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7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73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河流动力学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叔尤  方铎 《水科学进展》1992,3(4):319-325
从流域产沙、床面形态及河床阻力、泥沙输移、河流形态及其演变、工程泥沙、河流模拟、泥沙测验和环境泥沙等八个主要方面评述了河流动力学研究的内容、方法和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讨论了未来可能引起关注的若干课题.  相似文献   
92.
利用北京国家综合气象探测试验基地超大城市观测试验建设的地基垂直遥感设备(激光气溶胶雷达、微波辐射计及风廓线雷达),使用2021年5—8月的观测资料,根据不同设备的探测优势以及边界层的日变化规律,利用激光气溶胶雷达、微波辐射计、风廓线雷达观测资料进行联合反演,得到全天候大气边界层高度。并将联合反演所得的边界层高度与探空资料计算及ERA5再分析资料提供的全天候大气边界层高度进行比较,发现:联合反演边界层高度与ERA5数据提供的大气边界层高度有较好的一致性;激光气溶胶雷达适用于白天对流边界层的观测,微波辐射计适用于夜间稳定边界层的观测,使用微波辐射计与风廓线雷达联合反演大气边界层高度可以改善弱降雨时单设备的反演结果;联合反演的大气边界层高度结果与单设备反演大气边界层高度均符合大气边界层的日变化规律;得到的联合反演边界层高度与探空数据计算得到的大气边界层高度差值的标准偏差为62 m,相较于ERA5数据提供的一定范围内大气边界层高度均值,联合反演边界层高度能更精准地反映更小范围内的大气边界层高度。  相似文献   
93.
重力反演是恢复地下密度空间分布的有效工具,而选择合理的密度模型约束方法是提升重力反演分辨率和可靠性的关键.常规约束方法大多是从剖分网格空间中的密度模型出发,通过调整光滑或稀疏约束权重来匹配反演目标,但当地质体类型多样、异常分离不准确及网格剖分方案不合理时,模型约束的合理性与灵活性难以得到有效保证.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密度模型稀疏表征的重力反演方法.首先假设待反演的密度模型表征为模型特征矩阵和稀疏分解系数的线性组合,之后重新推导了重力反演目标函数,并给出了分解系数的稀疏求解过程.相比现有重力反演方法,用于构建模型特征矩阵的特征模型可包含不同类型地质体的先验几何信息,分解系数的稀疏性保证了待反演目标来自于最典型的地质模式组合.最后,通过模型试验及实际资料验证了基于密度模型稀疏表征的重力反演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4.
Large-scale atmospheric inform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gional model for the forecasts of weather such as tropical cyclone (TC). However, it is difficult to be fully represented in regional models due to domain size and a lack of observation data, particularly at sea used in regional data assimilation. Blending analysis has been developed and implemented in regional models to reintroduce large-scale information from global model to regional analysis. Research of the impact of this large-scale blending scheme for the Global / 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 (CMA-MESO) regional model on TC forecasting is limited and this study attempts to further progress by examining the adaptivity of the blending scheme using the two-dimensional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 (2D-DCT) filter on the model forecast of Typhoon Haima over Shenzhen, China in 2016 and considering various cut-off wavelength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rror of the 24-hour typhoon track forecast can be reduced to less than 25 km by applying the scale-dependent blending scheme, indicating that the blending analysis is effectively able to minimise the large-scale bias for the initial field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wind forecast is more evident for u-wind component according to the reduced root mean square errors (RMSEs) by comparing the experiments with and without blending analysis. Furthermore, the higher equitable threat score (ETS) provided implications that the precipitation prediction skills were increased in the 24h forecast by improving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large-scale feature in the CMA-MESO analysis. Furthermo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the track error forecast were found by applying the blending analysis with different cut-off wavelengths from 400 km to 1200 km and the track error can be reduced less than by 10 km with 400 km cut-off wavelength in the first 6h forecast. It highlighted that the blending scheme with dynamic cut-off wavelengths adap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TC systems is necessary in order to optimally introduce and ingest the large-scale information from global model to the regional model for improving the TC forecast. In this paper, the methods and data applied in this study will be firstly introduced, before discussion of the results regard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blending analysis and its impacts on the wind and precipitation forecast correspondingly, followed by the discussion of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blending scheme on TC forecasts and the conclusion section.  相似文献   
95.
96.
坡面径流侵蚀量随坡度变化规律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光科  方铎 《水文》1996,(6):45-48
在论述了坡面径流侵蚀机理的基础上,根据河流动力学的原理,分析了坡面上泥沙颗粒在径流作用下的受力情况,导出了坡面径流非均匀沙侵蚀的临界坡度为3/4ψ。最后用湖北省-径流实验站某次实测资料,对坡面径流量随坡度的变化规律作出了完整的描述。  相似文献   
97.
吹雪和风沙能共存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家合 《气象》1975,1(7):8-8
吹雪类和风沙类的天气现象能否同时存在并相互转变呢?我们经过多次细心观察和学习有关规定,认为它们是完全可以相互转变和同时存在的。当然,碰到这样的情况,应该谨慎、确切地判断和记录。 比如,先降雪而形成积雪,而后有雪暴或吹雪。再后来由于积雪被风吹得一片片露出地面,地上的尘土和沙粒明显地被风吹起来。天色发黄,风吹起来的飘浮物和散落物中,有大量雪片,同时又夹有大量沙尘。这时就可以同时存在这两类现象中的各一种。如  相似文献   
98.
结合生态工业园的特征和耦合的概念,提出了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中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园区与区域耦合的梯级耦合系统,指出基于清洁生产的企业之间耦合是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重点和关键。最后,探讨了生态工业园梯级耦合系统建设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99.
影响海州湾4—7月温带气旋大风客观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首先从亚欧天气图上查找1988—1997年4—7月逐月逐时次位于30—40°N、110—125°E范围内的温带气旋,按气旋所处位置分为黄河气旋和江淮气旋两大类,再按某类气旋出现时次后12h内、24h内海州湾地区有无大风分成4小类(总共8小类)。根据上述8类气旋出现的时次分类收集平壤、北京等17个主要站点当时及其前12h、前24h地面气温和海平面气压资料,对各类各站温压资料进行地区差、时间差计算处理。利用所得的实测资料,采用二级分辩的统计方法建立有无大风的分辩函数,从而做出海州地区未来12h和24h内有无大风的客观预报。经检验,此客观预报比以往的主观预报准确率提高13.8%。  相似文献   
100.
针对柴北缘大柴旦地区北东、北西向两组逆冲推覆断裂交汇,构造变形极其复杂,构造解析困难的问题,充分利用野外地质调查、地震、重磁电、钻井(孔)等资料,理清了研究区主要断裂体系及其组合特征与展布规律。采用地表和地下构造、浅部和深部构造、地震和非震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山前带构造建模研究与构造解析。通过研究,确定了研究区发育NW和近WE向两组断层和盆缘逆冲、盆内逆冲、盆内挤压走滑等3类断裂体系,平面上具有分区、分带性;建立了盆缘、盆内不同构造变形机制的构造解释模型;共识别出了挤压、伸展和走滑等3大类8种构造样式,明确了构造样式组合模式及其分布规律,理清了研究区“南北分带、东西分区”的构造变形特征;南西北东向构造演化剖面分析明确了盆缘、盆内推覆构造与盆内反冲构造后展式演化时序及其对中生界残留分布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