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17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81.
82.
近年来就唐山7.8级大震的前兆异常陆续发表了不少单项和综合性的研究结果。本文将着重讨论震前异常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这里所谓不均匀性包括两方面的含意:(1)某个地区内,不同类观测手段异常的时间过程的不同步性;(2)不同地区间异常分布的不均衡  相似文献   
83.
岛弧-海沟地区浅源强震分布和地球自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初步研究了全球某些岛弧海沟构造系统中浅源强震的震中位置和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相关关系(简称ER关系)。汤加-克马德克、印尼爪哇、日本和阿拉斯加-阿留申等的岛弧海沟地段的ER关系表明,在海沟及其附近的重力负异常地区内,地震多在地球自转加快的年份中发生;而在岛弧及其附近的重力正异常地区内,地震主要发生在自转相对减慢的年份中。这种特征可能不仅和海洋与大陆板块汇聚边界的岛弧海沟上的基本应力状态有关,而且与自转速率不均匀产生的附加应力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84.
华北地区震带分段波速比平均值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粟生平  傅征祥 《地震》1996,16(2):114-120
活断层分段特征的研究是当前活断层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为了配合活断层分段性的研究,尝试研究不同活断层段落上的地壳波速比是否存在分段性的特征,文中主要对华北地区山西和燕山断裂带分区域进行了波速比平均值的测定和差异对比。  相似文献   
85.
地震损失概率预测研究中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基于假定未来某段时间内研究地区或场地上地震烈度影响事件遵从贝努利(Bernoulli)随机独立试验过程,利用历史地震烈度-额度统计关系,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地震损失概率预测的危险性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6.
在描述事件非稳态泊松过程基本统计特征的基础上,将非稳态泊松过程应用在华北地震区汾渭带和华北平原地震带的中长期地震预测研究中。研究表明,假定未来几百年间,汾渭带和华北带的强震(M≥7.0)活动将重现上一次地震轮回的非稳态泊松时间过程,那么,在2010年前发生一次7级地震的累计概率分别为0.26(不确定性范围为0.06 ̄0.50)和0.04(不确定性范围为0.00 ̄0.13)。它们明显地低于按稳态泊松  相似文献   
87.
地城发生非稳态泊松过程和中长期概率预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傅征祥  粟生平 《地震》1998,18(2):105-111
在描述事件非稳态泊松过程的基本统计特征及其与稳态泊松过程判别的基础上,将非稳态泊松过程应用在华北地震区分渭带和华北平原地震带的中长期地震预测研究。研究表明,假定未来几百年间,汾渭带和华北平原带的强震(M≥7.0)活动,将重现上一次地震轮回的非稳态泊松时间过程,那么,在2010年前它们发生一次7级大地震的累计概率分别为0.26(不确定性范围:0.06 ̄0.50)在0.4(不确定性范围:0.00 ̄0.  相似文献   
88.
大地震的强余震活动持续时间和重复时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傅征祥 《地震地质》1990,12(1):15-20
1966—1981年中国大陆华北和西南地区发生了10次大地震(M_s≥6.9),其强余震活动持续时间有明显差异,从1天到1000天不等。它们似乎与主震震级大小无关,却依赖于不同主震的重复时间,即较长的持续时间对应较长的重复时间。基于地震力学的观点,较长的重复时间意味着地震断面静止接触时间较长,断面摩擦强度将增大,产生数量较多和面积较大的强固点,所以,有可能在断面主破裂之后,观测到较长持续时间的强余震活动(强固点破裂  相似文献   
89.
研究了亚洲11个重要地震国家或地区(阿富汗, 巴基斯坦, 菲律宾, 日本, 伊朗, 印度, 印尼, 中国大陆, 中国华北地区, 中国南北带)近代地震造成人员死亡率的自相似指数标度律, 并将其应用于泊松模型中, 预测2025年前亚洲重要地震国家发生地震生命损失千人、 万人和十万人以上巨灾事件的概率。 其中, 中国大陆华北地区、 日本和印尼发生万人以上死亡的巨灾概率可能较高。  相似文献   
90.
汶川8级大地震活动断裂滑动速率异常低的比较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收集1900—2008年东亚大陆西部三角地震区内8次陆内逆冲型浅源大地震(M≥7.5)活动断裂的滑动速率基础上, 初步比较分析表明东亚大三角地震区陆内逆冲型孕震断层的缩短或垂直平均滑动速率≤12 mm/a; 2008年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发生在滑动速率异常低(0.2~1.0 mm/a)的龙门山活动断层上; 地震震级大小和滑动速率大小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显示出线性的简单相关关系; 地震震级大小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包括断层的地质年代、 尺度(长度、 宽度和深度)、 活动速率和历史、 物性, 以及应力-应变本构关系和动力学环境等, 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