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110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71.
三维裂隙介质中弹性波Green函数的Weyl积分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三维裂隙介质中弹性波Green函数的Weyl积分解表达式,由于该积分解建立在平面波基础上,因而在与三维裂隙介质等价的各向异性介质中Green函数的解形式变得非常简洁明了。通过在不含裂隙、含饱和水裂隙和干裂隙情况下对Weyl积分解的计算,表明了公式的正确性,而且也说明了利用该公式可节省机时和工作量。  相似文献   
72.
用遗传算法反演各向异性介质弹性参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用遗传算法来反演各向异性介质的弹性常数。首先概述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然后以横向各向同性介质的一维模型反演为例,重点讨论了交换概率、更新概率、变异概率和控制温度对反演收敛速度的影响。为改进收敛性能,反演中利用模拟退火法中的控制温度对目标函数作尺度变换,并采用了层剥离技术。对有噪及二维情形也作了考虑。计算表明遗传算法反演是一种良好的非线性反演方法。  相似文献   
73.
前言近年来,作者曾对某区有关煤中锗(Ge)的存在状态、分布特征、富集因素以及锗的聚集方式和来源等問題,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現选择两个煤产地进行比較全面的系統研究。  相似文献   
74.
本文运用滤波和K-L变换对全波列声测井数据进行处理。滤波能去掉某些高、低频噪音;K-L变换,能削弱相干或不相干的噪音,分离或去掉各种波型,以加强S波信噪比。  相似文献   
75.
工程反射地震常规的多次覆盖系统、排列和炮点的同时滚动,导致了施工效率的低下。为解决这个问题,从共反射点原理出发,详细探讨了非常规的移动炮点的多次覆盖观测方法,并与常规的多次覆盖观测方法进行了对比。认为这种方法在提高野外施工效率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数据的信噪比和速度分析的精度,并且可兼顾折射法和多道面波的应用。  相似文献   
76.
77.
利用AERONET观测资料从气候学的角度比较分析了2001-2011年东亚地区沙尘天气发生时沙尘源区和下游区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结果表明:沙尘期间沙尘源区气溶胶光学厚度明显大于下游区,而Angstr?m波长指数却小于下游区,当沙尘暴出现时会降至零甚至负值。气溶胶粒子尺度体积谱分布除敦煌为单峰外,其余各站均呈双峰分布,香河和北京的细粒子浓度明显大于西北地区,这可能是由细的沙尘粒子和污染气溶胶共同造成。在440-1020 nm范围内,中国地区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平均值为0.93,韩国和日本站分别为0.93和0.94。沙尘源区与下游区相比,复折射指数实部偏大,虚部偏小。总体来说,沙尘天气下东亚地区在4个波段内平均不对称因子为0.70。  相似文献   
78.
基于BISQ机制三维双相EDA介质中的反射与透射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BISQ机制,采用相慢度参数化的方法,推导了三维双相EDA介质分界面上的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矩阵,分别计算了孔隙、裂隙或裂缝中含油、气、水时地震波在界面上的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  相似文献   
79.
雅鲁藏布江下游围绕喜马拉雅山东端最高峰南迦巴瓦峰(7782m)作奇特的马蹄形大拐弯,连续的深切割在青藏高原东南斜面上,长达496.3km,最深达5382m,是世界上最大的峡谷。它的论证和被发现,是20世纪末一次重大的地理发现。大峡谷是适应板块缝合构造带发育的构造谷,它还是南来水汽进入青藏高原的最大通道,它所造就的独特自然环境和地理景观,以及以生物和水力为主的丰富自然资源,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进行世界最大峡谷的地学、生物学理论与应用的系统研究,对大峡谷的开发、规划、永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建立大峡谷自然保护区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0.
油气勘探的重点是寻找油气储层的分布 ,而地下油气的存在必然对地震记录产生影响。传统的地震波理论是建立在纯弹性固体基础之上 ,没有考虑固体中所含的流体 ,因此 ,它难以研究含油水岩石的物理性质 ,如岩石的渗透率和孔隙度、油水粘度。从固、液介质系统能量和本构方程出发 ,推导出固体、油相和水相的动力学方程 ,进而建立起含油水两相流体各向异性孔隙介质的地震波传播方程。该方程包括有岩石和油水的物理参数 ,更适合于油田的勘探和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