发事件,出露的花岗质岩基规模巨大并且分布广泛.这些白垩纪花岗质岩石为钙碱性系列,具有弧岩浆岩的微量元素特征,可能形成于Shyok洋和/或新特提斯洋的北向俯冲环境,但其岩石成因与动力过程仍然不清楚.本文对中帕米尔塔什库尔干地区的二云母花岗岩与中?基性包体开展了二次离子质谱(SIMS)锆石...  相似文献   
38.
液动冲击器工作是否正常,直观地反映在重锤上。因此,观察和记录重锤工作时的瞬时位态变化,是正确指导冲击器调试工作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对阀式液动冲击器进行初步测试,通过对记录曲线的分析,提出了许多有关调试和设计参考方面值得探讨的问题,一、用于测试的726类型冲击器结构参数1.冲击器直径为66毫米。2.重锤重量G为11公斤。3.理论举锤的工作压强P>0.89公斤/厘米~2(举锤面积为12.4厘米~2)。4.重锤上行15毫米限位拉开下阀,然后惯性上  相似文献   
39.
根据扬子江下游已有的地质资料的分析,对于本区的岩浆作用问题可以得出几点毕于以往研究所得结论的另一结论来。至今认为本区所有的岩浆活动都是单循环的,这个循环在时间上已属于燕山期。把各侵入体岩石成分的区别解释为在同一地区一个大的花岗岩质岩基的不同侵蚀深度、岩浆分毕及一种岩石与另一种岩石的混合同化等。假如从抽象的观点,从岩浆活动的纯理论  相似文献   
40.
南京新济洲湿地生态恢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以新济洲湿地为例,研究了长江洲滩湿地生态恢复的内涵,提出了生态恢复工程方案。新济洲湿地位于长江下游南京市江宁区段,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该湿地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通过对新济洲湿地的野外研究,分析了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特征,从湿地生境、生物、结构与功能方面阐述了生态恢复的总体构想,研究了湿地恢复的工程手段与可持续利用模式。新济洲湿地生境恢复包括栖息地、基底、水体和土壤的恢复;湿地生物恢复途径有提高植被覆盖率、控制外来物种和保护野生动植物;湿地结构与功能恢复内容包括生态序列重建,生态系统、湿地景观与生物多样性恢复。湿地恢复的工程手段有景观建设、功能区建设、生态定位站、血吸虫防治、植被移植、防护林和河道整治等;湿地可持续利用模式包括桑基鱼塘、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