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4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164篇
测绘学   77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117篇
地质学   519篇
海洋学   8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陕西油页岩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陕西具有丰富的油页岩资源,鄂尔多斯盆地是西北地区有关油页岩记录最多的地区,油页岩分布层位包括侏罗系延安组、安定组,三叠系延长组,二叠系山西组及石炭系太原组.在收集前人油页岩资料的基础上,根据陕西省油页岩资源特征和成矿条件,提出了12个找矿远景区,并建议对全省油页岩资源开展远景调查工作,大致查明区内油页岩的埋深、层数、分布范围、厚度变化、油质特征、工业用途,估算推断的、预测的资源量,为下步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52.
低渗透储层水平井-直井联合布井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布井方式至关重要。首先利用劈分流场的方法直观地给出常规储层水平井-直井联合布井的产能评价方法;然后针对低渗透储层的渗流特点,在考虑启动压力梯度条件下建立新的井网渗流物理模型并求解得到产能评价公式;最后经分析计算给出启动压力梯度影响的面积井网极限注采井距关系曲线。研究结果为低渗透储层部署水平井-直井联合井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53.
介绍基于OpenGL的点云数据的显示与更新,主要针对点云数据的前期处理。给出了三维场景绘制、双缓存技术的运用、坐标转换等过程及部分实现代码。  相似文献   
254.
华北东部盆山耦合与内生成矿作用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8  
盆-山耦合关系是当今地学研究的前沿课题。但是,在几何学上,成对盆山耦合论述较多。而华北东部裂陷盆地则西与太行造山带、北与燕山造山带、东与胶辽山地、南与大别造山带均构成盆-山耦合,即中心裂陷盆地与外围各造山带均为耦合关系。研究表明:中心裂陷与华北地幔亚热柱的形成密切相关,由于地幔亚热柱强烈上隆,在岩石圈底部受阻,使华北东部岩石圈发生热减薄-断陷的同时,向外拆离的地幔岩在盆地外围形成一系列次级隆起(太行、燕山、胶辽、大别造山带),即地幔热柱多级演化的第三级单元———幔枝构造。各幔枝构造(造山带)间具有明显的可比性,并共同与中心裂陷盆地构成盆-山耦合关系。与此同时,随地幔热柱-亚热柱-幔枝构造向上迁移的成矿元素,亦以气态-气液混合态-含矿流体的形式向上迁移,并最终在幔枝构造的有利聚集部位成矿,形成张宣、冀东、辽东、胶东、鲁西、小秦岭、阜平等幔枝构造成矿集中区。  相似文献   
255.
三维城市地球物理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坤  侯卫生  刘修国 《地球科学》2006,31(5):663-667
为实现地球物理数据对城市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以3D GIS作为基础平台, 从数据与信息管理、多方法综合处理与显示、成果的三维可视化表达及信息发布等4个层次阐述了三维城市地球物理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框架的构建; 数据与信息管理子系统是整个系统的基础, 提供数据基础.GIS支持下的第2层次作为数据显示和多方法交互综合处理的工具而存在, 并为成果信息表达提供基础.后2个层次实现城市地球物理成果数据的展示功能.第3个层次是对成果数据的三维再现, 而第4个层次则通过Web来发布成果信息.在构建三维城市地球物理数据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时, 存在2个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 (1) 要实现多期次海量的城市地球物理数据的一体化管理问题.提出了以地球物理勘探点、线作为多方法数据融合的基础, 分层次、专题按要素的方式建立多维数据库, 以达到对数据的统一管理. (2) 成果信息的可视化问题.为了在三维空间中再现成果数据, 将地球物理形式的数据转换成地质形式, 设计了一个以线框模型为基本思想来表达三维地质模型的数据模型.将提出的系统框架结合华北某地区进行了应用,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56.
本文以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肠道组织为研究材料,利用HE染色、米利根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对其组织学结构及神经定位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初步探讨了仿刺参肠道的神经分布。HE染色结果表明,仿刺参肠壁由外向内分别为:体腔上皮层、肌肉层、内部结缔组织层和肠腔上皮层;和后肠相比,其中肠内壁常形成高而窄,且方向单一的褶皱,在结构上扩大了吸收面积,与其主要起消化吸收作用这一功能一致。米利根染色表明肠壁的纵向肌肉、肠腔上皮层和体腔上皮层均有神经成分存在,棘皮动物神经特异性抗体1E11的定位研究结果同样显示其免疫活性广泛而强烈,阳性位点集中于体腔上皮层、肌肉层和内部结缔组织层,且在肌肉层中表达最强,推测其可能参与肠道的再生过程及长期夏眠萎缩后的肠道快速修复过程。本研究为仿刺参神经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也为仿刺参特殊生理机制的研究提供神经学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57.
为了了解八宝水库库区地下河的连通性,评价蓄水后是否会发生渗漏,2003年12月底笔者在八宝水库进行了盐示踪试验。以此为例介绍了自动化监测电导率在示踪试验中的应用。实验证明水溶液的电导率直接和溶解盐的浓度成正比,水溶液中电导率的变化反映了溶解的NaCl的变化情况。本次试验通过自动化监测仪器记录水溶液中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反映水中溶解的NaCl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根据流量数据换算得出回收量和回收率等数据。  相似文献   
258.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了冲绳海槽北部柱状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分布和组成特征。样品中正烷烃显示出明显的双峰分布,其中高分子正烷烃显示出明显的奇数碳优势;低分子的正烷烃显示出偶数碳优势,其丰度最大值位于C16和C18处。该柱状沉积物中120~140cm层样品(样品S10-7)中沥青、正烷烃以及脂肪酸的含量都要远高于其他层位样品,且该层位样品中正十八烷酸质量比(16.915μg/g)要高于其他层位样品1~2个数量级。S10-7样品中3个成熟度参数也高于其他样品,预示该层位样品受到明显的热蚀变。S10-7样品中有机质的分布和组成情况预示该柱状沉积物样品周围可能存在未被发现的热液区。本研究旨在揭示该柱状沉积物中有机质的来源,同时评估该区热液活动的可能性。本研究的开展可为该区沉积物中有机质来源及热液活动研究提供研究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259.
【目的】研究不同开口饵料对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幼体存活和生长的影响。【方法】选用轮虫、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卤虫无节幼体、枝角类、小球藻等为开口饵料培养口虾蛄幼体20d。用卤虫无节幼体作为单一饵料进行口虾蛄幼体的早期生长研究。【结果】幼体开口后6 d(Z4期),单独投喂小球藻、轮虫、枝角类的口虾蛄幼体成活率为0%,而投喂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卤虫无节幼体的口虾蛄幼体成活率则相对较高,分别为89%和8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验7~19 d内(Z5-Z8期),轮虫+卤虫无节幼体组成活率最佳,达71%,卤虫无节幼体组幼体成活率则为50%。单一投喂卤虫无节幼体0~15 d(Z2―Z7期)内口虾蛄幼体持续生长,15 d(Z7期)后口虾蛄不再生长,其体长与头胸甲长、腹部长、尾扇长等存在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P0.01)。【结论】基于实验结果和口虾蛄幼体的摄食特性,建议口虾蛄幼体的开口投喂方案为幼体开口后的0~15d内(Z2―Z7期)主要投喂轮虫+卤虫无节幼体饵料,15 d后(Z7期)逐渐转至其他生物饵料。  相似文献   
260.
【目的】分析湛江湾沉积物中氨氧化古菌(AOA)和氨氧化细菌(AOB)的丰度与多样性。【方法】采用分子生态学方法。【结果】AOA amoA基因丰度范围为3.23×10~5~5.27×10~6 copies·g~(-1)(以干土计),AOB amoA基因丰度范围为2.99×10~4~1.06×10~7 copies·g~(-1)(以干土计),两者平均丰度差别不大;但对于潮下带,大部分站位AOA amoA基因丰度高于AOB,且与氨氮和有机碳含量显著正相关。在工厂排污口和养殖区AOA多样性高于其他站位,而AOB则相反,说明AOA对环境污染物有更强的适应能力。系统发育分析显示,88%的AOA amoA序列属于海洋簇Group I.1a,优势类群是一类喜热带气候的AOA新分支;潮下带亚硝化螺菌属AOB为优势种群,而潮间带亚硝化单胞菌属AOB为优势种群。CCA分析表明,盐度和pH显著影响湛江湾AOA与AOB的群落结构。【结论】湛江湾沉积物中氨氧化微生物的分布与氨氮、总有机碳、盐度、pH等多种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