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48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基于区域地形起伏度模型的陕西农村劳动力时空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不仅受经济社会的拉力,而且可能受自然环境推力的影响.地形起伏是农村自然环境状况的重要指标.运用改进的区域地形起伏度模型、成本距离模型、重心模型,定量分析1990-2009年陕西省农村劳动力时空变化格局,结果表明:20 a间农村劳动力并非简单的持续从地形起伏高的地区往起伏低的地区移动,但地形起伏作为农村劳动力分布的重要作用因素其影响正在不断加强,并表现出进一步加强的趋势性;关中地区农村劳动力增幅较慢,体现了其快速城市化进程;陕北与陕南地形起伏度较高,陕北作为能源工业基地,其劳动力增幅快于陕南;经济因素与地形因素在整体上会拉动或推动人口格局变化,但在年尺度上表现出较强的波动性;研究区整体表现为,地形起伏越低、土地集约度越高,则区域非农化进程越快.  相似文献   
32.
EOS/MODIS-NDVI法在新疆火情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新疆特殊的地理、气候特征,将EOS/MODIS的植被指数与火灾光谱特征综合应用到火灾监测工作中,显著的提高了火点判识的精度;同时,极大的减少了遥感监测火情的运算时间。  相似文献   
33.
一、前言“淮上法综合单位线”(以下简称淮上法)于1957年建立。该法在吸取历年来各种综合单位线经验的基础上,认为单位时段t_r内最大集流范围的大小及位置是影响单位线洪峰流量q_p、洪峰上涨历时t_p的主要因素。因而采用与单位线要素直接有关的部分流域特征值进  相似文献   
34.
针对室内场景下疏散规划方案设计简单、施行复杂以及管控困难的问题,应用一种时空核密度分析方法对疏散中的行人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基于疏散仿真行人的位置数据进行核密度分析,对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输出后能够针对性的提出相关应急疏散布防布控建议与对策.最终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时空核密度分析方法能够有效分析全疏散流程行人聚集特征,对估计结果的三维可视化能够快速准确定位疏散瓶颈位置、识别拥堵区域,基于分析结果能够给出相应的应急疏散布防布控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35.
东北林区生态系统服务与健康协同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明晰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系统健康之间的协同关系,是识别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之间内在综合关联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森林物质合成、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净化空气、生物多样性维持等五项服务指标和林分结构活力、组织力、恢复力三项综合指标的估算与评价,对吉林省汪清林业局国有天然林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估和进行相关性分析与热点识别。结果表明:随着植被群落的分异,各植被类型在空间上体现出差异化的优势生态服务类型和生态系统健康指标分布规律,而两者的热点分布均呈现"南多北少/东西部多中部少"的空间格局;相关分析显示,协同作用是各样本类型之间的主导关系,大部分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系统健康指标的增长并不会导致另一些指标的下降,不考虑木材供给的森林景观多功能性可以实现。研究结果可以为国有天然林停伐后林区社会—生态系统的管理模式优选和空间差异化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6.
国内外多功能景观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作为沟通自然景观与人类社会的重要桥梁,景观功能一直以来都是景观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多功能景观通过对自然景观功能赋予人类价值评判,与土地利用决策紧密相关,已成为当前景观功能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多学科景观综合研究的重点领域和景观生态学新的学科生长点。在系统梳理多功能景观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其与景观多功能性、生态系统服务及多功能农业的概念异同;并从景观多功能性评价、多功能景观空间识别、多功能景观规划与管理等3个方面,重点探讨了近年来国内外多功能景观研究的进展及其主要不足;最后,展望了当前国内外多功能景观研究的重点发展方向,即多功能景观权衡机理解析、多功能景观区域类型识别、多功能景观尺度与划区效应评估、多功能景观动态预测及情景模拟。  相似文献   
37.
郦天昳  彭建  刘焱序  杨旸  陈昕 《地理科学进展》2017,36(10):1270-1280
生态文化健康是衡量区域自然生态和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准则。本文以云南省生态城镇建设区——大理白族自治州为例,基于生态—文化耦合系统可持续性视角构建生态文化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集对分析和信息熵开展县域尺度定量评价,并通过分析各县市自然、文化健康组合状况,开展相应的管控发展战略分区。研究结果表明:大理州生态文化健康水平呈现西部高于东部、北部优于南部的整体特征,云龙县生态文化健康水平为全州最高,祥云县最低。根据各县市的生态文化健康因子组合特征将12个县市分为四类发展战略区,即生态文化协同保护区、生态文化均衡发展区、生态恢复优先区、文化建设优先区。本文提出的生态文化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对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8.
空间恢复力理论支持下的人地系统动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人地系统的概念表现了人与地在特定的地域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动态结构,面向人地系统动态运行过程的复杂性,亟待构建更有力的指标体系表征地球系统和人类系统相互影响与反馈的过程。空间恢复力可以被理解为以保障人地系统结构稳定为目标的地域空间整体对自然和社会扰动的吸收、复原或转化能力,为人地系统研究中针对性理论模式和可定量化指标体系的塑造提供新途径。本文以从自然维度出发的政策与生态系统空间恢复力、从社会维度出发的环境变化与社区生产生活空间恢复力、从综合描述方式出发的空间恢复力综合指标体系三个角度梳理空间恢复力研究现状,并从结构、功能、阈值三个方面研讨不同地域功能类型下的空间恢复力指标体系,提出认知保障系统可持续性的空间状态、明晰人地系统动态过程的空间阈值、满足生态保护与社会进步国家需求三项内容可以作为人地系统动态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9.
The Three-River Headwaters Region(TRHR), which is the source area of the Yangtze River, Yellow River, and Lancang River, is of key importance to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of China. Because of climate changes and human activities, ecological degradation occurred in this region. Therefore, "The nature reserve of Three-River Source Regions"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project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construction for the Three-River Headwaters Nature Reserve" was implement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his study, based on MODIS-NDVI and climate data, aims to analyze the spatiotemporal changes in vegetation coverage and its driving factors in the TRHR between 2000 and 2011, from three dimensions. Linear regression, Hurst index analysis, and partial correlation analysis were employed. The results showed the following:(1) In the past 12 years(2000–2011), the NDVI of the study area increased, with a linear tendency being 1.2%/10a, of which the Yangtze and Yellow River source regions presented an increasing trend, while the Lancang River source region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2) Vegetation coverage presented an obvious spatial difference in the TRHR, and the NDVI frequency was featured by a bimodal structure.(3) The area with improved vegetation coverage was larger than the degraded area, being 64.06% and 35.94%, respectively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and presented an increasing trend in the north and a decreasing trend in the south.(4) The reverse characteristics of vegetation coverage change are significant. In the future, degradation trends will be mainly found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and to the north of the Yellow River, while areas with improving trend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Lancang River Basin.(5) The response of vegetation coverage to precipitation and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has a time lag, while there is no such lag in the case of temperature.(6) The increased vegetation coverage is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warm-wet climate chang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project.  相似文献   
40.
遥感对地观测为理解陆地植被动态与全球环境变化规律提供了数据基础,基于卫星观测的全球植被遥感数据产品近年来层出不穷,但缺乏基于数据使用者视角的系统梳理。本文回顾了全球植被遥感数据产品的发展历程,梳理了相关卫星计划及对应数据产品,分析了从植被光谱指数到生物物理特征参量、传统光学遥感反演到叶绿素荧光及星载微波反演产品、从单一传感器生产到多数据源—多数据集融合产品的发展脉络,阐述了全球植被遥感数据产品的来源、特征与关联关系。认为当前全球植被遥感数据产品的生产与应用存在一定脱节,遥感产品精度制约了对地球系统的深入理解。全球植被遥感数据产品正从宏观状态监测向专业化、精细化、标准化转变,建议未来制备全球遥感数据产品应充分利用目前已积累的长时序观测数据,融合多源观测资料,提升现有数据集的时空分辨率、精度及连续性;注重提高特殊区域与特定类型生态系统的反演精度,加强多维植被特征的一体化监测;建立全球植被产品数据共享平台,提供标准的全流程数据处理与分发服务,将数据不确定性信息高效、清晰提供给用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