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蒋海昆  侯海峰 《内陆地震》2003,17(2):101-108
依据震前资料,对2002年7月23日南黄海北部Ms4.9地震的年度预测过程进行简要回顾,对关键预测依据进行初步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在南黄海地区,地震活动图像在同一区域的集中演化及3级地震的丛集活动对未来地震发生地点的判别具有指示意义;该区5级以上地震活动时间结构的分析(活跃时段划分及其对比、准周期活动特征等)对年度预测的时间判断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2.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s of acoustic emission (AE) during the deformation of samples containing an inhomogeneous fault have been studied under biaxial compress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ult strength and the duration from loading to failure increase and the failure mode changes from abrupt instability to gradual failure with increase of lateral stress σ2. The pre-setting fault and its heterogeneit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trolling AE spatial distribution during the deformation. The basic pattern of AE spatial distribution is controlled by the pre-setting fault, especially the parts with inhomogeneous strength and the strong segment, and the localization of fracturing starts from the positions with inhomogeneous strength, With increase of σ5, the dense AE distribution area spreads from the positions with inhomogeneous strength to the whole strong segment gradually. AE temporal sequence i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σ2. The fault shows abrupt instability in final failure, which occurs on a background of "enhancement-quiescence" in microfracturing activity at lower σ2. At higher σ5, the fault shows gradual failure, and AE occurrence rate increases continuously and AER increase exponentially before and after the failure, The effect of σ2 on b-value is also remarkable, b-value shows precursory decrease in the weakening stage when fault behavior is abrupt instability, but it shows balanced change when fault behavior is gradual failure,  相似文献   
23.
聊城——兰考断裂带及其邻区现代地壳应力场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聊城——兰考断裂带及其邻区25个小地震震源机制结果及近期小地震资料,分析了本区现代地壳应力场以及地震活动的基本特征。发现:本区主压应力轴取向为北东东(近东西)向,主张应力轴为北北西(近南北)向,与华北地区应力场相差甚微,与1937年荷泽7级地震震源应力场极为一致;分区应力主轴取向的稳定性有一定差别;相应的地震活动方式(时间、空间特征等)亦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4.
历史地震序列类型的划分及其应用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对我国历史地震记载特点进行了分析,探索了历史地震序列类型划分的建议方案,即根据历史地震序列的记载特点,将其分为“安全类”和“危险类”两种类型。在此基础上以山东地区为例,对山东及邻区历史地震序列分类。结果表明,区内历史地震序列中安全类约占83.9%,危险类约占16.1%,这一结果与本区现代地震序列类型划分结果大体一致,但与全国现代地震序列类型统计结果有一定差异。由于受地震史料记载详略因素的限制,上述结果是粗略的、初步的,但仍是对于现代地震序列类型信息的一种补充。所得结果可在震后早期趋势快速判定中参考。  相似文献   
25.
设计了含圆柱形障碍体的平直断层物理模型,在概念上可模 拟断层面上与地震孕育相关的障碍体等强固区域. 开展了中等尺度岩石标本的双轴压缩实验 ,研究标本在变形过程中群体微破裂事件的时空演化. 结果表明:(1)由于标本预置断层两 盘与障碍体之间、以及断层两盘彼此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得交替活动成为含障碍体平直 断层标本变形过程中最为显著的特征; (2)含障碍体平直断层标本能够发生动力学失稳的前 提条件是障碍体在外加载荷作用下首先发生破坏,微破裂群体在障碍体破坏前后显示不同的 时空演化特征;(3)含障碍体平直断层标本失稳前的总变形量较大,弹性变形阶段微破裂累 积频次呈指数增长. 而在其后的位移弱化阶段,在障碍体及围绕障碍体的围岩区域内微破裂 事件稀少,突发失稳发生在相对平静的背景之上;(4)不同构造组合变形过程中的微破裂群 体具有明显不同的b值,b值与构造相关的区域性差异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26.
Introduction The earthquake is, in essence, the rupture process of crustal medium under the tectonic stress. Statistically, the macrofracture of homogeneous material is caused by the rapid increment of microfracture numbers and their collusion between one another. The macrofracture (development No.2 JIANG Hai-kun, et al: RTL ALGORITHM IN EARTHQUAKE PRECURSOR 165of main fault) is resulted from the avalanche-like growth of microf…  相似文献   
27.
侯海峰 《地质与勘探》2019,55(S1):351-356
通过对贵州水城—纳雍地区峨眉山玄武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风化壳结构、矿体垂向变化特征的综合研究,总结了矿床特征、风化壳特征、区域成矿条件。风化壳中全风化层是稀土矿富集最好的层位; (La/Yb)N、ΣLREE/ΣHREE比值较高,属于强轻稀土富集类型。严格受母岩、地形、气候、地层、构造等因素共同作用。稀土矿床具备分布面广、埋藏浅、厚度大、品位高等地质特征。可以指导贵州西部地区寻找同类型大型稀土矿产地。  相似文献   
28.
中国大陆中强地震余震序列的部分统计特征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1970年以来记录相对完整的294次50级以上地震序列资料,研究中国大陆中强地震余震序列统计特征,探讨序列类型、最大余震震级、强余震活动持续时间等与主震震级及主震断层性质之间的关系.中国大陆孤立型、主余型及多震型地震余震序列分别约占23%、59%及18%.其中走滑型、具有倾滑分量的走滑型、具有走滑分量的倾滑型及逆冲型分别占48%、24%、17%及11%. 余震序列1年内最大余震震级与主震震级正相关,但主震震级较低时相对离散,孤立型序列离散程度较高,主余型及多震型序列线性相关性较好.绝大多数序列最大余震均发生在震后200天内,少数具有晚期强余震的序列主要属主余型序列,孤立型及多震型序列通常没有晚期强余震发生.68%的序列1年内最大余震发生在震后10天内,77%发生在震后30天之内,95%发生在震后120天之内.序列最大余震发生时间及5、6级强余震活动持续时间与序列类型及主震震级大小有关,多震型序列最大余震发生最快,孤立型次之、主余型最长.若仅就主余型序列而言,当主震震级较高时最大余震与主震间时间间隔相对较短,主震震级较低时最大余震与主震间时间间隔相对较长.  相似文献   
29.
本文分析了华北地震区九次7.0级以上大地震前中、小地震的平面分布,发现较多的大地震具有填空性.对大地震前的空区参数与大地震的关系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30.
山东省地震监测中心台的建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地震观测环境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干扰,许多地震台站选择了新的台址;而伴随着我国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加密观测也需要建立一些新的地震台站。主要介绍了新建的山东省地震监测中心台的台址情况、观测环境、地磁房的设计及建设、玄武岩纤维筋混凝土结构和玻璃钢罐体的应用、及其他基础设施,对部分建设中的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处理,并探讨了新台址建设的可行性,为其他地震台站的搬迁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